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安徽這些歷經千年的老習俗、老講究,你知多少?

早晨小編如往日一樣坐公交車上班,發現多條道路有擁堵現象,有些平時不堵車的路也變得堵了,正在納悶, 忽聽後排有人議論,今天冬至祭祖,頓時醒悟!

冬至,俗稱“冬節”,在古代是很隆重的節日,緣起於上古時的“臘祭”,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在春秋時期,中國人就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出了冬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重要的節氣,《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後,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陽氣開始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冬至大如年,安徽這些歷經千年的老習俗、老講究,你知多少?

在我國古代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把冬至定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相當於現在過元旦,當作重要的節日來慶祝。

《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大如年,安徽這些歷經千年的老習俗、老講究,你知多少?

今天中國人對冬至最深刻的記憶,大概就是吃餃子這個習俗了。北方人是“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而南方人則是“冬至的餛飩,夏至的面”,吃的是餛飩。如今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如潮汕湯圓、台州擂圓、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

冬至大如年,安徽這些歷經千年的老習俗、老講究,你知多少?

在風景秀麗的安徽同樣有著各種冬至特色美食讓吃貨們欲罷不能。

在合肥,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意思是冬至這天,白晝最短,往後,白天逐漸會變長一點。冬至宣告寒冬的真正來臨,在這天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麵,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

冬至大如年,安徽這些歷經千年的老習俗、老講究,你知多少?

除了吃冬至面,喝老母雞湯也是合肥多少年傳下來的習慣,因為中國有冬至進補的習慣,老雞湯則一直被大家認為營養豐富,不過現在條件好了,老母雞湯也不再是冬至才能喝上的稀罕東西。但合肥人還是保留著冬至喝老母雞湯的習慣。

而合肥周邊除了吃麵、喝老母雞湯外,也有吃南瓜餅的。因為南瓜此時正經歷過了豐收、沉澱,黃燦燦地擺在家,冬至這天,鄭重起來,做成粑粑,是最應季的食品之一。

冬至大如年,安徽這些歷經千年的老習俗、老講究,你知多少?

冬至的習俗除了吃有講究之外,冬至這一天還是祭天祭祖的傳統習俗。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重要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祈求上蒼與神靈的保佑。而民間百姓也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很多漂泊在外的人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

冬至大如年,安徽這些歷經千年的老習俗、老講究,你知多少?

千百年來,冬至祭祖的民風民俗,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至今仍廣泛流傳。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家家戶戶都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冬至大如年,安徽這些歷經千年的老習俗、老講究,你知多少?

泉州舊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閤家以甜丸湯為早餐。

閩南很多地區在冬至有“敬門神”與拜床母“拜床母”習俗,這一天要準備葷素五味和美味佳餚,焚香點燭,燒紙錢,甚至放鞭炮。與清明節的祭祖,合稱為閩南的“春冬二祭”。

冬至大如年,安徽這些歷經千年的老習俗、老講究,你知多少?

安徽也有在冬至節氣前後祭祖掃墓的傳統。

在合肥、巢湖等地,從冬至前數日就可以上墳祭祖,需給墳墓除草、焚化紙錢,燃放鞭炮。這一天,本年新亡的死者也需入土為安。在安徽桐城,冬至節則是上祖墳、修墳整墓的日子。

冬至大如年,安徽這些歷經千年的老習俗、老講究,你知多少?

冬至祭祖是我國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優良傳統,但每到這一節氣,也是森林防火形勢最嚴峻的時期,因為大家有燒紙祭祀的傳統習慣,稍有不慎就容易引發火災,如果火勢蔓延,後果不堪設想。大規模的燒紙祭祀還會導致環境汙染,加重霧霾,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小編呼籲廣大市民應以更加文明、環保的方式祭祀,如選擇鮮花、音樂、網絡等祭祀來寄託對先人的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