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田峪长城为何修成“双面垛口”?原来是为了“关门打狗”!

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或许你已经无数次地征服长城,可是你知道怎么区分长城的“正反面”吗?相信90%的朋友都会惊呼:长城也有正反面吗?当然!万物皆有正反两面,宇宙黑洞都不例外,何况长城乎?

慕田峪长城为何修成“双面垛口”?原来是为了“关门打狗”!

座落在北京怀柔慕田峪村的慕田峪长城,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比北京城建都的历史还要古老,被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徐达、戚继光都曾在此驻守。

慕田峪长城为何修成“双面垛口”?原来是为了“关门打狗”!

与一年四季人山人海、玩一趟被踩坏两双鞋的八达岭相比,慕田峪长城的游客数量少得可怜。然而十分有趣的是:来慕田峪参观的外国游客却出奇地多!正因如此,这里的小商小贩几乎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没办法,这也是“生活所迫”啊!

慕田峪长城为何修成“双面垛口”?原来是为了“关门打狗”!

慕田峪和八达岭的另一个明显区别,就是这里的城墙全是“双面垛口”,也就是两侧都有垛口墙。正因如此,很多之前去过八达岭的游客再登上慕田峪的时候就懵了:两边儿都一样,怎么区分哪一面是正面、哪一面是反面呢?

慕田峪长城为何修成“双面垛口”?原来是为了“关门打狗”!

按照常理来说:长城上的垛口墙都修建在迎敌方向的一侧,相当于长城的“正面”;而相对的“反面”一般都是修筑低矮的宇墙,也叫女儿墙。全长5400米的慕田峪长城几乎全是“双面垛口”,在全国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慕田峪长城为何修成“双面垛口”?原来是为了“关门打狗”!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第一次登上慕田峪长城的游客来说,该如何快速地区分长城的“正反面”呢?慕田峪长城的讲解员姐姐告诉我们一个两字诀窍:“看沟”!当然此“沟”非彼“沟”,而是指藏在我们脚下看似不起眼的一条长城排水沟!

慕田峪长城为何修成“双面垛口”?原来是为了“关门打狗”!

原来古时候人们为了排除积水,在长城上修建了许多排水沟。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这些人工修建的沟渠都是有一定坡度的,所以排水沟最终汇聚流出的方向,就是长城的内侧,也就相当于是长城的“反面”。

慕田峪长城为何修成“双面垛口”?原来是为了“关门打狗”!

至于老祖宗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讲解员姐姐给出一个看似可笑却又很有道理的说法;古代是农业社会,对于靠天吃饭的老百姓来说,“雨水贵如油”!所以应了那一句老话:“肥水不流外人田”,哪怕是雨水也要流回自己国家的土地!

慕田峪长城为何修成“双面垛口”?原来是为了“关门打狗”!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都误以为长城就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其实并非如此!关内与关外是一个随历史不断变化的地理名词,与长城并没有太大关系。一直到明清时期,山海关以东包括东三省在内的广大地区才被统称为关外,而并非指长城以外。

慕田峪长城为何修成“双面垛口”?原来是为了“关门打狗”!

不仅如此,讲解员姐姐还介绍说:慕田峪长城之所以会修成独特的“双面垛口”,也是考虑到一旦有少量敌人侥幸混入长城内侧,守城官兵也能及时发现,两面作战、“关门打狗”!由此可见,慕田峪当时一直是烽火不断的兵家必争之地!

慕田峪长城为何修成“双面垛口”?原来是为了“关门打狗”!

现如今数百年过去了,烽火狼烟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望长城内外也尽是我华夏山川。即便如此,作为炎黄儿女,我们也有义务铭记和保护长城。假如下次你和家人朋友再去爬长城,记得好好区分一下长城的“正反面”哦!

慕田峪长城为何修成“双面垛口”?原来是为了“关门打狗”!

旅行体验师、头条旅行体验官:@背着女儿去旅行。(本文已签约维权骑士与图盾24小时全网维权,未经作者允许擅自转载或抄袭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