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做足了准备才反叛,可为何依旧失败了?这三个原因是关键!


提起吴三桂,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狡猾?自傲?怒发冲冠为红尘?亦或者是放清兵入关的卖国贼?历史是复杂的,人心也是复杂的,当人心和历史叠加起来,那就更复杂了。在吴三桂帮助满族人建立大清后,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收手隐退,安享晚年,可谁知他却起兵造反了!

吴三桂做足了准备才反叛,可为何依旧失败了?这三个原因是关键!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对于反叛这种事自然是做足了准备才敢干,可为何吴三桂依旧失败了呢?这三个原因是关键!

吴三桂做足了准备才反叛,可为何依旧失败了?这三个原因是关键!

首先第一点,是老百姓不站在他这一边。清兵是1644年入的关,吴三桂是1673年反叛的,中间隔了有二十来年。别小看这二十来年,在清廷"满汉一家"的民族政策以及诸如剃发易服等措施的作用下,人心已经基本定了,此时老百姓只想安心生活,过好自己的好日子,谁还想折腾着造反啊?更何况,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众的记性是良好的,谁也不会忘了当年就是吴三桂放清兵入的关。所以,试问谁还敢追随他?

吴三桂做足了准备才反叛,可为何依旧失败了?这三个原因是关键!

第2, 是一个实际性的因素,就是吴三桂的军事实力不足以和清廷对抗。当时全国已经统一,吴三桂盘踞西南,仅凭西南那一带绵薄的经济基础,怎么和拥有中原、苏杭的清廷对抗?这种情况下,只能进行闪电战,在战争的初期就把清廷打得喘不过气来,跨过长江,夺取荆襄、关中,夺取北伐中原的军事基地然后一路北伐一路同福建的耿精忠、广东的尚可喜会师。在扫除南方的清军后即可安心北伐,直捣燕京,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只可惜吴三桂一是物质不足,而是初期的进军策略有问题,可惜可惜。

吴三桂做足了准备才反叛,可为何依旧失败了?这三个原因是关键!

第3, 同样是一个实际性的因素——地理因素。自古以来,统一中国的战役都是从北向南的多,北伐成功的例子可谓少之又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到南方的平原后更容易展开骑兵(比如清军),而南方人到了北方后后勤补给会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耐寒性也不如北方汉子,更何况,自古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在北方,所以北方会比南方发达。所以吴三桂的失败,也是情有可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