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發現一太監墓,雖已被盜掘,卻解開了一個千年之謎

上小學時,我們學過《鄭和下西洋》這篇課文。文中描述了鄭和七下西洋的事蹟,鄭和七下西洋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二是宣揚國威。但如果筆者告訴你,鄭和下西洋不止七次,而是九次。你會吃驚嗎。按理說,鄭和七下西洋是歷史明確記載的,怎麼可能弄錯呢?其實,筆者也是很難以相信,但看了這篇文章後,鄭和究竟幾次下西洋也不敢輕易論斷了。

事情發生在2010年,當時一施工隊在南京江寧區施工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座古墓。施工隊趕緊報給相關部門,不久,考古專家就感到了現場。經專家初步考察,此墓已經被到盜墓賊光顧過了。後經過一系列搶救性發掘,確定這座古墓的主人是一個明朝的太監。據墓中的墓誌記載,墓主人是一個叫做洪保的太監。生前曾以副使得身份隨鄭和下西洋。

南京發現一太監墓,雖已被盜掘,卻解開了一個千年之謎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這座價值巨大的古墓卻被盜墓賊光顧了,裡面許多陪葬品被盜掘一空,墓室內一片狼藉。也不知是盜墓賊走的太匆忙,還是盜墓賊看不上眼,在墓內竟然發現了一塊價值非凡的“壽藏銘”。什麼叫“壽藏銘”呢?其實跟墓誌銘差不多,只是“壽藏銘”是死者生前託人所寫好的。在其死後,寫好去世時間,就直接隨墓主人下葬了。

專家將此“壽藏銘”仔細研究,翻閱各種史料。結果,震撼人心。原來,按“壽藏銘”中的說法,鄭和下西洋不止七次,而是九次。這個墓主人洪保在29歲時就跟隨明成祖朱棣,後來隨鄭和下西洋。前後共計9此。這個說法推翻了史學界一貫認知,很是難以置信。不僅如此,除了發現“壽藏銘”外,考古隊員還發現了一口年代久遠的陶製大缸。

南京發現一太監墓,雖已被盜掘,卻解開了一個千年之謎


那這口大缸又有什麼玄機呢?總不能是盜墓賊閒得發慌,帶到墓內的吧。在場人員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有人說這是一口醃菜缸,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愛吃醃菜。有人說,這是一口機關缸,用來對付盜墓賊的。這些猜測都是不成立的,經過在場專家仔細研究,最後得出一個猜測,這可能是一個放置“長明燈”的配置。在古代,一般身份顯赫的人,死後墓內會放置一盞“長明燈”,寓意長明不滅,不讓墓內陰氣森森。而這個東西在古代並不少見,在一些發掘出的古墓中,也會發現一些長明燈的。

南京發現一太監墓,雖已被盜掘,卻解開了一個千年之謎


無論怎麼說,洪保墓雖然被盜掘的,但價值還是非常重大的,至於鄭和究竟下過幾次西洋,也許,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千年之謎會進一步解開。洪保墓內的“壽藏銘”無疑是一個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