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突然減速,多家外企坦言不堪其累

摘要:美媒稱,中國汽車市場的下滑令一些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措手不及,留給它們的是一些不再需要、改造起來也很費錢的工廠。

中國連續多年成世界汽車銷售的中心,各國汽車品牌也紛紛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進入中國市場。但就在2018年,中國市場連續增長的勢頭突然減速。這引起了外資企業的吃緊,美國媒體也認為汽車企業深受中國市場影響。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福特汽車公司、標緻雪鐵龍集團和現代汽車公司最近的擴張尤其顯得不合時宜,因為它們是在中國汽車市場看似不可阻擋的增長勢頭出現逆轉的時候開設新工廠的。

報道稱,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中國從無名之輩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汽車銷量常常保持兩位數的增長;2016年的汽車銷量增長了14%,達到2800萬輛,令美國1750萬輛的銷量相形見絀。全球汽車製造商不顧要求它們必須找到中方合夥人的規定匆忙進入中國市場。國內的汽車公司也大舉擴張,建立自己的工廠。政府發展電動汽車的政策為汽車市場添了更多的柴火。

在這種狂熱的背景下,一些公司變得自滿,以為找到了淘金之地。沒想到的是,2017年的中國汽車銷量僅增長了3%,2018年前11個月則下滑了2%。

中國汽車市場突然減速,多家外企坦言不堪其累

2017年,福特公司在哈爾濱開設了新廠,這是它在中國的第七家工廠。投資近10億美元的該廠使福特的產能又增加了20萬輛,達到160萬輛。

2016年,福特在中國的銷量達到127萬輛的峰值,2017年的銷量則下滑了6%,今年前11個月的銷量則同比下降34%。

報道還稱,電動汽車可能導致產能過剩問題更加嚴重。據26家企業的聲明,至少有32家新汽車工廠在籌備中,產能共計750多萬輛,大部分為電動汽車。這其中就包括產能為50萬輛的特斯拉公司。大眾汽車公司正在上海興建一個產能為30萬輛的電動汽車工廠。福特也計劃與眾泰汽車合作,在中國開設第八家工廠,年產10萬輛電動汽車。

和福特公司一樣,現代汽車也在中國開設新廠,但去年和今年的銷售情況都很糟糕。標緻雪鐵龍集團也在市場最繁榮的時候繼續開設新廠。2015年,該公司與東風汽車公司合作生產的雪鐵龍和標緻汽車達到70.5萬輛的峰值銷量,今年前9個月的銷量則下滑到20.5萬輛。

中國汽車市場突然減速,多家外企坦言不堪其累

實際上沒有什麼是永恆增長的,中國的汽車市場集中爆發期的紅利已經拋給了全世界。未來減速也是所有企業能夠預料的,過分依賴中國市場並不是好事。但毫無疑問,未來中國還將是優質市場,買賣好壞看本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