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平|傳承厚重基因 涵養城市精神

甌居海中,蔚為壯觀。

甌江,這條在甌越大地上亙古奔流的大江,轉折迂迴於崇山峻嶺,起伏舒緩於寬廣深潭,浩浩湯湯、直奔東海。

雁山雲影,甌江潮淙,每一朵浪花都飽含對甌越文化的深情。

這樣的文化傳承,從歷史中走來,綿延千年、流淌不息。

當溫州人歷經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鑄就“溫州模式”這一特別的經濟現象時,它,便是每一個闖天下的溫州人內心深處的“魂”。

這樣的文化傳承,又向歷史中走去,昂首闊步、自信從容。

無論是風雨兼程,一往無前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還是先行先試,在敢闖敢拼中不可避免地面對羈絆與困境,它,始終是溫州這座甌越名城厚積薄發的精神脊樑。

(一)

華蓋山麓,紅日亭邊。

東晉郭璞建城,取“山如北斗城如鎖”之勢,華蓋山便是古城“九山”之一,雄踞千年,蔥蘢如昨。

凌晨3點,萬籟俱寂,城市尚在熟睡中。

60歲的林志興老伯,已準時出現在紅日亭裡,生火、燒茶、煮粥……一圈忙碌下來,待到晨曦微露時,早起鍛鍊的市民們就能喝上他剛剛燒好的伏茶,辛勤忙碌的清潔工人們也能吃上他仔細熬成的熱粥。

這樣的公益奉獻,林志興已堅持了十多年。

因為在農貿市場擺攤賣水產品,林志興每日要早起,便承擔起紅日亭凌晨燒茶的活兒,等到其他義工陸續到了,他這才擦一把臉,回到農貿市場幫妻子擺好攤位,開始一天的生意。

這個日復一日發生在紅日亭裡的故事,說起來並不新鮮。

但很多人聽完,卻覺得意外。人們想不到,被外界冠以“經濟發達、老闆遍地”標籤的溫州,竟然有著如此溫情脈脈的一面。

與紅日亭一樣,溫州有3000多個愛心伏茶點,遍佈大街小巷,夏送伏茶冬施粥。這是溫州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良俗。

“我們選擇溫州紅日亭義工,就是希望打破外界對溫州、對浙江的刻板印象。”中央電視臺浙江記者站站長何盈,在解釋為何選取紅日亭作為央視大型節目《還看今朝·浙江篇》的案例時,這樣說道:“它不是一個孤立的典型,而是根植於這片土地,讓市民內化於心的文化傳承。”

尚德崇仁、善行天下。溫州人沒有被金錢和物慾所薰染,始終堅守著代代相傳的文化底蘊,正如林志興老伯所言,“這是我母親過去教我的,一直不敢忘。”

多年來,先富的溫州人把回報社會作為一種追求,作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前不久省民政廳公佈的“兩個第一”印證了這一點:2016年溫州市本級收到募捐款7888萬元,居全省第一;現有經認定或登記的慈善組織28家,也居全省第一;“紅日亭”等慈善地標和“世界溫州人微笑聯盟”等慈善愛心品牌享譽全國,樹立了“大愛城市、誠信社會、道德高地”的良好形象。

(二)

樂清灣畔,甌江入海口。

甌江奔騰至此,陡然江天一色、碧波無痕,看似抱朴守拙,卻頓覺豁然開朗。

“永嘉學派”的事功思想亦是如此,務實樸拙,胸懷大義。傳承至今,溫州人的血液裡流淌著“義利並舉”的文化基因,骨髓裡滲透著“誠信為本”的天然秉性。

買賣可以虧,但做人不能虧。對此,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感觸良多。

上世紀80年代,市場經濟剛剛起步,不少家庭小作坊把大企業生產的電器開關拆開、模仿、拼湊零件,將冒牌貨一車一車地賣出去,鈔票大把大把地賺進來。

可南存輝,非要顛簸十七八個小時,跑到上海請專業的老師傅做指導,投下大筆錢搞研發、抓質量。

這麼傻,還不止。

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營監管制度逐步健全,但帶頭規範就要冒著巨大的成本壓力。南存輝卻義無反顧地帶頭照章繳納,不僅成了全國納稅先進,還成為國家稅務總局的形象代言人。

更傻的,在後頭。

前些年,房地產市場坐擁金山銀山,多少人轉身投入其中,短短几年便成就財富傳奇。可哪怕利潤再豐厚、說客再多,南存輝始終不為所動,一頭紮在自己的電器裡“幹到底”。

為何這麼傻?因為溫州人相信,市場經濟或早或晚,總會嘉勉那些實幹與誠信之人。

回顧所來徑,溫州人秉承這一務實樸拙、守信重諾的文化理念,率先進行市場取向改革,率先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率先實現股份合作經濟,率先迎接市場經濟,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發展路子。

特別可喜的是,歷經改革開放近40年的洗禮,新一代具有較高文化層次和創新精神的“新溫商”正在崛起,繼承與發揚甌越文化的基因,薪火相傳、矢志不渝。

(三)

江心雙塔,巋然屹立。

如目睹涓涓細流集納成江海,雙塔亦見證甌越文化自立、自覺、自信、自省之路。

唯善自省,方能自信。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汪湧豪,將文化自省比作通往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徑,是對文化得失有一份清醒的、恰如其分的認識。

甌越文化兼收幷蓄,深受海洋文化、移民文化的影響,以強烈的“走出去”意識,走出家門、走到全國、走向世界。但與此同時,不可避免地存在區域侷限性。

從行政理念看,特定時期的“無為而治”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市場活力,但政府“有形之手”的弱化,並不利於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因此,我們更需要在“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從改革精神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階段,始終保持“敢吃第一隻螃蟹”的闖勁,無疑是甌越文化最厚重的底色,但也要堅決摒棄“零敲碎打、單兵突進”的思維模式,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從創新文化看,溫州人從來不缺創新激情、創業熱情,但更要懂得去推動“溫州模式”向高端創新轉變,永葆“無中生有、彎道超越”的激情,奮力闖出一條新路來。

從開放氣度看,溫州人資源始終是溫州發展的最大優勢,面對全球化,更需要形成溫州人闖世界與溫州城市國際化互促並進的生動局面,以“一帶一路”統領新一輪對外開放。

從城市內涵看,溫州的文化遺存豐富、歷史街區鮮明,更需要進一步集中地展示溫州傳統文化,增強文化的厚重感和縱深感。

(四)

文化傳承,是博大精深,更是潤物無聲。

敢為人先又善抓大勢、商行天下又崇文重教、守信重諾又尚德崇仁、抱團互助又開放包容……甌越文化的肌理,早已浸潤於每個溫州人心中,成為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構築歷久而彌新的人文精神。

此刻,懷揣激盪已久的家國情懷,呼應亙古而至的歷史文脈,我們將溫州人“闖”的秉性、“創”的精神、“實”的理性、“容”的胸襟融合迸發,再一次為甌越,書寫輝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