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三个女孩,给出最好的答案

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三个女孩,给出最好的答案


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三个女孩,给出最好的答案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两星期,新一年的征程已经开始,但没有想象中的激情澎湃和斗志昂扬,恰恰相反,我频繁收到朋友“报案”,觉得特别丧特别累,把自己重启了几次都难以顺利切换到工作模式。

你以为是因为假期休闲懒散的余温未退?你不知道的是,有多少人还没从春节期间发生的种种尴尬阴影中走出来。

用我朋友小Q的说法是“一个人回去,半条命回来”,躲过了初一叔父姨婶的叮咛,没躲过初六离别站台前父母的嘱咐“明年春节一定要带男朋友回来啊!”简直是新时代版本的《背影》,催人泪下,朱自清见过都自愧弗如。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如今的春节早已不再是阖家团聚那么简单,春节也演变成一场庄重的催婚典礼,尽管你再不情愿,也要硬着头皮剪彩,迎接那一刻的到来。

这几年我听到各种非传统的催婚方式,比如,父母的朋友圈签名写着“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早成家”;比如,三不五时念叨着某叔叔某阿姨家的孩子结婚了,还过得特别幸福;再比如参加每场婚礼都替女儿抢捧花并发送微信照片传递“好彩头”……

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三个女孩,给出最好的答案


为了让儿女早点成家,父母的心意已经藏在了每个生活点滴里,真是花样百出,但年轻人应付催婚的方式更是技高一筹,跟大家八卦一下我听过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

我学长为了防催婚,主动请缨去南非工作,不但春节不回家,一年都难回国一次,父母的关注点从催婚变成了催回国,因为太怕他找个南非媳妇。

还有从以前同事那听来的,她闺蜜实在忍受不了父母的念叨,今年跟老乡同事互帮互助,假扮情侣瞒天过海,没想到双方父母都很满意,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不被催婚的春节。

至于微博上流行的方法,在朋友圈转发“催婚的危害”类型文章,据说也是屡试不爽,赶在父母亲戚催婚前大吐苦水,先发制人,让父母于心不忍。

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三个女孩,给出最好的答案

种种应对催婚的方法,百家争鸣,但本质上却都是一种逃避,逃避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隔离着真实和问题,也隔离着我们和父母,我们似乎在默认一个事实:催婚是我们和父母之间无法逾越的沟通鸿沟。

原本可以把天堑变通途,最后却选择了疏离,是因为我们和父辈都抱持着一种心理盲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与其争论产生冲突,不如保持沉默着躲避。

所以,面对催婚产生的一系列父母和我们之间的认知差异,我们用逃避沟通框定了问题的边界,我们不敢表达。

可家庭系统理论揭露的真相是,如果不讲道理,整个家庭只会弥漫着各种杂乱无章的情绪和情感,每个人都感情用事,只会造成这个家庭不断沉沦,成为一个不理性、肤浅和毫无章法的地方。

如果换个方式对待两代人之间的分歧呢?

最近,我看了SK-II的一段视频,名字是《为什么她们不回家过年》,很受触动,讲的就是迫于催婚压力,三个女孩不敢回家过年,她们在外打拼,想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但远在家乡的爸妈,牵挂的却并不是她们的事业发展。


▲SK-II -《为什么她们不回家过年》


妈妈说“我觉得女性还是传统一点生儿育女,就不会整天想着做什么大事了”。


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三个女孩,给出最好的答案

而女儿这样说“对于现在的女性而言,婚姻已经不是他们唯一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我还有更多想要去做的事情”。


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三个女孩,给出最好的答案

简单几句对话,就勾勒出两代人对女性和婚姻迥然不同的态度,父母很传统,我们更开放,也是因为这种差异,跟父母的关系就往往停滞在那里,无法向前,

我们常用一句话概括这样的隔阂“他们可能不知道我真正想要什么”。

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三个女孩,给出最好的答案

为了让关系有突破,视频里的三个姑娘决定迈出第一步,做出改变,在这个春节选择了新的方式,不回家,但是要团圆,跟父母在他乡汇合,而沉积多年的关于婚姻的苦衷,也终于有机会跟父母好好聊一聊。

