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禪位時有多少人哭了?一位大臣、一位王爺,僅此而已

漢獻帝劉協是個苦命的皇帝,從被董卓扶上皇位以來,自己徒有虛名不說,還沒過過一天安生的日子。先是董卓、李傕,然後又是曹操、曹丕,似乎所有人都把這位天下至尊當成了一個玩物,一個可以隨意擺佈的玩物。到了曹丕的時候,連祖宗四百年的基業都斷送在了他的手上,漢獻帝劉協也成為了小說、影視劇中一個無能、懦弱的庸君。

當時忠於漢室的人其實也不少,像荀彧等士族都是希望能結束亂世,重興漢朝的,而曹丕接受劉協的禪讓後,也把他們最後的一絲希望之火給澆滅了,曹丕雖然把獻帝封為了山陽公,而且還表明可以和劉協一起共享天下的一切,不過在坊間也有不少謠言說劉協已經被害,而在聽到曹丕代漢這消息之後只有兩個人哭了。雖然這兩人地位身份不同,但這也不妨礙他們為這位可憐皇帝和曾經輝煌的帝國給予最後的哀悼。

劉協禪位時有多少人哭了?一位大臣、一位王爺,僅此而已

一位王爺和一位大臣都是魏臣

《三國志》:初,則及臨菑侯植聞魏氏代漢,皆發服悲哭,文帝聞植如此,而不聞則也。

在聽到魏王曹丕接受禪讓,正式建立魏國的時候,臨菑侯曹植和大臣蘇則不約而同地穿上喪服為漢獻帝和漢朝哭泣。按理說曹植一向和曹丕不對付,他哭情有可原,而蘇則是曹丕一手提拔起來的,像其他大臣聽說禪讓一事的時候都是彈冠相慶,高興得不得了,偏偏就是蘇則不走尋常路。

董昭是曹操、曹丕兩代魏王的心腹,當時提議曹操稱魏公,稱魏王的領軍人物就是董昭,而就是這樣一位掌權者身邊的大紅人,蘇則也敢罵他。一次,董昭和蘇則說事,說到累的時候就直接枕在了蘇則的腿上,像別人的話最多委婉拒絕掉,起碼也要客氣一點。可蘇則就直接把他的頭給推走,指著董昭鼻子就罵:我的膝蓋不是你這種佞人可以碰的。

敢罵董昭是佞人的,蘇則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了,所以也可以理解蘇則為什麼會為劉協哭泣了,他一向都是堅定的正統維護者,曹丕代漢一事在他看來始終還是有點篡逆的味道,雖然不同意曹丕的做法但也無可奈何,只好把氣撒在董昭身上和為劉協和漢朝盡最後的一點綿薄之力了。

劉協禪位時有多少人哭了?一位大臣、一位王爺,僅此而已

兩位皇帝對劉協的態度

《後漢書》: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

《三國志》:二十五年,魏文帝稱尊號,改年曰黃初。或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發喪制服,追諡曰孝愍皇帝。

比起臨菑侯曹丕和侍中蘇則的表現,作為名義上劉協叔叔的劉備只能算是中規中矩,而實際上的接任者曹丕的做法卻是很厚道了。曹丕封劉協為山陽公,賜予一萬戶邑,位列諸侯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用拜,在山陽國境內依舊行漢朝正朔和服色,比起之前的兩任末代皇帝嬴子嬰和劉嬰來看是好得太多。

而劉備一向以劉協皇叔的身份自居,在聽到劉協被害的謠言之後也是為他發喪,並且追諡為孝愍皇帝。“愍”字《諡法》解釋為:在國逢難曰愍(逢兵寇之事);使民折傷曰愍(苛政賊害);在國連憂曰愍(仍多大喪);禍亂方作曰愍(國無政

動多亂),而曹叡在劉協死後給他上的諡號卻是獻:聰明睿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後世也多用漢獻帝來稱呼劉協,雖然這只是兩個字的不同,但可以看出劉備有點批評劉協的感覺,而曹叡還是承認劉協是聰明智慧的,而“獻”字也有獻出皇位的意思,算是一語雙關,即表揚又說出劉協的無奈。相比劉備的一昧否定,曹家對劉協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劉協禪位時有多少人哭了?一位大臣、一位王爺,僅此而已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