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國家概況

烏拉圭東岸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英語:The 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簡稱

烏拉圭。位於南美洲的東南部,烏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的東岸,北鄰巴西,西接阿根廷,東南瀕大西洋。全境面積1762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60公里。地勢平坦,丘陵和草原相間,平均海拔116米。屬溫帶氣候,1~3月為夏季,氣溫17℃~28℃,7~9月為冬季,氣溫6℃~14℃。年降水量由南至北從950毫米遞增到1250毫米。

烏拉圭國家概況

烏拉圭居民約90%是白人,其餘有8%的印歐混血種人。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首都為蒙得維的亞。境內大部分地勢平坦,農牧業發達。現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烏拉圭屬溫帶氣候,以優美自然風光和安定社會環境,獲譽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寶石而又盛產紫晶石,獲譽為“鑽石之國”。

烏拉圭國家概況

早期為查魯亞印第安人居住地。1516年西班牙探險隊到達。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蒙得維的亞城,開始殖民統治。1810年何塞·阿蒂加斯發起獨立運動。1825年8月25日,胡安·安東尼奧·拉瓦列哈等一批愛國者收復蒙得維的亞城,宣告烏拉圭獨立。1903年,紅黨的何塞·巴特列·奧多涅斯當選總統後,以畜牧業為依託,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和服務業,奠定了國民經濟發展基礎。20世紀上半葉,烏拉圭政治穩定、福利優厚、社會安寧,被譽為“南美瑞士”。60年代末經濟出現困難,社會矛盾激化,局勢動盪。1973年2月軍人政變上臺,實行獨裁統治。1984年,軍政府還政於民,烏拉圭恢復民主憲制。

烏拉圭國家概況

【人口】 346.7萬(2016年,烏拉圭國家統計局),其中白人佔91.0%,印歐混血種人佔4.9%。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6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 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面積530平方公里,人口138萬(2016年,烏拉圭國家統計局),年平均氣溫16℃。

【國家元首】 總統塔瓦雷·拉蒙·巴斯克斯·羅薩斯(Tabaré Ramón Vázquez Rosas),2015年3月1日就職,任期五年。

【重要節日】 國慶日:8月25日。

【憲法】1830年7月18日頒佈第一部憲法,後經多次修改。1951年憲法廢除了總統制,設立國務會議(最高行政權力機構)。1966年修憲恢復總統制。1973年軍人政變後廢除憲法。1985年民選政府執政後恢復。目前實施的是1996年修改並經全民公決通過的憲法。憲法規定:烏拉圭實行民主共和制,三權分立。設總統和副總統各一名。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總統、副總統和各省省長均由公民直選產生,任期五年。總統不能連任,可隔屆再次參選。

烏拉圭國家概況

【議會】 兩院制。參、眾兩院分別由31名參議員和99名眾議員組成,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其中國會主席兼參議長由副總統兼任。眾議長由眾議員選舉產生,任期一年。每年3月15日至12月15日為國會會期。閉會期間,由參、眾兩院組成常設委員會主持日常工作。

【行政區劃】全國共分19個省。

【司法機構】最高法院由5名大法官組成,需經國會批准。大法官任期十年,退休年限為70歲。院長由5人輪流擔任,任期一年。

【經濟】 在拉美處於中等發展水平。經濟規模較小,產業結構單一,依賴出口,能源依賴進口。農牧業較發達,主要生產並出口肉類、羊毛、水產品、皮革和稻米等。工業以農牧產品加工業為主。服務業佔國民經濟比重較高,以金融、旅遊、物流、交通業為主。

烏拉圭國家概況

實行自由市場經濟政策,積極參與地區經濟一體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烏政府積極應對,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巴斯克斯執政後,實施穩健的經濟政策,加強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穩步調整經濟結構,嚴格控制財政支出,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吸引外資,積極擴大出口,當前烏經濟總體運行平穩。

【資源】盛產大理石、紫水晶石、瑪瑙、乳白石等。已探明有鐵、錳等礦藏。林業和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黃魚、魷魚和鱈魚。

