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科創板設置“保薦+跟投”意義何在?

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最為亮眼的當屬堅持市場化導向,強化市場約束,建立以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詢價、定價和配售機制,實行保薦人相關子公司的“跟投”制度。當前海外資本市場只有韓國實施了“保薦+跟投”機制,科創板引入該制度意義何在?

在核準制的新股發審制度下,監管層往往通過市盈率倍數、新股發行節奏等行政之手的調控來確保新股市場的穩定,這多和我國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佔絕大多數的國情有關。要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充分放權於市場,需要有所考量,不能不顧一切通盤推翻現有做法,需在“試驗田”上先行先試,嚐到改革甜頭後再適時進行推廣。

科創板就是這片市場化“試驗田”,它通過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風險與投入相匹配的交易機制設計、持續監管的強化,來為新股發行定價的市場化保駕護航。一方面,把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節奏交給市場決定,在新股定價環節不設限制,通過七類專業機構詢價,強調定價有效性,鼓勵戰略投資者和發行人高管、核心員工參與戰略配售,引入市場穩定增量資金,放寬戰略配售實施條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1億股以上的,允許發行人高管與員工通過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引入發行人和承銷商的綠鞋機制,增強參與一級市場認購的投資者的信心,實現新股股價由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的平穩過渡。

另一方面,明確中介機構“保薦+跟投”,證券公司可通過子公司使用自有資金進行跟投,通過中介機構資本約束方式,可以消除發行人和主承銷商之間的利益捆綁,推動中介機構謹慎定價、保薦和審慎,防止短期套利衝動,倒逼券商提高自身的資金實力、研究能力、合規風控能力,這是對過去“只薦不保”行業現象的一種糾正,通過券商跟投機制的設立,讓券商在資本約束下做好前端把關工作,在作為市場主要參與者的同時擔起責任來。

毋庸置疑的是,科創板的到來將給整個IPO生態、中介機構的承銷保薦帶來結構性改變,機構責任會被進一步壓實。在定價環節之外,保薦人還需強化內部控制要求,從源頭上把控保薦業務風險,保薦人需對發行人的申請文件和信息披露資料進行全面驗證,作出專業判斷,保薦人資格與新股發行信息披露質量掛鉤機制也督促著保薦人擔負起中介機構的專業把關責任。針對科創板公司成立時間短、運營經驗少、經營風險高的特點,保薦人的持續督導期延長,以督促發行人及其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信息。這些都提高了中介機構的履職要求,在弱化通道紅利的同時進一步促使投行加快轉型,相信用不了多久,行業“虹吸”效應將逐步增強,那些綜合實力強、走在市場化前沿的龍頭券商將更具競爭優勢,一批歷經市場檢驗的投行“領頭羊”將脫穎而出。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