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险些破产到成为竹子大王,他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在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的赤水,有竹林近130万亩,全市有各类竹加工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达30亿以上。

赤水竹业的发展凝聚了一代代竹乡人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连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被当地人称为“竹子大王”。

从险些破产到成为竹子大王,他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1993年时,姚连书从部队退伍,回到了家乡赤水。当时的赤水,竹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当地最大的企业贵州赤天化集团也进军竹产业,成立了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于是看好竹产业发展前景的姚连书应聘进入新锦公司。1998年,姚连书拿着与新锦公司签订的武汉总经销协定,单枪匹马来到武汉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在姚连书的努力下,到2008年时,他成为武汉当地有名的竹产品经销商。

2008年时金融危机爆发,竹产业发展遭遇困难,新锦公司也开始走下坡路。辗转反侧多日后,姚连书离开奋斗多年的武汉,再次回到了家乡。“作为新锦人,真的不希望公司就这样倒下去。”姚连书说。

从险些破产到成为竹子大王,他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回到赤水后,姚连书正式出任新锦公司营销部部长。一上任,姚连书就领着销售员,到处跑市场找销路。凭借多年销售经验和营销网络,新锦的产品慢慢拓宽了销路,公司也在逆境中实现了正常运行。

第二年,姚连书被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主管生产与销售。尽管姚连书为新锦的发展在不断努力,但2010年底,新锦已到了破产边缘,母公司赤天化集团准备放弃新锦。

经过考虑,姚连书决定与他人合作,全面收购新锦公司。2011年,姚连书正式出任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随后,紧锣密鼓地进行员工安置、生产线复产、进一步寻找产品销路……在姚连书的努力下,新锦情况开始好转,并于2012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从险些破产到成为竹子大王,他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2014年5月份,集竹产品生产、销售、研发等为一体的新厂正式投产。姚连书明白,要加快新锦的发展,必须走高科技发展道路。为此,姚连书多次前往浙江安吉等竹产业发达地区“取经”,带回了多项高科技成果。

2014年7月份,姚连书投入500万元建立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当年10月,新锦公司竹塑新型复合材料技术研发获得成功,该技术综合利用竹屑和塑料废弃物等为原料,生产竹纤维板产品,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

2015年,新锦公司已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Q版成功挂牌,获得5项专利,达到年生产竹地板30万立方米、复合地板10万立方米、全竹板式家具2万套的规模,实现产值6000万元,解决就业200余人,带动了当地竹农发展,成为赤水竹产业龙头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