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美!乡村振兴,始兴在行动

越来越美!乡村振兴,始兴在行动

漫步于始兴县的广大农村,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地面清洁”的美丽画卷。始兴这个革命老区,正以村庄整洁、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的面貌向着乡村振兴的方向大步迈进。

越来越美!乡村振兴,始兴在行动

高速通,村民富。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水南村是始兴县省定贫困村之一,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水南村实现了华丽蜕变,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一个标杆。水南村是始兴县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越来越美!乡村振兴,始兴在行动

水南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开展“三清三拆”的工作中,始兴县建立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理事会和村民小组为基础,村民代表和党小组为纽带,村民和乡贤为主体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整治工作中项目谋划由党支部提议,规划设计由党支部把关,村民协商由党支部牵头,项目实施由党支部督办。村民理事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导村民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三清三拆”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规划设计、方案制定,还是施工管理、项目验收,村民的事一直让村民说了算。

在广大农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始兴县627个自然村通过“三清三拆”验收,完成“三清”3.02万处,共清理垃圾6.69万吨;完成“三拆”7996处,共拆除13.02万平方米。

激发乡村旅游活力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走进始兴马市镇红梨村,古榕树、围屋、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的民居映入眼帘,秀美的景色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红梨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双得到提升。

越来越美!乡村振兴,始兴在行动

村民准备特色小吃招待游客。

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是保证整洁环境的不反弹。自2015年起,始兴县创新模式,在全市首开先河,尝试垃圾处理工作市场化运作。目前,全县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全覆盖,所有墟镇、主干道等重点区域的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垃圾清理后的始兴乡村,处处呈现出屋后绿水青山、房前绿树红花、庭院整洁有序的田园风貌。

越来越美!乡村振兴,始兴在行动

村民活动多姿多彩。

与此同时,各乡镇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乡土风情,举办“一镇一节庆”特色民俗旅游活动,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围楼文化节、丝绸文化节、黄田萝卜节、春菇节”等19场节庆活动,吸引大量珠三角游客体验游玩。数据显示,2018年,始兴县乡村旅游预计总收入约26.81亿元,接待旅游人数428.16万人次。

促乡风文明提升

铸造乡村振兴之魂

在城南镇东一村,志愿者们忙着为村里的空巢老人准备午饭。村干部钟礼华介绍:“村两委换届后,就成立了东一村红十字会,志愿者们帮助村里举办了第一届元宵节游园会,农忙时,还到村里帮劳动力不足的贫困户抬竹子、搭瓜架。”村里的大事小情中,都有志愿者的身影。现在的东一村充满活力,村民之间的感情更深了。

越来越美!乡村振兴,始兴在行动

红梨村新建广场。

成立一支志愿者队伍是始兴县全面推进农村“乡风文明行动”的目标之一。根据《始兴县全面推进农村“乡风文明行动”工作方案》,2018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基本完成乡风文明建设任务,达到“十个一”目标:即一部村规民约、一个红白理事会、一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支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党支部、一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一组家风家训、一个善行义举榜、一批文明示范户、一支业余文艺演出队、一支志愿服务队。各乡镇积极推进乡风文明行动,目前全县已评选出马市镇红梨村共14个文明村。

乡村振兴的根基在于重振乡村传统文化,始兴通过“穿衣戴帽”工程让传统美德流动在村居的墙面上;成立“始兴好邻舍”志愿服务队,将“日行一善”落实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收集整理乡村家训、家风资料,让家风家训进村居、进祠堂、进家庭;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

此外,始兴县注重对红色历史资源的保护和挖掘,以红色革命精神涵养村风民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