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式的人情买卖,你要懂!

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很喜欢将“对人的问题”和“对事的问题”分开处理。在商场上,说穿了就是“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在东方,中国人的观念视乎逐渐倾向于“对事要无情”“对人要有情”的论调。以经验之谈,两者之间要求出一个平衡点来。确实很不容易!

中国人到底是中国人,五千年的传统,不是一下子就能甩得掉得!在中国人眼里的社会,“人”与“事”是不容易分开的,中国人的行事准则,其轨道是情,理,法。三者顺序不易更动,如果把它颠倒过来。事情就很难办,即使办通了,也会在无形中得罪人。

在生意场合中,双方议价僵持不下。如果有一方搬出“面子”问题,阁下居然还不肯给“面子”时,恐怕买卖就很难做下去。

例如:“老板,这东西我很满意,价格也差不多了你就给我个“面子””少挣一点,把这买卖做成算了!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价钱和面子是两回事。对不起,少一分一毛不卖。”

这种回答,保证对方心里会不痛快!心里想干嘛!才这么一点钱,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又不是“孤行独市”的我不找你买了总行吧!

中国人一旦搬出“面子”问题,“焦点”会立刻转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买卖不成,仁义还不在。但若换个方式说,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既然你这么讲,我就没有什么话说了,钱挣不挣其次,但你这个朋友一定得交。一句话,照你的价钱给你!”

给对方“面子”,他未必下次再找你做买卖,但至少他人会替你做“反宣传”,这就是收获。

对中国人来言,一样买东西,我为什么找你不找他?除非你给我“面子”,所谓“面子”,包含了折扣,优惠或特殊服务,要不然,我干嘛让賺钱?

话虽这么说,也并不表示中国人对“人”与“事”一定会完全混淆不清,是有程度上的差异。“合作是交情,成交是生意”,虽因“交情”合作,生意则仍应保持有利润才行。

做中国式的人情买卖是一种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很难完全套公式。简单来说,就是让对方有“爽”的感觉。能让对方越痛快,越感到有面子,就越可能达到“买卖完成,仁义又在”的最高境界。

做中国式的人情买卖,你要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