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這項國策很實用,造福了天下人,連後世都對他讚不絕口

公元前221年,秦國的戰車碾壓過整個山東六國,秦王嬴政以無敵的姿態成為這世間唯一的霸主,始皇帝的威名讓天下山川萬物都臣服在他的腳下。打下這個天下之後就要開始考慮如何治理天下了,在這期間嬴政與眾位大臣一起制定了許多國策方針,其中有一項國策造福了天下百姓,時至今日,仍然有人誇讚嬴政做得漂亮,這邊是統一文字(書同文)。

嬴政的這項國策很實用,造福了天下人,連後世都對他讚不絕口

文字在我們國家很早便出現了,有據可查的最早的文字便是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後來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字,書寫方式和代表的涵義各不相同,這可就坑壞了來往於各國的使臣和商人,一旦到了別的國家,自己便成了文盲,如果沒有翻譯,那可真的是寸步難行,什麼事情也辦不成。文字的雜亂導致文化傳播停滯不前,各國基本都只是自我發展,並沒有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文明進步的步伐便遲滯下來了。

嬴政的這項國策很實用,造福了天下人,連後世都對他讚不絕口

正是認識到這些危害,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後便詔令丞相李斯對各國的文字進行研究和整理,儘快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統一文字。李斯不負眾望,在綜合了齊魯各地的文字特點之後以秦國通用的大篆為基礎,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文字——小篆。無獨有偶,一個名為程邈的罪犯在監獄之中百無聊賴,發明了一種較為簡便的文字,秦始皇看過之後也很喜歡,賜名為“隸書”。於是,小篆和隸書成為了當時天下使用的規範文字。

嬴政的這項國策很實用,造福了天下人,連後世都對他讚不絕口

嬴政的這項國策很實用,造福了天下人,連後世都對他讚不絕口

小篆作為當時秦國官方使用的文字,很快便流傳開來,全國各地的官員百姓再也不用為看不懂文字而煩惱,文化傳播的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至於隸書這種簡化的漢字也受到了後世的追捧,在此基礎之上衍生而來的楷書更是成為了我國漢字的標準規範,我們現在上學的時候,寫的規範字便是楷書了,隸書和小篆逐漸成為書法藝術界的產物,只有最簡化的漢字才是流傳最廣的。

嬴政的這項國策很實用,造福了天下人,連後世都對他讚不絕口

今天的我們能夠用文字進行交流和傳播文化都需要歸功於兩千多年前嬴政的這一項國策,不僅造福了當時的天下,也造福了後世的子孫,難怪嬴政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