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是歷史上的笑柄?錯過百里奚是楚成王昏庸無能不識人才嗎?

書接上文,我們繼續談談百里奚。很多人問小編,百里奚是誰呀?厲害麼?其實百里奚的故事有很多,比如門閂煮雞、假虞滅虢、唇亡齒寒、心與牛一、羊皮換相、相堂聽琴等等,每一個故事都很有傳奇色彩,更有泛舟之戰、韓原大戰、秦晉聯合救天子等等戰爭故事也是流傳千年。今天我們不講百里奚的故事,我們探討一下楚成王為什麼會錯過百里奚,錯過百里奚是楚成王的失誤,還是楚成王故意為之呢?百里奚是不是楚成王最強有力的一顆政治棋子呢?

楚成王是歷史上的笑柄?錯過百里奚是楚成王昏庸無能不識人才嗎?

百里奚出身清貧,這一點毋庸置疑。《史書》記載百里奚“年三十餘娶妻杜氏”,到了三十歲才娶妻,然後外出遊歷時杜氏把家裡唯一的老母雞殺了,為老公踐行,這就是門閂煮雞的由來。通過歷史遺留下來的記載,我們可以推測百里奚對於當官這件事情應該是非常熱衷的:齊國公孫無知殺死齊襄王自立為君,發榜招募有才學之士,百里奚就想去投奔公孫無知。當時他的好友蹇叔就勸他,公孫無知這個人名望不足,人品不佳,不是個值得跟隨的主上。於是百里奚才打消了這個念頭。之後百里奚又打聽到周釐(li)王的弟弟王子頹喜歡養牛,於是百里奚前去應聘養牛。後來蹇叔來探望百里奚過,順便提醒百里奚:子頹這個人志大才疏,身邊也沒有特別有才能的人,奉承之徒太多了,我們還是一起回鄉吧。於是百里奚又只能跟著蹇叔回家。剛好蹇叔在虞國有個當官的好友宮之奇,於是蹇叔就舉薦了百里奚去虞國做官。並且蹇叔還提醒百里奚,虞國國君有點昏庸,建議他如果不是很著急,可以再等等,找到更合適的君主。但是百里奚此時年紀也不小了,周遊了多國也沒啥作為,好不容易有這麼個機會,不想放棄。於是就去了虞國赴任。

楚成王是歷史上的笑柄?錯過百里奚是楚成王昏庸無能不識人才嗎?

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百里奚對於做官這個事情有點過於熱衷了,這中間就有個事情非常值得推敲:為什麼如此熱衷做官的一個人,在遇到楚成王的時候還會藏著掖著自己的才能呢?楚成王也是個殺伐果決的人物,跟著楚成王,總比跟著昏庸的虞國國君、志大才疏的子頹、弒君篡位的公孫無知都要好得多吧?這時候藏著掖著明顯不合道理。要說這兩個人沒有交集,或許可以勉強說的過去。但是他們兩個人有過明確記載的交流。當時楚成王聽聞百里奚擅長養牛,問他:“飼牛有道乎?”百里奚答:“時其食,恤其力,心與牛而為一。”楚王道:“善哉,子之言!非獨牛也,可通於馬。”兩個人是有過溝通的,楚成王問養牛的秘方,百里奚說要跟牛心意相通,牛自然養得好,楚成王說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牛,養馬也合適。我們看得出來,百里奚和楚成王面對面溝通過,但是結果是百里奚從養牛的職位提拔到養馬的職位,僅此而已。因此後世的人才譏笑楚成王不識人才,錯過了百里奚這個千古名相,心與牛一的說法也逐漸流傳開來。但是真的如此麼?識人是種能力不假,但是對於早有賢名在外的百里奚,為什麼一向求賢若渴的楚成王會看走眼呢?就算是楚成王看走眼了,沒看出百里奚的治國能力,但最起碼百里奚養馬牧牛的能力是得到楚成王認可的。為何如此擅長牧牛放馬的一個人,被秦國只用了五張羊皮就換走了呢?五張羊皮只夠換一個奴隸而已,換走君王親自點名表揚的養馬人才,是不是有點不科學呢?

小編大膽推測,這其實是楚成王故意為之。楚成王很可能是把百里奚作為一個政治棋子,順水推舟的送去了秦國,為了幫助秦國發展,提高秦國實力,用來更好的制衡晉國。當然對於百里奚在秦國做出瞭如此轟轟烈烈的成績,可能也出乎了楚成王的意料。講到這,大家可能會說,小編你這不是搞笑麼?要是真是意識到了百里奚的才能,為啥不自己留著,發展自己的國力,稱霸中原呢?小編就結合當時的春秋各國分佈圖來解釋一下。

楚成王是歷史上的笑柄?錯過百里奚是楚成王昏庸無能不識人才嗎?

(成王即位前版圖)

楚成王是歷史上的笑柄?錯過百里奚是楚成王昏庸無能不識人才嗎?

