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離開小洋房嫁給窮小夥 她勇挑重擔自強創業

我的脱贫故事|离开小洋房嫁给穷小伙 她勇挑重担自强创业

我的脱贫故事|离开小洋房嫁给穷小伙 她勇挑重担自强创业

為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幫助貧困地區貧困婦女樹立上進心、自信心,立志脫貧,四川省婦女聯合會(以下簡稱省婦聯)面向全省婦聯繫統徵集“巾幗脫貧行動”案例、脫貧婦女事蹟、扶貧婦女事蹟。 巴中市南江縣李寨村車英姿的《離開小洋房嫁給窮小夥 她勇挑重擔自強創業》入選《我的脫貧故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為四川脫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巾幗力量點贊!走進她們的故事。

我的脱贫故事|离开小洋房嫁给穷小伙 她勇挑重担自强创业

為愛遠嫁的車英姿雖然是李寨村的一名普通農家婦女,但卻在當地遠近聞名。她不顧家人強烈反對,毅然決定和楊坤一起回到南江李寨村。然而,貧困艱苦的家庭狀況和一個接一個的生活挫折,並沒有壓倒這個90後弱女子。車英姿不離不棄,勇挑重擔,讓丈夫安心在外務工,自己在家一邊照顧老人和孩子,一邊自強創業。

2015年,車英姿家成了精準扶貧對象,政府給他們蓋起了新房,解決了低保、殘疾人補助。“去年開始,幹部走訪調查我們家的情況後,在自願搬遷的基礎上,不僅給我們搬遷補助,還幫我們建起了新房子,在聚居點引進了現代農業產業,帶領我們脫貧致富。”車英姿說。“不能光靠政策扶持,那不是解決貧困的根本方法,自己應該自強自立,沒有錢咱就掙,等是等不來的。”

多年來,她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感動著李寨村的鄉親們。2016年,她被評為“巴中市脫貧攻堅之星”,同時被南江縣委評為“感動南江十大人物”和“自主脫貧模範”。2017年,車英姿家又被四川省評為“最美家庭”。

我的脱贫故事|离开小洋房嫁给穷小伙 她勇挑重担自强创业
我的脱贫故事|离开小洋房嫁给穷小伙 她勇挑重担自强创业

圖為車英姿(右三)與當地村民鄉親(圖據“掌上南江”)

外地的媳婦南江的家

我叫車英姿,今年27歲,家住燕山鄉李寨村二社,家裡共7口人,其中有3個是殘疾人,還有一個弟弟沒有結婚。今天,我想給大家講下我的故事。

我不是土生土長的南江人,我是從山東嫁到南江來的,我的孃家在千里之外的山東菏澤。10年前,在山東打工的時候與我老公相識,他的善良,勤勞,誠實,深深打動了我。但我父母對這段感情並不看好,他們多次干預,甚至以與我斷絕關係相威脅,阻止我們在一起。經過我反覆求情,甚至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逼他們,並找來親戚幫忙勸導,父母最終勉強同意我們的婚事。2008年,我跟隨丈夫回到了燕山鄉李寨村。

記得2000年的時候有一部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其中有一句歌詞叫“南腔北調一鍋粥”。當時我還不太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義。本來對我和老公的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但當我一來到丈夫四川家的時候,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苦楚:真的是亂的一鍋粥。

當時來到這裡看到的是三間破瓦房,幾張爛桌椅。老人公還患有腦萎縮,天天要吃藥,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困難。記得當時懷娃嘴巴饞,想吃肉,家裡莫得,還是我老公向鄰居借了兩斤肉回來給我煮起吃。那是,我腦子一下就懵了,我孃家住的是小洋樓,我罵我老公說:“你是騙子”。哭也哭了,罵也罵了,也後悔過,但我還是選擇留下來,畢竟這是一段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婚姻。我們倆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還有我即使回去也沒臉面對我的父母。

