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內家拳:肌肉若一,渾身爪牙

“肌肉若一”,出自《皇帝內經 素問ž上古天真論》,原文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肌”,《說文解字》釋為“肌,肉也”,《正字通》釋為“人身四肢附骨者皆為肌”。


以此所解,“肌”“肉”二字應為同義疊加,亦同於現代詞彙的肌肉。在這裡指全身上下無論大小精粗內外的肌肉群都聯結而匯成一體。


“遍體皆槍,渾身爪牙”,該句出自《萇氏武技書》,此書為清乾隆年間萇乃周先生所著,在中國武術史和學術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這與意拳所描述的“全身無點不彈簧”的狀態是一致的。

小談內家拳:肌肉若一,渾身爪牙


而這句話更被後人尊崇為中國武術修煉的最高境界。


薌齋先生在其著述中認為,“四如”境界乃是意拳技擊的基礎(“體整如鑄,身如鉛灌,肌肉若一,毛髮如戟”),具備了這“四如”方才有了技擊的資本,才可以學技擊。


按照這個標準,當下流行的很多拳術,盤兩天架子就開始要發力要實戰,這當中的差距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了。很多人可能會對肌肉若一這種狀態的描述感覺不可思議,其實這是練功進程中實實在在的體認,其效果也是可驗證的。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練功的初步先是證得“印掌”,少林拳法的高級階段有“腳底用力掌心印”的說法,即紹庚先生所提到的兩手和兩足,也就是掌心和足掌之間有內在呼應,手掌稍一著力則感到兩足自然蹬地,兩足前掌稍一著力蹬地則感到兩手掌心有力在湧動。


而且這種力量的相印是極為精確的,如同天平一般毫釐不差,手上加一分則腳下加一分,腳下少一兩則手上少一兩。切勿以為達到“印掌”就練得不錯了--- 印掌只是一道入門的分水嶺,有了印掌之後(即實現整體通連),才可以說開始練拳。如果沒有整體通連的基礎,後面的什麼試力,發力,走步,試聲,都完全沒有資格去練習,練了也是水中撈月。


以我當年的體會,達到“印掌”之後,自我感覺是一重新天地,這個時候站樁和試力,就和之前有了質的區別。但是縱觀這一二十年,整體通連可謂是沒有止境,從一開始的“印掌”沾沾自喜,到後面逐步發現其實整體通連當中又有無數的層次步步升高。


“肌肉若一”,練到後面整個人只是一塊肉,手腳不分,沾著哪是哪。


古人說“斤魚鬥力”,就是一條一斤重的魚,甩尾翻抖的時候,所爆發出來的力量有一斗糧食的重量,魚的狀態就是肌肉若一的,自然界中的蟒蛇,水母等等,例子太多了。

小談內家拳:肌肉若一,渾身爪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