西部地區教師繼續教育的八個問題及對策

西部地區教師繼續教育的八個問題及對策

西部地區的教育不僅是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整個教育結構體系中較為落後和薄弱的環節。中小學教師隊伍特別是西部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如何,直接關係著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效。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成為建設高素質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保障和關鍵所在。筆者將思考研究的視角和重點鎖定在西部地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上,試圖對西部地區教師繼續教育的現狀、問題及改革的建議對策方面闡述淺見。

一、八個問題

應該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在西部地區一直按計劃、有步驟、轟轟烈烈地開展著,其聲勢之浩大,人數之眾多,範圍之寬廣均是空前的。由於領導重視,組織管理較為嚴密,教師參與積極性較高,取得一定效果,使教師的學歷層次、專業水平、教學能力有所提高,為農村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起到了促進和服務作用,較受教師的歡迎。

然而,由於西部地區諸多因素的制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中也確實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不能不讓人憂慮。繼續教育在不少學校和中小學教師中遭到質疑,甚至出現繼續教育沒有必要“繼續”下去的呼聲。冷靜和審慎地分析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概而言之,主要表現為“八個缺乏”:

問題之一,觀念落後,缺乏積極性。由於西部地區中小學所處的地域和環境的影響,不少中小學領導、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思想觀念相對落後,他們面對國內外教育改革發展新的形勢和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常常表現出冷漠之態,反應遲鈍。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缺乏正確認識,以致部分學校領導對教師參加繼續教育不支持、不鼓勵,甚至以種種藉口加以限制,上級規定的有關待遇不能落實,挫傷了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的積極性。而在職的中小學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的,這些人年齡偏大,知識老化,受家庭、經濟條件限制,視繼續教育為“累贅”。

問題之二,課程內容陳舊,缺乏前瞻性。隨著形勢的飛速發展,課程改革、教學創新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培訓所用教材無法更新令教師很失望。目前還沒有全國統編的高質量的教材,即使有全國較好的教材,由於受利益的驅動,各地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委託教育學院、師範院校自己編寫教材,以致出縣了各地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所用教材質量參差不齊、良莠並存。據教師反映,不少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常遠用自己用多年的講義或東拼西湊過的資料,導致課程設置於教師所用教材出現較大落差,中小學教師頗有意見。

問題之三,培訓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引領性。在承擔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任務的教師隊伍中,中學教師的培訓主要由市級以上的教育學院擔任,雖說有一部分名士師和骨幹,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能力和水平讓人難以拜服。主要是他們當中有些人年齡偏大,知識老化,有些人聯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學科前握動態都把我不全不準,怎能通過自己的傳授來幫助接受培訓著完成培訓知識建構和整合呢?承擔區縣對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任務的教師主要是區縣進修學校的教師,由於多種原因,這些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育教學能力大打折扣,培訓效果和質量可想而知。

問題之四,繼續模式、教學方法單一,缺乏針對性。由於承擔培訓教學任務的教師一般都來自於師範院校,習慣於理論上的海闊天空,缺乏對中小學教育教學及教師素質現狀的真正研究和把握,以致出現在培訓教學中常常採用經院式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講析,輕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因而出現“空對空”現象。加之教學方法單一,一本書,一次粉筆、一張嘴,滔滔不絕講半天,缺乏生動性、新穎性,聽課者昏昏欲睡,教學效果差,中小學教師反映收效甚微。

問題之五,教學設備簡陋,缺乏先進性。區縣教師進修學校一般是區縣教師的培訓基地,由於受經費的制約,西部地區區縣教師進修學校的經費一般都是捉襟見肘。因此,培訓教學設備比較簡陋,有的區縣進修學校連多媒體教室都裝備不起來,有的也沒有微機室,無法享用先進的教師教育培訓優質資源,有的圖書室名存實亡,無法給教師提供資料,教學設備的極端陳舊、簡陋,難以適應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嚴重影響了繼續教育的效果。

