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造“網紅”式禁毒宣傳 靶向要對準青少年

12歲的譚佩涵提起有關毒品預防的知識,隨口就來,“毒品的分類有4種,白色的k粉屬於麻醉劑,彩色片片那種的搖頭丸屬於興奮劑……”

而問到毒品的危害時,譚佩涵也說得比較準確,“毒品能損害我們的大腦,讓我們神志不清,無法控制自己,會做出傷害自己和傷害他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譚佩涵這些有關毒品預防知識的獲取大部分來自她的學校。“我來這個學校一年了,這裡和我之前上的學校不太一樣,到處都是有關毒品知識的宣傳。”譚佩涵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校長在升國旗時講防止毒品引誘的知識,老師不僅經常在主題班會上講,還將相關內容製作成小視頻發給家長,讓家長也給我們講。”

走進譚佩涵所在的綿陽市第八中學,寫著“校園無毒品,師生不沾毒”的大幅宣傳畫掛在教學樓醒目位置。

校門口左轉,便是專設的“校園禁毒微基地”。在“微基地”中,“警校共建區”展示了公安機關在本校開展的法治課堂、禁毒宣講等系列禁毒教育活動;“毒品危害識別及防範區”展示了仿真毒品和製毒工具、吸毒工具以及典型案例;此外還有“禁毒課程和法律法規學習區”“禁毒圖書和學生禁毒作品展示區”……

“這些內容的展示,主要就是為了提升師生識毒、防毒、拒毒的能力。”綿陽市第八中學副校長陳杰說。

陳杰介紹,綿陽市第八中學地處綿陽城郊接合部,學校目前有學生860人,教職員工51人。學生群體85%為外來務工子女。三年前從學校畢業的學生中進入社會後有5名為涉毒人員。為此,學校高度重視在校學生毒品預防教育工作,緊緊抓住“6·27”工程實施這一重大契機,報請區禁毒辦和教體局,於2016年2月開始,在學校建立打造出了“校園禁毒微基地”。

目前,該基地以及學校建立的毒品預防教育常態化機制已成為全省的示範基地和學習標杆。12月11日,記者在四川省禁毒委召開的“全省禁毒社會化工作推進會”上獲悉,類似綿陽市第八中學這樣的“微基地”或禁毒宣傳欄,目前已在四川省建設了3000餘個。

據悉,“6·27”工程指的是由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會同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等14個部門聯合制定出臺的《全國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規劃(2016-2018)》,根據該規劃,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6·27”工程將以10歲至25歲的青少年為重點、以學校為主要陣地,力爭通過三年努力,構建完善的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工作體系,使青少年禁毒意識明顯增強,新滋生吸毒人數明顯下降。此外,同一年,國家禁毒委員會還啟動了社區戒毒社區康復“8·31”工程,期限也是三年。“6·27”“8·31”工程也成為禁毒社會化工作的兩個重要抓手

“根據規劃,目前‘6·27’‘8·31’工程已到收官階段,但這兩項工作還將繼續向縱深推進。”四川省禁毒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9月27日,四川省公安廳已全面部署了2018~2020年新一輪四川省禁毒人民戰爭,深入推動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的‘6·27’、社區戒毒社區康復‘8·31’工程向縱深發展仍是主要內容。此次推進會便是對全省禁毒人民戰爭動員部署會精神的貫徹落實。”

在“全省禁毒社會化工作推進會”上,四川省禁毒委副主任、禁毒辦主任、公安廳黨委副書記胡鋼要求,在全省新一輪禁毒人民戰爭中要實施“嚴防”“嚴戒”兩項工程、著力構建“全覆蓋毒品預防教育”和“全環節吸毒人員戒治”兩大工作體系。

“靶向要對準青少年。”胡鋼指出要打造“網紅”式的禁毒宣傳,要抓關鍵人群宣傳,實施細胞工程時首先提出了有關青少年的毒品預防教育。

“禁毒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開展此項工作時必須要抓關鍵。”胡鋼說:“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就禁毒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就指出,要堅持關口前移、預防為先,重點針對青少年等群體,深入開展毒品預防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自覺抵制毒品的濃厚氛圍。”

據胡鋼介紹,四川省新一輪禁毒人民戰爭中,將“積極創新禁毒教育基地(園地)展覽宣傳方式,著力開展好學校毒品預防教育活動。”

記者在一份名為“四川省禁毒宣傳陣地標準化建設指導數”的文件中看到,四川省規劃到2020年,要建設校園禁毒微基地或禁毒宣傳欄建設數達到4500餘個。

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胡鋼提到,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活動的主要陣地,不只學校,還有家庭,他在會上特別提出四川省婦聯長年開展的“不讓毒品進我家”活動在此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

記者從四川省婦聯權益部瞭解到,作為四川省禁毒委員會成員,四川省各級婦聯依託巾幗志願者線上線下開展的“不讓毒品進我家”活動,目前已有上萬場。今年在新媒體上開展的“天府小妹微普法”中有三期毒品預防教育內容,微信點擊總量達60餘萬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