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幸福型教師

做一名幸福型教師

什麼是幸福?不同類別行業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或見解。就字詞的含義來看,幸福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不少學者也認為,幸福的深層含義是指的一種狀態,它往往也意味著良好的事業態度。我比較認同後一種觀點。作為教書育人的教育行業來說,是否有一種幸福的狀態,在當今時代就顯得比其他行業更為重要。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締造幸福中國,基礎在教育,關鍵在教師。目前在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特別是農村地區,教師的職業倦怠令人憂慮,相當多的教師缺乏職業幸福感。這種現實已影響到教師專業成長、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那麼如何面對這種現實,怎樣才能做一名幸福型教師?從而讓教師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呢?

一是要幫助教師尋找職業幸福的源泉。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異化了教師勞動的本質,使教師的勞動和生活變成枯燥乏味的訓練考試,沒有了生機和活力。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切實採取措施,實施素質教育,結合實施新課改,為實現教師勞動由簡單灌輸、填鴨式、海戰術轉變為引導、探究、指導合作、潛心創造型,使教師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研究的目光審視教學,以研究者的身份投身到日常教學工作中,使他們在教育教學中創造幸福,感受幸福,增強幸福感。

二是教師要重視專業發展,做好職業規劃。要做幸福型教師,從教師自身角度來講,必須首先重視自己的專業發展,因為這是職業幸福感持續性進步的階梯。教師應注意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強化自己的專業素質:1樹立科學的專業理念。包括科學認識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價值,科學認識教育教學工作的本質、潛質和遠景等。2提升自己的專業智能。通過不斷學習,反思研究,豐富更新自己的知識,在教學實踐中鍛鍊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以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需求。3.激發自己的專業情懷。通過多種形式克服倦怠,使自己處於“興奮”狀態,使自己對所從事的工作充滿激情。4.恪守專業規範。

三是要為教師工作營建幸福的環境。教師的幸福感也需要有外部良好環境的營建與保證。國家應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提高教師的待遇,使尊師重教不僅僅是形成社會風尚,而且要變成具體的行動。特別要關心農村教師,改善他們的生活、工作、待遇等,使他們有獲得感、幸福感。

做一名幸福型教師

四是要遵循幸福的法則。“幸福在哪裡?朋友啊告訴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溫室裡,他在你的理想中,他在你的汗水裡”。(這是一首歌詞中的詞語)要做一名幸福型的教師,這種幸福來自你的心底,來自於你的行動。要做到這些,必須遵循幸福的基本法則,即學會感恩,學會樂觀,學會珍惜,學會欣賞,學會幫助,學會享受,學會健康!

但願每位教師都成為幸福型的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