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就快到了,您的家乡春节都有哪些特色和文化?

梓朴


我的父母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所在单位成建制进入新疆支援边疆建设,据说当时是借十年(这个说法未必确切),但根据实际需要,这家单位留在了新疆。所以我生长在新疆,算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春节不是信仰伊斯兰教民众的传统节日。即使是汉族,也都来自五湖四海,地北天南,过年的风俗习惯并不完全一致。

比如昨天晚上,我请几个朋友吃饭,酒至半酣,有个朋友说,今天小年,按理应该呆在家里不出门的。我说去你大爷的,早咋不说?还能给我省一顿。

每年也有灯会、猜谜之类的活动,但我一次也没去过,这与个人性格有关。所以我说说自己怎么过春节吧。

父母在世时,由于住的很近,我会去父母家里,按父母的要求采购年货,打扫卫生,贴春联等。大年三十,兄弟姊妹携家人齐聚父母家中,准备年夜饭,包饺子。年夜饭是重头戏,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我感觉,那也是父母作为开心的时刻。

吃罢年夜饭,到除夕24点也即初一零点时,还会吃顿饺子。母亲总会在饺子里包上一颗糖,一粒枣,一粒花生,一枚分币,各有不同的寓意:糖意味着嘴甜;枣意味着有早福;花生意味着黑心;分币则意味着有钱。我比较悲催,吃到花生的时候居多。有一次,我先吃到花生,随后又吃到了糖。我自嘲地说:越来越厉害了,不仅心黑,嘴还甜,典型的口蜜腹剑。


在我看来,父母年轻时离家远赴新疆,传统的习俗在他们的生活中是零碎的,并没有系统的传承,讲究不多。父辈如此,到了我这辈讲究更是少的可怜。

父母离世后,过年更加简单。女儿远在国外,每年除夕,上午我和妻子仍然会去父母墓前看望。晚上则去大哥家里吃年夜饭,然后告别,各忙各的。

每年春节前,我都会去羊羔肉店买三四个羊前腿和几个羊脖子,以备有同学或朋友到家里来,也不用煎炒烹炸,拌个凉菜,再加凉羊肉,足矣。我是个懒人,懒人就得有懒办法。


风雨敲书窗


春节,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越来来近。村子里人们也围绕过年这件盛大喜庆之事都忙绿了起来。展开过年所需的各种各样年货购买准备。市场上也到处都展现出年味的气息。迎新春的准备。呈现出一片节前繁荣。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今非昔比。从眼前乡村市场规模,人们的年货购买力,足以作出最切实,是可靠的答案。昨天老伴上市场也采购点所需年货,回来说,买鞭炮的店铺顾客人流拥挤,生意火爆。

可见我们这里农村乡间人,辛苦忙绿劳作一年,到了年终,对过年自古就很重视。过去讲究的是,养猪为过年,

养羊为娶媳妇扞毡,孩子们盼过年,穿新衣,带新帽,开心玩。好吃的,好用的,都留着待过年。迎亲嫁娶等大事都选春节为大喜大吉的全年最好日子。

这些老传统,随着时代变化,都以逝去原有的模样,渐渐的消失在远去的岁月中。淡出人们的记忆。

我是49年出生,在我的童年时光记忆中,家里生活一直处于困境中,但对长辈人在春节的一些老传统活动还是有点记忆。过年对乡下人来说是大事。还是展开点穷欢乐,穷讲究。

在大年除夕之夜,时过午夜子时,也就是零点,长辈们手拿一只大黑碗,里面放上羊毛,再加上食酸醋,然后将烧烫的石块加入,倾刻间碗里突帽白烟,后讯速跑入人居住的每个房间,转一圈,口念咒语,在快速离开进入下一间房。就这样转完所有的房间就算结束。这是一项除夕夜的重要传统文化活动。叫打醋坛。它的目的是除邪消災,驱除在新春降临之夜,仍还躲藏在房间阴暗处的鬼魅邪恶。以求平安。这样作实际有利于消病杀菌。醋加羊毛再加烧烫石块,在高温作用下,所产生烟雾可灭菌。这一古老传统年俗活动,现如今己无人再信,均以失传。年俗活动还有呢,待下次再说吧。

未修改,


用户7720409936946同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因而这里的年俗也就相对规范一些:



1、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要做什么都是约定俗成好的,二十三,炕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煮黄酒,三十,捏鼻(包饺子),初一,恭辑(拜年)……

2、吃饺子的次数,三十晚上,一定要吃,在一两个饺子里面包个铜钱(硬币);初一早上不但要吃,锅里还要每人打两个荷包蛋,寓意金银元宝;初一中午也要吃饺子;



3、放炮的次数,二十三中午,三十夜里,初一早晨,初五上午;

4、贴门联的时间,是在三十的中午,贴完门联、门神,院墙上再贴几张“开门见喜”“满院春光”等;

5、从二十三开始,人们都开始注意自己的说话,不可以说出不吉祥的词语;



6、初一,大门要大开,迎接各路财气进门,也等候别人来拜年,一家人也要一起到各家各户转一圈,“恭喜发财”不绝于耳,到下午就不能再串门拜年;

7、初二开始,走亲戚顺序也是由近至远,依次排好;

8、初五是破五,此时开始说话做事就没什么禁忌了,从初一到今天的垃圾才可以倒掉。

中国人几千年,都这么有滋有味地过来了,挺让人享受其中的。


美蓝的影音


己亥年猪福了 说到春节有哪些文化特色 俺青岛得从一个说法开始 叫做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青岛的春节特色是春节的高峰在正月十年的圆霄节糖球会 这个民俗节由过去的庙会发展演变而来 每年的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五 为期七天 青岛糖球会的热闹盛况前些年央视报道过 那个是真叫热闹空前 你试想一下 四十万人挤在几条马路上是怎样的情景 人密密麻麻挤在一起 缓缓移动各种喇叭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人们走着吃着不停地住脚再买着吃着 来尝尝味道了 新疆烤 肉 土尔其烤肉 那边也喊 来啊吃高家糖球了 旁边的声音更亮 台湾风味 撒尿牛丸 台湾风味炸酥香鸡 这样的诱惑 不说小孩子口水直流 大人的定力也不够啊 这几天仿佛全世界全中国的美味小吃全来到了 真的不能吃 一样尝一尝 也会吃撑的 事实上每年都有逛完庙会进医院的情况发生 难怪 冷的热的 甜的辣的 单吃美味 进到肚子里杂汇闹个肚子疼那就是正常了 这种时侯会时不时地出来一句 过年好 啊是你 你过年好 没错的 人海中遇上熟人了 真心拜年十五不晚 何况正月十五糖球会是青岛的年 挂一漏万 就说这几句 最后拜个年给你猪福你春节快乐😊


秋歌9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