当面开不了口,就用书信,哪怕方式“笨拙”了一点,但这是她们迈出的改变的第一步,告诉父母女儿很爱你们,告诉父母女儿愿意去理解你们,然而

这是一个新世界,首先要与自己和平相处,而不只是急于扮演其他角色……


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三个女孩,给出最好的答案

一位父亲看完信说“女儿可能真的是下了很大决心了,因为她从来没有这么严肃地谈过这个问题”,女儿敞开心扉的坦白,让父亲深受触动,如果女儿没有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或许这又是个冷清的春节,或许两代人依然疏远着彼此。


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三个女孩,给出最好的答案

视频里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但每次看到都会被戳中,代际矛盾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痛,催婚只是个引子,实际上女性在做出人生选择的时候,大多数都面临过家庭和内心所向之间的困境。

我们不是不爱父母,因为爱,我们三缄其口,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也不是不爱我们,因为爱,他们更急迫地想要我们过上踏实安稳的生活,有人疼,有人关怀。

正是因为互相爱着,我们都选择了最潦草的方式,不去触碰差异,不去面对矛盾,我们以为这是最平和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视频里的三组家庭,最终和解,拥抱在一起的画面让我非常感动。


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三个女孩,给出最好的答案

逃避无用,爱有时也会弄巧成拙,只有像视频里的三个姑娘一样,

用沟通推动改变,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让我们冰释前嫌,才能真正促成相互理解的发生。

“相互理解”已经是个被过度使用的词,而很多人所说的相互理解不过是让对方理解自己而已,其实“相互理解”的要义是从重新自我审视开始,我们时常抱怨他们为人父母做的不够,但其实为人子女,我们也做的不够好:

我们总是强调两代人之间的差异,却从未真正试图从父母的生活和文化背景之下去看待他们,而与此同时,面对差异和矛盾,我们缩手缩脚,没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巨婴,原地不动,只妄想父母改变去体谅我们。

改变困局,唯有自己担当起重任,你可以从对父母的“再教育”开始,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反哺”。

父母跟我们一样在世间走一遭,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的催婚和不解,不代表他们不是好父母,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他们害怕自己老去的时候,自己的孩子没人照料,他们也害怕子女孤独而不幸福,面对这些担忧,他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人生经验内为你指出一条光明大道,结婚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必经之路,他们以为走大多数人要走的路就是避免错误的最好方式。


父母催婚怎么办?这三个女孩,给出最好的答案

然而,像视频里的一个女孩所说,这是一个新世界,这也是一个后喻文化时代,教父母使用电子设备、即时通讯工具只是基本,我们更应该真诚而耐心地告诉他们现如今的年轻人有多元化的选择,除了爱情,他们还有很多事要做,结婚并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标。

把我们所看所想传递给父母,也包括最新的社会思潮,

逐渐渗透新时代的婚恋观,反哺需要充实精神生活的长辈,就是我们要做的改变。

真正能让父母放心的不是给他们提供多丰厚的物质生活,而是让他们明白,精神层面上你有自己的主张和规划,作为女人,无论是否选择婚姻,你都可以过得很好,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有力量。

这几年,女性力量崛起是个很受关注的话题,女性在社会和职场上担当重任,女性在精神和物质层面提升自我,但仅仅从这些维度来评判女性的成长和改变,还是窄化了女性的力量。

我从视频中的几个姑娘身上看到,女性力量的温柔和坚韧还在于,我们不仅能让改变发生在自己身上,不仅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我们还可以让改变发生在关系中,发生在跟最亲近的人的互动中,我们不计较付出,我们愿意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期待着再面对催婚话题时,我们不再逃避和烦恼,不论是打个电话还是寄托于书信,都能勇敢表达,给自己和父母一个沟通和相互理解的机会。

婚姻和幸福不一定是对等关系,但迈出改变这一步,一定会让你更开阔。#最好的爱情# #我要上头条# #催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