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光族”淪為“月欠族”,中間發生了什麼?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出乎不少人預料,

一二線城市的一些年輕白領

正受困於自身的經濟負債問題。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8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顯示,超兩成白領2018年處於經濟負債狀態:盤點收入盈餘時,有21.89%的受訪白領處於負債狀態,成為典型的“窮忙族”,存款餘額為“1萬-3萬”的白領佔20.15%,存款“5萬以上”的白領為17.67%。

報告認為

除了薪酬的水平會直接影響存款餘額的多少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月光消費”,甚至“超前消費”,也是影響存款餘額的重要因素。

金融搜索平臺融360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53%的大學生選擇貸款是由於購物需要,主要購買化妝品、衣服、電子產品等,多屬於能力範圍之外的超前消費。許多年輕人會選擇花唄、百度有錢花、360白條、微粒貸、分期樂等眾多平臺借貸,用於消費。通過這些借貸平臺,用戶可以預支額度,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購物體驗。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不少大學生也成為借貸消費的擁躉

1998年出生的大學生高梓豪一向是忠實的“蘋果粉”,2018年10月,他用自己兩個月的生活費購買了一臺最新款的iPhone手機。小願望是達成了,但生活花費讓他犯難了。接下來的幾個月,他又陸續跟身邊的同學、親友借了幾千元作為生活費。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在同學的建議下,高梓豪開通了消費信貸業務,並從中借到了2個月的生活費。但每到還款日,他就感覺自己被人催債一樣不自在。在父母打來生活費,學校發下獎學金之後,他都趕緊還錢。“借錢消費就跟喝酒一樣,帶來的是愁更愁。”他感慨道。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有人將“月欠族”群體分成了三類:自己掙錢、收支相抵的,叫“一敗天地”;敗完了自己又開始啃老的,叫“二敗高堂”;到了年齡找了個和自己一樣的伴侶,叫“夫妻對敗”。“讀大學的時候很鄙視‘月光族’,現在當了‘月欠族’,終於知道原來月光族是那麼令人羨慕。”一個80後說。

“一敗天地”

最怕親朋有人結婚

趙陽

大學畢業兩年,就職於北京中關村某互聯網公司。

他與同事合租一個兩居室,2000多的房租,加上水、電、網絡費用,每個月工資的一大半都被捲走。一到月底,趙陽的工資賬單基本為零。單身的趙陽很慶幸自己還沒有女朋友。

工作以來,趙陽最怕的事情就是朋友結婚。2012年的十一,他回廈門參加大學室友的婚禮。“假期裡火車票難買,只好買機票。路費、份子錢,加上在廈門的吃住,只能跟同事借錢應急。”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二敗高堂”

“啃老”其實也很心虛

王燕

大學畢業半年,就職於北京某事業單位。

王燕2012年7月參加工作,畢業之前跟父母達成協議:前半年的房租由父母來付;工作轉正之前,上學期間享受的生活費不能停。

6個月的試用期間,王燕每月到手的工資不足2000。“交通費、通訊費、朋友生日、同事聚會,一筆筆小賬加起來,居然是那麼一大筆錢。如果僅僅靠試用期間這點工資,我連基本生活都維持不住。”

雖然一直從家裡拿著零花錢,王燕的工資卻一點沒攢下。眼看快要過了試用期,房子馬上就要續租,跟父母的協議也要到期了,王燕下半年的房租還沒著落。王燕說,除了再跟父母張口要錢,自己想不出其他辦法。“現在工作了,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好意思一直要錢。實在不行,就再去申請張信用卡。”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夫妻對敗”

月初還錢月底借債

崔涵

畢業兩年,就職於北京上地科技園區。

崔涵似乎陷入了一個“月初還錢,月底借債”的怪圈:每到月初,崔涵拿到工資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還錢。然而到了月底,錢包癟癟,揭不開鍋,又不得不到處借錢。有時候,月底借錢數要超過月初還錢數,於是錢一邊還著,債卻一邊積著,著實讓崔涵頭疼不已。

崔涵的女朋友在石家莊,他們的錢一大半都花在了戀愛上。到了週末,兩人一般都得湊到一個城市見一面。碰上小長假,還要旅遊來增進感情。崔涵最怕女朋友生氣,女朋友每次一鬧脾氣,崔涵就得費心思買禮物搞驚喜來哄她開心,“幾場脾氣鬧下來,把銀子也都鬧沒了。”

身為“月欠族”,崔涵不願意伸手跟家裡要錢。“工作之後,別說給父母錢了,連一件禮物都沒有買過,這已經讓我挺難過的了。再怎麼缺錢,也不能跟家裡要錢。”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消費借貸誘惑多,

年輕人要“開源節流”

回憶起借錢消費的那段經歷,高梓豪既後悔又嚮往。在他看來,穿得起潮牌、用得起新款手機,是不少同學的共同追求,雖然短期內可能需要借錢甚至貸款才能實現這些目標,但自己的未來還長,以後還有很多機會可以還款。

高梓豪坦言,使用網絡平臺借貸,不只是因為自己花銷太大而且消費觀念在變化,也與外界的引導有關。他對某家網絡借貸平臺曾經推出的一則視頻廣告印象很深:有三個年輕人,一個快遞員通過網絡平臺分期貸款,給自己買了一把一直想買的薩克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通過網絡借貸開始了自己的跨國旅行;一對情侶也通過網絡借貸,用了很少的首付就買到了第一臺車。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廣告好像在說,網絡借貸可以幫我們去實現自己的愛好和夢想。”經歷過“負債危機”後,他才逐漸感覺,這類視頻廣告其實在向年輕用戶傳遞一個理念:年輕就該通過花錢來讓自己過得更好,隱含著鼓勵年輕人提前消費甚至過度消費的意思。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滬漂”段茜也有類似的感受。在辭去第一份工作後,她也想過是否要過一段時間“緊日子”,但手機上時不時出現的借貸提醒信息,又在向她伸出“大膽消費我埋單”的“橄欖枝”。據她回憶,在兩份工作的間隔期間,每個月她的手機上都能收到三四條由現金貸、消費貸平臺發來的短信,提醒她“信用良好可開通借貸服務”,還“貼心地”附上了可借貸的額度和免息期。

瞄準年輕一代的網絡消費金融行業近幾年迅猛發展。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景和投資機會研究報告》統計,2017年中國互聯網消費信貸交易規模超30萬億元,增長率為33%;預計2018年這一領域的規模將達到40.8萬億元,增長率為19%。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

劉俊海教授

當下部分年輕人攀比消費

過度消費的現象比較嚴重,類似情況若蔓延開來,將給其個人、家庭和全社會帶來風險,既增加年輕人自身和家庭的債務負擔,也可能帶來今後的社會養老風險。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聯合發佈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35歲以下的中國年輕一代,56%暫未開始為養老儲蓄,44%群體中平均每人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部分年輕人處於“零儲蓄、高負債”狀態。

在劉俊海看來

在金融“防風險”的背景下,以消費貸、現金貸為主業的網絡平臺更應承擔社會責任,不能誤導、引誘年輕消費者借錢消費;對於年輕用戶,應該做好背景調查和資料審核,不能助長其過度消費的心理。否則,不僅涉嫌違法商業倫理和有關法規,也會給消費信貸行業帶來負面影響,“把這個概念玩壞了”。

針對年輕“負翁”的社會現象,他也表示,年輕人既要開源也要節流。一方面,全社會要考慮怎麼提高年輕人的收入水平和獲得感;另一方面,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年輕一代也要自食其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

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从“月光族”沦为“月欠族”,中间发生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