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條路七種人生,起點決定終點,孩子的路你選對了嗎?

BBC的紀錄片《7up》又火了,片中記錄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從7歲到56歲的人生旅程。影片從1964年開始,7年一拍一播,用紀錄片的手法拍攝這14個孩子的生活、言談和想法,真實到駭人,直面生活的殘酷和美好。


七條路七種人生,起點決定終點,孩子的路你選對了嗎?


就讀私立學校的Andrew和John,7歲時就開始在閱讀《觀察家報》和《泰晤士報》了,他們很清楚自己會上哪個高級中學,並知道自己要上劍橋的三一學院,有朝一日想做律師那樣的大人物。


七條路七種人生,起點決定終點,孩子的路你選對了嗎?


相對的,出生於貧困家庭的孩子完全沒有Andrew他們那樣寬闊的“眼界”,他們對於自己的未來幾乎沒有任何規劃,唯一的希望就是看著家人能吃飽,然後期許長大後自己能到連鎖超市上班,還有待在孤兒院的孩子更是連明天會怎樣都不確定。


七條路七種人生,起點決定終點,孩子的路你選對了嗎?


長大後,當初念私立學校對自己人生有規劃的孩子,的確從牛津畢業成為了律師,承接了父輩優渥的生活,而他們的下一代也將延續這樣的精英之路,過著富裕的人生。

相對的,社會底層的那些孩子,在56歲時很多已經變成了爺爺奶奶,而他們的子孫也很少有能上大學的人,大多數從事著服務性質的工作,而且不時會失業。


七條路七種人生,起點決定終點,孩子的路你選對了嗎?


從影片記錄的他們的一生來看,階級制度根深蒂固的影響著社會,但其中還是有反轉的。

來自農村山區的農民之子Nick,因為老師的啟發,開始對飛機感興趣,甚至去研究月亮,在理化領域的天分讓他一路唸到牛津大學的物理系,並在28歲時到美國做核電研究,成為了大學教授,過上了自己想要的日子。


七條路七種人生,起點決定終點,孩子的路你選對了嗎?


半個世紀的追蹤,殘酷的揭露了階層壁壘有多難打破:從小看《金融時報》的富裕家庭孩子,長大後依然會走上精英之路,壟斷社會上的優質資源,而貧窮家庭的孩子也依然重蹈父輩的命運。但是,其中唯一的變數來自於教育,那個考上並且讀完牛津的孩子打破了階層壁壘。

國道移民專家認為,與其說教育打破了階層的壁壘,不如說教育改變了命運。貧窮和落後確實會讓孩子處於劣勢,但是影片也證實了教育會產生奇蹟,命運並不是在出生時就已經決定的。


七條路七種人生,起點決定終點,孩子的路你選對了嗎?


歐美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環境一直是很多家長選擇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原因,但名校稀少的錄取名額和高昂的留學費用也讓家長們望而卻步。國道希臘移民專家介紹,很多家庭選擇移民希臘是為了讓孩子“曲線求學”。希臘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很多歐美名校來此設立分校,並且教育資源與名校同步,師資豐厚,學歷國際認可,學費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具有更高的性價比。

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唯一變數,而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環境,除了能保證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還能帶來優質的社會資源,別讓命運成為孩子失敗的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