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上市車企2018業績排行:上汽奪魁,10家利潤大幅下跌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內,中國汽車行業在2018年出現下滑的一組數據成為焦點話題。2018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2.8%,為28年後首次年度下降。

在這樣的環境下,從目前公佈的2018年業績預告的14家上市整車企業中,發現只有4家實現同比增長,其餘10家均下滑,甚至是大幅下滑。此外,共有三家車企出現經營虧損。多家車企均表示,業績下滑與銷量下降及市場競爭加劇有關。

中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2018年車市的下滑主要是自主品牌的劇烈下滑,尤其是大部分自主的近期零售數據下挫,表明了大眾消費者的需求出現不足。

14家上市車企2018業績排行:上汽奪魁,10家利潤大幅下跌

14家上市車企2018業績排行:上汽奪魁,10家利潤大幅下跌

僅4家車企業績增長

在中國整車企業中“上汽集團”可稱為利潤機器,旗下公司有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眾、上汽乘用車等,在各自細分市場上都具有一定的市場引領作用。2018年上汽集團整體銷量超過了700萬輛,同比增長1.8%。

上汽集團預計2018年年度實現淨利潤約為36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6%左右。

14家上市車企2018業績排行:上汽奪魁,10家利潤大幅下跌

14家上市車企2018業績排行:上汽奪魁,10家利潤大幅下跌

相比之下,另外三家實現盈利的車企相對薄弱一些。東風汽車業績預告顯示,2018年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45億元至3.8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71%到189%;而北汽藍谷(北汽新能源)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8年淨利潤1.39億元至1.64億元,同比增長134.68%至176.76%。這兩家車企也是淨利潤增幅最大的車企。

而一汽夏利則依靠出售一汽豐田15%股份,從而獲得利潤的增長,實際狀況令人堪憂。

10家車企利潤下降

長安汽車也算是國內自主和合資品牌大型企業,但同樣不能免遭利潤大幅下降的窘境。長安預計2018年實現淨利潤只有5億元至7.5億元,同比下降9成左右。業績下滑主要原因是合資企業的投資收益減少。

14家上市車企2018業績排行:上汽奪魁,10家利潤大幅下跌

14家上市車企2018業績排行:上汽奪魁,10家利潤大幅下跌

2018年長安汽車全系品牌累計銷量為213.78萬輛,同比下降25.58%,不管是自主還是合資品牌幾乎全線下跌。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銷售疲軟,長安鈴木則由於陷入長期虧損,日方鈴木最終選擇退出告終。

比亞迪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上漲,帶動集團盈利快速恢復,而燃油車業務表現平穩,由於其他業務方面仍有一定虧損,最終比亞迪預計利潤下降3成左右。

同樣還有多家車企淨利潤下滑嚴重,金龍汽車大降近7成,江鈴汽車同比下滑87%,江淮、安凱降幅也十分大。統計顯示,這些業績預減、增虧、首虧的公司中,平均降幅高達76%。

海馬等3家車企虧損

14家上市車企2018業績排行:上汽奪魁,10家利潤大幅下跌

14家上市車企2018業績排行:上汽奪魁,10家利潤大幅下跌

在14家公佈業績預告的整車企業中,有三家出現虧損,分別為江淮汽車、安凱汽車和海馬汽車,在乘用車領域江淮和海馬也是大家十分熟悉的自主品牌。

其中江淮汽車預計2018年虧損7.7億元左右。江淮汽車表示,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為,受行業不景氣影響,2018年公司銷售整車及底盤46.24萬臺,同比下降9.48%,其中乘用車、客車銷量下滑明顯,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下降。

海馬汽車是當中虧損最大的整車企業,預計虧損12-18億元,主要原因是公司汽車產銷量同比大幅下滑,國六排放法規的實施應對,庫存整車減值損失等。

崔東樹表示:“2018年車市的下滑主要是自主品牌的劇烈下滑。”多個自主車企在車市環境低迷的情況下,銷量重挫利潤大幅下降。2019年車企分化將進一步加劇,強者愈強,弱者的市場份額將逐漸丟失,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14家上市車企2018業績排行:上汽奪魁,10家利潤大幅下跌

14家上市車企2018業績排行:上汽奪魁,10家利潤大幅下跌

據汽車媒體分析,在行業進入週期性調整的大環境下,頭部車企尚且如履薄冰,那麼品牌力有限、市場體量小的小眾自主車企更是度日如年,其中8家車企如寶沃、納智捷、觀致、比速、江鈴馭勝、江鈴陸風、眾泰、海馬等,拼搏時間已經不多,其中海馬汽車更是因為預計虧損18億元、銷量下跌51.88%,而觸發“股票退市預警”。

展望2019年,從頭部陣營車企求穩的銷量目標、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給出的零增長市場預期看,2019年乘用車市場仍將充滿挑戰。而對大部分車企來講,或企穩、或微增長的銷售預期已是奢望,能否在這輪市場寒冬中活下去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