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半世纪的同学情

不久前,我在厦门旅居期间,意外地会见了高中时的两位女同学。奇怪的是,同窗三年,之间都没怎么讲过话,可在阔别50多年之后重逢,大家竟如同兄弟姐妹一般亲热。快到约会地点,我远远就瞧见两位老姐妹等在那里,频频朝我这边张望。我料定是她们俩,乍一相见,仍依稀辨认得出来,“你是……你是……”大家激动得言语哽咽,眼里噙满泪水。于是,我们三人半世纪后在厦大校园合影,并拿出1965年高中毕业时个人小照相互观看。

当时,我们就读于县第一重点中学,恰逢国家困难时期,那一届新生只收三个班,一个班50名学生,只有三四个女生。物以稀为贵,她们自然成为“班花”。

重点中学高中生大多来自各乡镇优秀初中毕业生,且大多是贫下中农子女。当时贫困家庭要供一个子女上高中是很不容易的,全家人得节衣缩食,因此同学们学习很努力,学风很好。一天之内,从早自习到晚自修,共12节课,除了短暂的午休和晚上睡眠外,就几乎没有空余时间了。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半世纪的同学情

同学之间的交往,最多只能是自修时间内功课上的讨论,来往于膳厅路上(校舍离膳厅较远)的交谈,或短短下课10分钟时间的招呼。大家各自埋头读书写作业,盼望着毕业后能升入高等学府,哪有机会聊天?而我生性腼腆,在女同学面前都会脸红,更别谈与“班花”说话。我一直怀疑,分别这么久,她们肯定不记得我了。因是我担任过班文娱委员,带大家唱过歌,才留下了一丁点儿印象吧。

光阴荏苒,世事沧桑。过去半个多世纪,彼此青春皆已流逝,不再是如花一般的妙龄,心中总有很多感慨。然而,同学间的情感却似陈酿老酒一般,历久弥香。通过交谈,我们互相知道了一些以往的未知信息。我们虽没上大学,但经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先后都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平台,各自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培养出的子女优秀。吴同学在家乡学校当了几十年园丁,桃李满天下,是位优秀教师。王同学早年因工作与丈夫两地分开,工作时又要独自抚养子女,历经了无数艰辛,后来终于全家团圆定居厦大,是单位一名多面能手。

碰到了就是缘。作为“地主”,王同学带我们游览了厦大校园,三个老同学一边走一边聊。短暂的相聚,彼此心情都很激动很愉悦,有说不完的故事,诉不尽的衷肠,大家都很珍惜共同走过的岁月。尽管无情的光阴催老了各自的面容,但对老同学的印象更多的仍然停留在青春时代。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短暂的相聚虽意犹未尽,也只能依依惜别。大家相约要经常联系,并互相祝愿,要过得开心快乐,永葆身心健康,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度和平盛世美好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