在李寨村,我聽到了各種流言蜚語,有的說外來的媳婦靠不住,是來騙錢的。我都忍不住想問人家,他家已經窮成這個樣子了,我能騙他啥子。還有人說,這個人從山東跑到這山窩窩來,是不是腦殼有問題。所以當我聽到別人這樣說我的時候,覺得很委屈。

我跑來做啥子?我也這樣問我自己。說實話,本來我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我要爭這口氣,我不能讓別人看我笑話。

我在孃家是一個乖乖女,條件也好,現在起,我就要開始從“外來媳婦”向著“本地媳婦”的角色轉變,從學著開始看人家臉色,學煮飯,學洗衣服,學種莊稼,包括老人公婆的內衣褲也都是我在洗,每天給他們端洗臉水和洗腳水,照顧他們的衣食起居。漸漸的,我開始習慣這裡的一切。

我的脱贫故事|离开小洋房嫁给穷小伙 她勇挑重担自强创业

圖為車英姿(左一)在菜地 (圖據“掌上南江”)

但是老天好像在和我開玩笑。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有句歌詞說“外來媳婦本地郎,生仔未必就是福”。生活就恰恰像這句歌詞說的,在我剛剛習慣和熟悉這裡的時候,偏偏遇上了大麻煩。我不滿三歲的兒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瞳孔閉鎖,二級殘疾,需要安裝晶片瞳孔才能重見光明,我帶著兒子去了很多大醫院檢查,可每次都帶著失望回來,有人勸我,喊我莫花冤枉錢了,看不好了,我聽到這句話感覺像刀子在扎心一樣疼。但是我覺的只要有一線希望都要去試試,不想就這樣放棄。我也想讓他和別的歲娃一樣,不自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是一個做母親的最想給他的,可是幾十萬的手術費對我們這個貧困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能夠早點湊夠兒子的手術費用,我說服視力殘疾的丈夫外出打工。因為丈夫視力有問題,很多活也沒法做,一年掙不了多少錢。真的是禍不單行,福不雙降。就在這幾年,家裡相繼出事。老人婆因一次意外導致雙目失明。在醫院裡,我日夜守候。老人婆生活不方便自理,我就每天給老人婆洗頭擦身子,上廁所給她擦屁股,每天把她拉上去散步,醫院裡的人看到都以為我是婆婆的女兒。我的老人公又先後被電打,中煤毒,出車禍。每次我也都在醫院盡心服侍。

有人笑過我,我不怕別人笑我。所謂“百善孝為先”,因為我覺得孝順長輩是自己的責任,我的父母從小是這樣教我的,他們也是這樣做的。

由於家裡沒有了勞動力,我就把我一歲半的女兒用揹帶拴在懷裡,去背豬草,挑水,挑糞。由於當時用力過大,把刨腹產傷口掙開了三層。去醫院縫傷口的時候,醫生說我命大,一共縫了八層,我掙開了三層。

所以當時感到很絕望。我想我是一個女人,承擔不了那麼大的壓力,把這個家撐不起來。多少次,我也想給父母打電話,可是對於父母我只能報喜不報憂。我就自己安慰自己說,不能就這樣放棄,還有娃和老人需要我照顧,我得想辦法掙錢養家。

後來2014年實施精準扶貧。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我主動提交了申請。經過民主評議,最後,因病致貧的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政府給了我們低保政策,殘疾人補助等相關扶持。俗話說,討來的米吃不了一輩子。我覺得光靠政策扶持只能解決基本溫飽,不是解決貧困的根本方法,這一切終歸要靠自己,現在逼迫我要做這個家的主,用四川話說,是“婦勞變主勞”。

我能做些啥子?我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後來我想到了一個辦法,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我白天在家種地,晚上就到燕山街道去賣燒烤。燒烤手藝還是以前當姑娘的時候,我和同學戶外活動學會的手藝。

