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營銷時代,品牌該如何發力達成最終的“品效合一”?

隨著中國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以及各項基礎技術的日益成熟,電商平臺作為一種更為省時、省力、省錢、省心的便捷零售渠道開始呈現井噴式增長,進而成為當下中國市場內重要的零售渠道。

眾多品牌也因消費者日漸形成的網絡購物習慣和整個業態的發展,而紛紛開始擁抱各大在線購物平臺,並逐漸將線上店鋪轉變為其自身業務的發展重點。

但隨著互聯網紅利的衰退,單純的電商模式的獲客成本開始持續走高,而從2016年興起的這場消費升級,讓日漸注重消費品質和購物體驗的消費者們逐漸開始迴歸到線下零售渠道,在這兩個因素的共通作用之下,再加上數字基礎設施及終端的普及,一場新零售的變革應運而生。

超級營銷時代,品牌該如何發力達成最終的“品效合一”?

在新零售的概念中,線上和線下的界限不再那麼涇渭分明,通過數字化技術以及大數據能力實現兩個場景下的緊密捆綁,共同發力,是新零售典型特徵之一。而在這個全新的零售紀元裡,品牌應該從哪些要素進行重點發力,以達成超級營銷時代下的品效合一,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內容中進行梳理。

新零售趨勢下的消費者中心論

在2016年10月召開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這一概念,併產出了新零售概念下的重要核心要素——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商業變革。

以消費者為中心是指:以消費行為數據為核心,將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方面數據的全面打通,實現線上線下互通的商業業態,是對傳統“人、貨、場”形態的全面升級。

消費者中心論除了是新零售概念中的核心要素之外,還是品牌營銷的本源。

超級營銷時代,品牌該如何發力達成最終的“品效合一”?

從傳統營銷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再到當下無比考驗品牌綜合能力的超級營銷時代,品牌營銷的遊戲規則一直在不斷髮生變化,而當下再次迴歸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能力角逐之中,如何通過對消費者體驗的深挖,並把以往集中於產品、渠道、終端的營銷策略和營銷手段徹底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重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營銷模式是當下品牌需要重點深入挖掘的一大課題。

而在這樣一種營銷模式下,消費者應該是品牌一切營銷活動的起點和終點,在整個營銷閉環當中,無論是消費者運營、產品品質提升、營銷活動的創意產出以及線上線下完備流暢的購物體驗,消費者都佔領了絕對中心的位置。

不管是國際化大牌通過年輕化轉型實現重構式增長,還是年輕快消品牌通過社會化運營完成裂變式增長,這一切的基礎都在於“以消費者為中心”,並從他們的需求出發,實現貨品從普適性到獨特性的轉變。

如今的品牌力實則是消費者及數據運營能力的表現

超級營銷時代下,品牌與未來的連接點在於“消費者運營”,品牌只有在消費者運營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創造未來的消費者、創造出新需求、創造出新品類,並根據年輕消費者的洞察創造出新的玩法和商機。

超級營銷時代,品牌該如何發力達成最終的“品效合一”?

在新零售時代下,既要掌握消費者多維度的大數據,更要具備運營數據的能力,如何用大數據驅動品牌營銷的鏈路,如何構建更加完備的購物體驗,如何將意向型消費者轉化為實際購買的消費者,從而實現更好的銷售轉化,最終落實品效合一的大目標,是在當下消費環境中留給品牌的機遇,同時也是挑戰。

如今在銷售渠道想要以“價格戰”來實現品牌的突圍與持續發展,無論是從消費者端還是品牌端來看,都是天方夜譚。在超級營銷時代下,品效合一是品牌持續在新零售環境中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運營消費者就是在運營品牌的未來。

線上線下應成螺旋型交織發力態勢

線上線下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在過去那個線上購物渠道蓬勃發力的時期,讓眾多品牌將注意力和主戰場遷移到線上,因此對線下實體零售業造成不小衝擊。但在線下零售逐漸回暖的今天,為了更好的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首要前提依然也是從消費者出發,去認真解構他們如今對於線上線下渠道挑選的規律和偏好,以及分佈在線上線下購物渠道上的消費者都有怎樣的特徵。

從“消費者為中心”角度出發,挖掘在消費生活場景中的痛點,同時結合品牌的特性去研發產品,再將核心概念滲透到營銷和銷售環節,從而形成一套更加完整的從產品到銷售的閉環。讓每個消費者都可以參與到產品的設計,互聯網+品牌+消費者一起參與整個營銷鏈路成為共謀,是超級營銷時代下極致消費體驗的特徵。從大數據中洞察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在更懂消費者的基礎上去優化產品和品牌,以優質內容為介質承載品牌傳播,營造引發消費者共鳴的場景體驗,從而達成品牌體驗和產品認知,最終實現“品效合一”的大目標,就是如今超級營銷時代之下,品牌需要重點關注的關鍵點,也是品牌在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