(成王即位後版圖)

我們可以對比出來,在楚成王繼位之前,楚國只是個邊陲小國,楚成王繼位之後四處向人們施簿恩惠和道德,跟各國諸侯結好。並派人向周天子進貢,天子則賞賜給他祭祀用的肉,說;你負責你們南方百越地區安定,不許侵犯中原。於是楚國就藉此,擴土千里,成為大國。這些都在《史記》裡找到的證據:布德施惠,結舊好於諸侯。使人獻天子,天子賜胙,曰:“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於是楚地千里。我們可以看出來,在楚成王執政期間,他是沒有稱霸的打算的,他從一開始上臺就對周朝稱臣,並且不再侵擾中原的其他國家,積極開展外交手段,專心針對南方,最終才使得楚國不斷髮展合併,成為了一個大國。這裡我們一直提到,楚成王沒啥稱霸的打算,他安定了南方,成了周王室制衡所謂“尊王攘夷”齊國的重要後備力量,齊國和楚國制衡了三十年之久。

我們看得出來,楚成王上臺之後有著明確的政治規劃方向,並且按部就班的在發展國力,楚國的精力在平定南蠻之後轉移到制衡齊國之上,那此時晉國就成了一個無法忽視的存在。自己現在對周王室稱臣,不再侵擾中原各國,那已經暴露狼子野心的晉國怎麼辦呢?交給誰來處理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楚成王的心頭。

楚成王是歷史上的笑柄?錯過百里奚是楚成王昏庸無能不識人才嗎?

剛巧機會就來了,百里奚逃跑來到自己的國家養牛了。要說楚成王沒聽聞百里奚的才名,我是不相信的。遠在角落的秦國都知道百里奚的大名,何況四處籠絡人才的楚國呢?但是楚成王不能重用百里奚也是有自己考慮的。第一,年紀。百里奚此時年逾古稀,確實很老了。就連秦穆公接回百里奚之後也問百里奚年紀,百里奚說自己71了,秦穆公也覺得百里奚太老了,不想重用。但是百里奚說如果讓我上山打老虎,那我確實老了,如果讓我整理國家,我還正年輕呀,這才讓秦穆公重新考量。第二,很重要的一點,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出身。我們最開始就談到了,百里奚出身清貧,放到別的國家,重用出身貧苦的百里奚那叫做“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在楚國不行,楚成王知道出身低微的百里奚在楚國根本無法立足。若敖氏家族從楚國建立之初就地位顯赫,楚成王初立之時,子元亂國,為鬥班所殺,子文擔任令尹,子文的弟弟子良擔任司馬,之後楚國有難,子文毀家紓難,輔佐楚成王南征北戰,功勳卓著,之後子玉擔任令尹,子西擔任司馬。直到城濮之戰,晉楚兩國交戰,楚國大敗,子玉領罪自殺。若敖氏一族的勢力之強可見一斑,楚國貴族林立,每個貴族都特別關注自己一族的利益,楚國的重要官職一直都是貴族階級的“私有財產”,歷任楚國國君也一直很頭疼。直到楚國大敗,子玉身死,楚國實力大減,楚成王卻也因此緩了一口氣,權力才相對於更加集中一些。我們看得出來,在楚國要想立足,沒有顯赫的身世,是很難的。所以楚成王也深知雖然百里奚有才,但是沒法為楚國效力。既然無法為自己光明正大的效力,那對於秦國用五張羊皮來換百里奚,楚成王做一個順手推舟的事情,就顯得很合理。

當然大家可能會質疑,楚成王真的有如此謀慮?如此這般精於算計?我覺得是有可能的。

首先,我們稍微來了解一下楚成王。楚成王是楚文王和桃花夫人的兒子,在他年少時就能夠躲避自己哥哥的謀殺,絕地反擊,殺兄繼位。繼位之後朝廷大權被他叔叔把持,楚成王也是隱忍數年,才剷除了自己的叔叔,得以親政。楚成王在位46年,楚國也從一個邊陲之國變成了可以制衡齊國、叫板宋國、抗衡晉國的一個大國。對於這樣一個雄韜大略之人,我們有理由相信楚成王的政治敏銳性和眼光。如果把百里奚送給秦國,幫助秦國成長,加劇秦晉相互之間的壓榨,對於楚國來說自然是樂見的。就算百里奚名不副實或者短命無福,不能幫助秦國成長,對於楚國來說也沒有任何損失。既然如此,何不搏上一搏?只是楚成王沒有想到百里奚活的夠久,能力夠強,竟然幫助秦穆公奠定了稱霸的基礎。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楚成王是歷史上的笑柄?錯過百里奚是楚成王昏庸無能不識人才嗎?

當然,歷史上還有一個事情可以用來作證楚成王的眼光:晉文公重耳在避難19年期間,周遊8國,唯有楚國接待重耳用的是諸侯之禮。並且楚國對待重耳異常善待。我們可以看出來,雖然楚成王對重耳非常禮遇,但是並沒有出兵幫助重耳回國。因為楚成王知道晉國內亂,國力日衰,對楚國是個好事情。如果送重耳回國,結束內亂,晉國重新發展國力,勢必又要威脅楚國。所以楚成王可以贈送錢財,卻不幫助重耳一兵一卒。當然對比秦穆公,在晉獻公剛死,裡克殺死奚齊和卓子,結束驪姬之亂的時候,秦穆公最開始是想幫助重耳回國的,幸虧秦穆公的謀臣勸諫秦穆公:重耳才能遠優於夷吾,為了不使晉國強大,還是扶持夷吾要好一些。所以秦穆公出兵幫助夷吾繼位,是為晉惠公,至於後來晉惠公出爾反爾,率兵攻秦,無奈秦穆公才重新出兵輔助重耳登位,這都是後話了。歷史證明楚成王的眼光是優於秦穆公的。​

楚成王是歷史上的笑柄?錯過百里奚是楚成王昏庸無能不識人才嗎?

對於這樣一個有勇有謀的君主來說,我覺得百里奚更可能是楚成王用秦國制衡晉國的一顆棋子:不費一兵一卒,加劇秦晉傾軋。只是楚成王自己也沒想到這顆棋子的力量如此之強,幫助秦國奠定了稱霸的基礎,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