【工業】以農牧產品加工業為主,包括肉類加工、榨油、釀酒、製糖及罐頭、麵粉、牛乳、乾酪加工等,其次是紡織業,主要加工羊毛、生產棉紡和化纖產品。2012年全國共有工業企業14830家,工業部門勞動力14.02萬人,佔總勞動人口16.7%,工業製造業出口額41.44億美元。2013年工業總產值1260.46億比索,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1.05%。

烏拉圭國家概況

【能源】2015年能源消耗總量為439.9萬噸石油當量,其中石油、電力和木材木炭分別佔38.4%、20.6%和11.8%。原油全部依賴進口,2015年進口原油203.76萬噸。2015年發電量為11526千兆瓦時。2016年烏超過60%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已從能源進口國變成出口國。

【農林牧漁業】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農牧產品大部分供出口。2014年農林牧漁業產值1010.45億比索,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6%。農牧業從業人口1.3萬,約佔總就業人口的1.6%。2012年全國農業用地1622.7萬公頃,其中可耕地面積207萬公頃,固定耕種面積7.5萬公頃,灌溉面積33.1萬公頃。牧業用地面積1235.1萬公頃,牧場44890家,肉類、羊毛、皮革等傳統產品出口佔出口總額的1/3以上,是世界第六大稻米出口國。

【旅遊業】烏政府重視發展旅遊業,旅遊業發達。境外遊客主要來自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智利等周邊國家。埃斯特角和首都蒙得維的亞是主要旅遊地。烏2016年總共接待外國旅客約332.8萬人,同比增長12.3%,帶來外匯收入18.24億美元,同比增長3.3%。

【能源環境】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21.9萬噸,人均年排放1.9噸,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000美元二氧化碳排放0.25噸。

烏拉圭國家概況

【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業以公路運輸為主,大部分由政府控制。

公路:總長8776公里,其中水泥路382公里,瀝青路7558公里,沙礫路837公里。2011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為160.45萬輛,生產汽車1.39萬輛。2015年汽車銷售5.17萬輛。

鐵路:總里程2993公里,除11公里復軌鐵路外,其餘均為窄軌鐵路。2015年全國鐵路客運量34.3萬人次,貨運量82.2萬噸。

水運:內河航運為重要運輸手段,航線總長1250公里。海運不發達。蒙得維的亞港是烏拉圭最大的港口,此外還有科洛尼亞、派桑杜、埃斯特角、薩爾託等港口。2015年蒙得維的亞港進港船隻4369條,貨物吞吐量1153.5萬噸,客運量385.24萬人次。

空運:首都的卡拉斯科國際機場是國內最大機場,派桑杜、裡韋拉、薩爾託、梅洛、阿蒂加斯、埃斯特角及杜拉斯諾等地均有機場。2015年全國航空客運量181.27萬人次,貨運量3.03萬噸。

烏拉圭國家概況

【財政金融】2017年烏外債餘額201.2億美元,外匯儲備額154.73億美元。2017年烏財政赤字佔GDP的3.7%。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外貿總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1/3。烏歷屆政府均強調以外貿帶動經濟發展,採取鼓勵出口及市場多元化政策。現政府除加強與本地區國家經貿關係外,積極開拓北美和亞太市場。2015年烏主要出口目的地為中國、巴西、荷蘭和阿根廷;主要進口來源地為中國、阿根廷、巴西和美國。主要出口產品為牛肉、紙漿、大豆、奶製品、果汁和大米;主要進口產品為汽車、汽車配件和手機等。

【文化教育】 教育事業發達。實行9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公立大學和專科學校免收學費。2015年全國文盲率為1.6%。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總人口的10.8%。2010~2014年烏教育經費預算為83.41億美元,佔總預算的37%。位於首都的共和國大學是全國唯一的公立綜合性大學,有22個院系。另有蒙得維的亞大學、天主教大學、烏拉圭大學、企業家大學等5所私立大學。

烏拉圭國家概況

【新聞出版】全國有各類報刊374種,其中日報31種。主要報紙有:《國家報》,1918年創刊,發行量10萬份。此外,還有《共和國報》、《觀察家報》等。2011年全國圖書發行量共1558種,電臺100多家,電視臺20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