問題之六,重學歷輕能力,缺乏實效性。按照規定,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包括學歷層次提高教育、崗位職務能力教育、骨幹教師培訓等內容,重視學歷教育本無可厚非,但在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由於區縣主管部門缺乏科學的引導,以致出現領導和教師重視學歷提高教育,忽視教育教學能力培訓,不少區縣的教師學歷表現出所學非所用現象,中小學教師考取文憑只考慮容易方便,百分之八十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一般都報考漢語言文學、政教等文科的專業,而學校急需的數、理、化等學科教師越來越緊張。這樣的繼續教育表面上看成績斐然,但對教育教學工作和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沒有多大作用。

問題之七,考核評價形式化,缺乏真實性。目前對中小學繼續教育學科考核與評價普遍是由主管繼續教育的相關人員考勤,任課教師佈置少量作業,酌情積分,或開卷考試,答案公佈,教師一抄,亦算通過。很顯然這種考核評價其實是一種形式主義的做法,毫無檢驗考核評價功能的體現,嚴重削弱了繼續教育的功能和效果,有損繼續教育的形象。

問題之八,收費不統一,缺乏規範性。各地對繼續教育收費標準不夠統一,標準不夠規範,一些項目收費明顯不夠合理。一些學校對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費用由學校報銷,而一些學校全部由教師個人負擔。難怪一些教師質疑,繼續教育國家到底有無專項經費?一切費用都要教師本人承擔嗎?

西部地區教師繼續教育的八個問題及對策

二、七項對策

面對西部地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潛存的諸多問題,結合西部地區的特點,提出以下七項對策:

1、開展中小學繼續教育要與真正轉變觀念相結合,體現長期性。要提高繼續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從真正轉變廣大幹部教師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質量觀等入手,並與繼續教育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繼續教育工作的長期性,不可以目光短淺而導致行為短期化,削弱教育效果。

2.確定目標、規劃工作要與各地實際及教師素質相結合,體現差異性。我國中西部差異過大,特別是教師素質差異更為明顯,因此在確定繼續目標、規劃部署繼續教育工作時,切忌急功近利,脫離實際,一刀切,搞形式,走過場,擺花架子,一定要考慮地區教師素質的差異性,以真正收到實效。

3.繼續教育教學設施改善與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相結合,體現先進性。區縣教師進修學校原有的教育教學設施手段、辦學條件,已難以適應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需求,並已成為制約和影響繼續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省市縣三區三級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區縣教師進修學校這一教師培訓基地的建設,增加投入,劃撥專項經費,出臺政策,使教師進修學校廣開經費來源渠道,更新教學設施,購置並配齊符合教育培訓信息化要求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以滿足繼續教育的需要。

4.繼續教育課程教材要與時代發展相結合,體現前瞻性。隨著時代和教育改革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們的培訓教材必須不斷更新,適時引入時代“活水”,以彌補教材的滯後性,特別是學科專業教材,一定要反應國內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最新信息動態,如目前可以增選課改信及多元智能、建構主義新理論,體現前瞻性、發揮導航作用。

5.教育教學方法、手段要與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相結合,體現針對性。要克服目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方法手段單一,缺乏生動性和吸引力的弊端,必須改革落後的經院式講授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加大信息和知識傳授的密度,使聽覺、視覺與動腦、動手緊密結合。

6.培訓形式要與教師教學工作特點相結合,體現靈活性。要逐步改革目前各地安排培訓時間過分集中、形式單一的現狀,克服培訓課時過緊,效果難以保證的問題。如考慮接合中小學教材、教學改革的實際及時調整培訓形式,除集中授課外,完全可以安排教師代課題在崗進行自學或進行研究,實現培訓形式的多樣性、多樣化,體現靈活性。

7.考核評價要與中小學學科個性想結合,體現科學性。考核評價要與一般學科檢測區別開來。考核評價時,在內容上以課程內容為主,還有涉及教學實際的東西,既要考核理論知識,更要考核素質能力;在考核形式上,閉卷、開卷、專題研究要結合進行,更好地體現各個學科不同的個性特點,真正發揮考核評價的科學導向功能。

西部地區教師繼續教育的八個問題及對策

除此之外,優化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師資隊伍,提高培訓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國家增加對西部地區繼續教育經費的投入,加強對繼續教育機構資質、教學質量、收費標準、發證等工作的規範化管理,減輕中小學教師的經濟負擔等也是不容忽視的。

(此文系作者發表於2004年《人民教育》第7期的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