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大同節日與飲食——大同人怎麼在二月二“挑龍尾”“安龍眼”

上次推文我們說了只有大同人還在過的節日“填倉節”,有趣的事情真的是很多呢,別忘了評論告訴我你覺得有趣的事情哦!沒看到的戳下面鏈接。今天我們說說大同人怎麼在二月二“挑龍尾”“安龍眼”。

二月初二龍抬頭

古城大同節日與飲食——大同人怎麼在二月二“挑龍尾”“安龍眼”

當人們懶散而又近乎瘋玩地過完了正月裡的最後一個節填倉 節之後,熱鬧的春節也就應該結束了,然而真正為過年畫上句號的還不是填倉節,因為最後還有一一個“二月二”。大同民間有句童謠道:“過了個老填倉,羞死個饞嘴懶婆娘,有心死了哩,還有個二月二。”“二月二龍抬頭”,此話婦孺皆知。二月二是祭龍的日子,又逢早春,故這天被稱為“春龍節”。二月二春龍節,既是過年的結束,也是新年新春的起始。

古城大同節日與飲食——大同人怎麼在二月二“挑龍尾”“安龍眼”

二月二習俗逛廟會

中國是一個農耕古國, 在重農業的古人心目中,龍是管治水的,要想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就必須敬奉龍王。二月二祭龍之俗,在上古時已有,相傳伏羲氏每年二月二都要親理農耕,以後黃帝及堯舜禹均效仿。古代帝王們在這天要舉行“祭年”與“親耕"大典,以示一年耕種的開始。帝王們自視為龍的化身,真龍天子,二月二祭龍也就成為帝王們的祭祀大典。至於老百姓則更希望龍王能降好水,故二月二祭龍君民最為同心。更為重要的還因為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在人們的想象中,龍與蛇等動物一樣,在冬天是要冬眠蟄居的,春天來了,萬物復甦,龍也該甦醒,舒腰抬頭了,這便是“龍抬頭"之緣由。

大同民間的二月二過得很是隆重,天還矇矇亮時,井邊就會響起男人們領錢龍的爆竹聲。這天,各家早早就把龍請回家中,要好好地招待一天。這天的飯食當然也就特別地講究了,因為要給龍吃,做時也就必須虔誠。

古城大同節日與飲食——大同人怎麼在二月二“挑龍尾”“安龍眼”

二月二習俗舞獅子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說:“二月二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鬚麵。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大同民間這天的吃法基本上與此相同。領回錢龍(擔水時桶中放一枚制錢,倒水時連錢倒人水缸中)之後,要焚香給龍磕頭。早飯時要吃抿豆麵或麵條兒,城裡人則到面鋪中買長豆麵(昔日面鋪中的長豆麵有丈許長)煮吃,謂之“挑龍尾”。中午吃油炸糕,但不得包餡,光將糕捏成小圓餅炸,叫做“龍鱗餅”。晚上喝扁豆小米稀粥,叫做“安龍眼”。說白了,這一天三頓飯都是為了安撫龍心,使其能好好為民治水。人們認為龍蜷伏了一冬天,尾彎了,須彎了,需人幫助理順舒展;鱗掉了,需人幫助安上;眼不亮了,亦需人幫助擦亮。扁豆極似眼睛的瞳仁,故喝扁豆稀粥為的是幫龍把眼安好擦亮。

古城大同節日與飲食——大同人怎麼在二月二“挑龍尾”“安龍眼”

二月二習俗大街演出

此外,這天還要吃炒玉米花,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傳說:相傳古時久早,司天河的玉龍行雨救了百姓,玉帝卻責怪玉龍違犯天規,不該將天河水降給人間,於是-怒之下把龍打下凡間壓在泰山之下,並在山上立碑雲:玉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若想重登凌霄閣,金豆開花方可歸。百姓盼救出玉龍,可又不知何為金豆,何時開花。有個聰明人突然想到一個妙招說,玉米金黃不就是金豆?將它炒熟炸開不就是開了花嗎?眾民聽罷覺得有理,於是約定好在二月二這天,天下所有百姓都炒玉米,然後向天空揚撒。二月二那天,玉帝從雲縫一-望,見人間黃燦燦滿地金花,誤以為真的金豆開了花,便放玉龍歸天,從此玉龍又為百姓降雨,玉帝也對龍的司雨不再限制。

古城大同節日與飲食——大同人怎麼在二月二“挑龍尾”“安龍眼”

二月二習俗理髮

天降甘霖,百姓更加感謝玉龍。以後每到二月二這天,人們必須炒玉米花,為的是討好玉帝同時也給龍吃。實際上玉米花是專為孩子們炒吃,當然也要象徵性地向空中做些揚撒。那些沒有玉米的人家則炒些紅高梁,再沒了,最少也得炒些黃豆或大豆給孩子們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