我的脱贫故事|离开小洋房嫁给穷小伙 她勇挑重担自强创业

圖為車英姿在餵雞

說做就做。因為我賣的價格便宜,味道也比較好,所以小攤前顧客也比較多。雖然收入很少,也比較辛苦,我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十二點以後才睡覺,腰桿痛得直不起,以至於現在成了腰肌勞損,但這畢竟是我勇敢踏出的第一步。

因為賣燒烤,我突然想到咱們的土雞很受歡迎,為什麼不能來養土賺錢?2015年,我貸款兩萬養殖土雞。一千隻雞苗買回來後,由於雞苗不抗高溫,加上自己不懂技術,沒幾天時間,雞苗就死了大半。當我看到每天幾十只死雞苗往外提的時候真的很心痛,也哭了很多次。周圍有人說風涼話,說外地人就是不安分。最讓我心酸的是,我的公婆也說:“你不要再折騰了,賬都還不清,又賠了那麼多。”半夜,我一個人偷偷的哭,想到遠方的父母,我就對自己說:等我富裕了就衣錦還鄉,體體面面見我媽他們。

後來就業局下派到李寨村的第一書記肖書記,他很關心我們這個貧困家庭。他知道我家的情況後,鼓勵我重新養雞,說他可以找畜牧局幫忙。於是,我們再次去親朋好友處借錢,我又修建了兩百平房米的圈舍。這個時候,就業局與村上和巴山土雞孵化中心對接,又幫助我聯繫了600只雞苗。這一次,因為有技術員隨時來指導,所以沒有發雞瘟。我賣了500多隻雞。為了8頭生豬,2016年總共賣了三萬多,異地扶貧搬遷政策開始實施後,我家還在聚居點修建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

以前讀“順風順水”,“風好正揚帆”這些詞語沒有多少感觸,現在有了真體會,真感受。這是為什麼?說到底還是感恩黨和政府脫貧攻堅這個大形勢、大氣候。

在2016年,市、縣年底驗收時,我家順利脫貧,我也被評為“巴中市脫貧攻堅之星”,同時被南江縣委評為“感動南江”和“自主脫貧模範”。2017年我家又被四川省評為“最美家庭”,和被鄉上評為“孝老敬老之星”。看到家裡的變化,公公婆婆也誇我說:“我家媳婦是勤快孝順有福之人。”我覺得就這短短的幾個字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現在我終於在大巴山紮下了根,真正成為這個家庭中的一員。

現在我兒子的眼病比以前好了很多。今年過節的時候,我給媽媽打電話說:“媽,我今年回去看你們。”電話那頭,我媽沒有說話,但我聽到她在哭。我也在電話這邊哭,這是幸福的淚水,因為我終於可以回去看媽媽他們了。

我來到四川10年了,只回去看我爸媽兩次,每次回去都呆不到一個星期就急忙趕回來。我父母曾經提出給我和老公10萬元錢,讓我回山東安家,但被我拒絕了。因為放心不下這邊的公婆,他們沒人照顧。別人都說我是一個好兒媳、好母親,但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好女兒。

這就是我的家——雖然不富裕,但每天老人和孩子臉上掛滿了笑容。我做的事都是生活中的一點小事,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我並沒有能力給父母太多物質上的需求。其實“孝”很簡單,就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杯開水,一個笑容,一個安慰和一日三餐……

我的脱贫故事|离开小洋房嫁给穷小伙 她勇挑重担自强创业

大事面前懂得奉獻,小事面前懂得珍惜。

我想,

如果每個人都把這份愛和孝傳承延續下去,

這應該就是大家心目中的

最美家庭和最幸福的家庭。

我的脱贫故事|离开小洋房嫁给穷小伙 她勇挑重担自强创业

· END ·

審核 | 尹苒

審發 | 曾曉芳

我的脱贫故事|离开小洋房嫁给穷小伙 她勇挑重担自强创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