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中東大鐵路 〖十六〗 鐵路重鎮 2 橫道河子站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中東鐵路正線示意圖

這是中東鐵路正線,從滿洲里到綏芬河通往海參崴,在這條線路上最初有六座二等站,後來一面坡也升為二等站。橫道河子站是非常重要的一座車站,開始由沙俄工程師阿莫索夫負責建築施工,後由工程師庫利科夫接替工作,1901年建成使用。

1897年沙俄來到這勘察時,這裡無人定居。關於橫道河子這個名字的來歷有好幾種推測,我傾向於河流改道的說法,因為在橫道河子小鎮附近確有兩個地名一直沿用:二道河子、三道河子。按照當地人的命名習慣,這裡應該是頭道河子。由於鐵路路基加高,小河改道從營地中間穿過,"橫斷了道路",因此取名。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濱綏線

從橫道河子到哈爾濱要經過張廣才嶺,受當時技術的限制,避免打一條長隧洞,降低造價和加快工期,這段鐵路有一段迂迴彎道,就是高嶺子線(示意圖上虛線部分)。沿著山體修建了三層展線盤旋上山,形成兩個"S"形大彎道(相當於盤山公路),才越過張廣才嶺。高嶺子車站海拔638.73米,是濱綏線最高點,工程非常浩大艱難,工期大約從1899年至1901年,是濱綏線最困難、耗資最大的工段,從建設到1942年一直是中東鐵路咽喉。

由於坡大彎多,所有來往的列車都必須在橫道河子站摘掛補機,就是加一個或者更多的火車頭才能爬過大山,然後機車返回。當時的場景應該非常壯觀,最多時4臺機車前拉後推,沿著三層的"S"形展線,盤旋在陡峭的叢山峻嶺中,把一列火車送過大山。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當年的照片沒找到,看看現代展線

1939年,日本為了提高運輸能力,開挖了虎峰嶺隧道,1942年通車,命名開道線(就是示意圖中亞布力至橫道河子的實線),與高嶺子線並行。

1993年,開道線開通複線,高嶺子線全線停運,鐵路員工、家屬全部搬遷,鐵路陸續拆除。從此高嶺子線變成了記憶,只留存了一些路基、橋涵等遺蹟。

正是高嶺子路段的艱險困難,才成就了橫道河子,這個不為人知的小地方的傳奇。為了克服翻越張廣才嶺這個艱鉅的難題,大批沙俄工程技術人員和專家隨著築路大軍雲集到了這裡,橫道河子營地成了濱綏線鐵路的指揮和技術中心。俄國人建起了辦公樓、宿舍、教堂、兵營、民宅,一個小鎮從此人聲鼎沸、揚名東北。時至今日,依然保存很多俄式建築,成為獨特的風景。"這是一個由火車拉來的城鎮"。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街景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典型的中東鐵路"黃房子"

這座小鎮屬於中東鐵路附屬地,由沙俄統治,是中國的法外之地。東北光復前,它不僅是鐵路系統的重要節點,也是一些管理機關的駐地,像護路軍軍營、警察治安所等,從阿城到綏芬河是"東省特別區第三區",三區警察署就設在橫道河子鎮,偽滿時改成橫道河子鐵道警備隊,統一指揮濱綏線鐵路警察,管轄牡丹江等沿線各地。

現在牡丹江已經是特等站了,那時是個小站,它的發展始於1936年圖佳(圖們-佳木斯)鐵路開通,圖佳鐵路和中東路在牡丹江交匯,這才逐漸成為鐵路大站。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當年的鐵路警察署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大白樓

這座樓在橫道河子很有名,最初是中東鐵路工程師和專家的住所,是橫道河子鎮修建中東鐵路時最高級的住宅樓。鐵路通車後這裡是鐵路警官宿舍。

橫道河子鎮地處要衝,還處在沙俄管制下,因此也是一座商貿城鎮。一些外國人在此建別墅,開設工廠和商行。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這都是當年在橫道河子做生意的外國商人的住宅。還有不少,說明這個小鎮還算繁華。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遠處那一排建築就是著名的機車庫。1903年中東鐵路根據運輸需要和生產佈局,設立10個機務段,橫道河子被為定第九機務段,這個機庫是中東鐵路最大的。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可容納15臺機車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轉車橋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這是當年機務段的倒班宿舍

橫道河子這個小鎮也見證了中國近代史上一些有名的事件。俄國十月革命後,一些布爾什維克來到中東路開展工人運動,有一個叫烏曼斯基的人到了橫道河子鎮,以教師為掩護做地下工作,在1918年,烏曼斯基在哈爾濱被白俄綁架殺害,引發了當時轟動全國的中東鐵路工人大罷工。

中國著名音樂家王洛賓,1926年,在橫道河子火車站任信號員,工作之餘結識塞克(左翼作家,延安時期與冼星海共同創作了《生產大合唱》)並一起研習音樂。三年後,在哈爾濱為塞克的話劇《北歸》創作主題曲《離情別意》。這是王洛賓最早的音樂作品。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橫道河子東正教教堂

這座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全木結構教堂。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東路從綏芬河及東寧虎頭要塞方向長驅直入,日本關東軍撤退到橫道河子鎮終至窮途末路。8月18日,蘇聯紅軍二十六軍軍長斯克沃佐夫中將在這座教堂前的廣場上接受日軍第五軍團2萬多人的投降,這次受降儀式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教堂現在樣子

橫道河子鎮,曾經因鐵路而成重鎮,隨著經濟和交通的發展,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只有那些充滿俄式風情的建築還記錄著這段傳奇的故事。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運輸大動脈的咽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