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孩子沒有理由不優秀

1

段時間,朋友的女兒突然昏倒在課堂上,被救護車送進了醫院。

朋友女兒在市重點中學上初一,上一次月考考了120名,朋友就開始焦慮了。晚上非得讓女兒做完一套習題後再睡覺,因此女兒每天都得熬到12點多。

萬萬沒想到孩子在連續熬了幾天夜後,竟然暈倒在課堂上。

朋友說:「孩子生病住院了,落下好幾天的功課,這下子跟不上了。」

我說:「功課和健康相比,健康更重要。」

沉默幾分鐘後,朋友點點頭說:「是。」

我理解朋友的心情,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心願:害怕孩子現在不努力,長大後就受苦。

為人父母,愛孩子是本能,期待孩子優秀也是本能。

為此,我們傾盡所能,只為了讓孩子更加優秀、早日成才。可往往事與願違,越是逼迫,孩子越是退縮,甚至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孩子沒有理由不優秀

幾米在《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中說:「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們的希望,成長為一個令人羨慕的模範兒童。但大人的希望,卻總是讓小孩感到深深的失望。」


2

前幾天剛參加完家長會,女兒獲得好幾張獎狀。老師每給我一張,坐在周圍的爸爸媽媽們就嘖嘖稱讚。

坐在後面的樂樂爸爸,捅了捅我:「什麼時候我兒子也能得到獎狀,我就心滿意足了。」

更多的媽媽問我:「你家娃是怎麼雞血的?」

但其實,我既不是「雞血媽」,娃也不是「雞血娃」。不過是在與女兒的相處中,彼此互相滲透、互相參與。

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孩子沒有理由不優秀


蒙特梭利說:如果我們要擬定一項育兒原則的話,那麼,第一個就是必須讓孩子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每一天,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三件事:

每天一起閱讀


一項針對全球15萬四年級學生的調查顯示:父母「經常」給孩子朗讀的比那些父母只是「偶爾」朗讀的學生,成績要高出30分

作家林卓宇,他5歲就發表了第一篇文學作品《小鳳凰》;12歲出版了第一本著作《心海潮音》;隨後連續發佈10本個人著作。獲得了200多個文學獎項,被稱為「中國90後作家掌門人」。

林媽媽說:「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並沒有特意去要求,只是適時引導和給孩子建議。」

在他3歲時,媽媽每天晚上睡前,都對他進行睡前閱讀,並教他學會觀察書中的插圖。

等他漸漸熟悉了故事內容之後,又由他自己將故事複述出來,不斷堅持,從未間斷。

4歲時,他在一本科普書上看到了幾篇故事,萌發了創作的意願,經過了簡單的構思之後,他口述父母記錄,完成了一篇400字的小童話,這便是著名的林卓宇的處女作——《小鳳凰》。

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孩子沒有理由不優秀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給孩子一本書就足夠了。

並非如此。

我們可以這麼做:

1.約好固定的時間陪伴,讓孩子有一個儀式感,養成閱讀習慣。2.一歲時就可以陪伴孩子親子閱讀,但不僅僅是閱讀,要啟發引導孩子思考。3.等孩子能獨立閱讀後,親子閱讀時間就是親子共讀時光,和孩子一起看書,一起探討,這是留給孩子最美的童年禮物。


每天一起做家務


越來越多的人都認識到,讓孩子做家務有利無弊,不僅能提高孩子的成績,還關乎孩子未來的成功。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

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孩子沒有理由不優秀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前段時間,「3歲男孩買菜做飯種花樣樣拿手」在刷屏了,小小的人兒種花、買菜、做飯,樣樣嫻熟、毫不含糊,專業老練、有模有樣。

孩子媽媽說:「沒有刻意培養,在孩子一歲半時,他看到我做飯就很有興趣,於是就給他合適又安全的刀具,我就陪他一起做飯、種花,到前段時間,他就能獨立做飯、買菜、種花了。」

同事小君看了說:「這真是別人家的孩子。我也想讓我兒子幹家務,這樣我就能偷偷懶。結果,他就幹了幾天,直接不幹了,說憑什麼我幹活你躺著。這孩子,比三歲孩子都不如。」

並非比三歲孩子都不如,只不過是,當我們讓孩子做家務的時候,並不是我們偷懶的時候,而是一起完成的時候。

你洗菜,我做飯;你掃地,我拖地……

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孩子沒有理由不優秀



我們常常會抱怨老公是「隱形」的,因為我們在忙著做家務的時候,他視而不見;如果孩子在做家務,我們躺著刷朋友圈,孩子的情緒,更加無處安放。

每天一個擁抱


泰國的公益短片《擁抱的力量》中,一年未見女兒面的父親,問女兒:「為什麼你的願望清單上寫著想擁抱爸爸?」

女兒流著淚:「因為我想好好地表達愛你的情感。我真的好愛好愛你,但你不在身邊,我就是大人,我必須要堅強,但我還是想像個孩子一樣,好好地抱你一次。」

父親站起來,緊緊地抱住女兒:「為什麼我們會做到忽視對方那麼久呢?」


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孩子沒有理由不優秀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擁抱可以消除沮喪,使人體內免疫系統的效能上升;家人中的擁抱,還能加強關係及大大地減少磨擦。

許多人類行為學家研究證明:一個從小在媽媽擁抱中成長的孩子,他的性格和智力都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兒歌裡唱著:愛我你就抱抱我。

這絕不是開玩笑。

擁抱是表達愛意的真實,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關心,讓人感覺到完整和安全。


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孩子沒有理由不優秀


我們不妨在家裡,養成每天至少一個擁抱的習慣,幫孩子建立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情緒通道,讓孩子能真實地感受到我們的愛與關心,讓他們的安全感更加充足,更有自信。


3

最近,一篇小學作文《藏在角落裡的我》走紅網絡:

我叫尤逸軒,長大想當木匠,如果你有糖,我還是很想吃的。你們看,我連夢想都這麼平凡。……我並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樂就好。並不是每個人都不能待在角落裡,因為角落裡的花朵一樣芬芳,我就是那個藏在角落裡的人。


她的爸爸說:「有些孩子就是需要等他慢慢長大,自然而然就能達到某些要求,千萬不能拔苗助長。」


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孩子沒有理由不優秀

兒童心理學專家說:成人堅持按自己的想法幫助兒童,反而磨滅了兒童的內在引導,使得兒童大部分潛能可能被永久地扼殺。


4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在一個荷花池中,第一天開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開放的數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後的每一天,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量開放……到了第30天,就開滿了整個池塘。

什麼時候荷花開了一半?

第15天?

不是。是第29天。


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孩子沒有理由不優秀



荷花定律背後隱藏的是:成功,是一場厚積薄發與積累沉澱的過程,需要堅持。

生命的成長是一場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的人生,始終屬於他自己,這條路,終究要靠他自己來走完。

育兒,從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一場用心陪伴的過程。

放慢我們的腳步,隨著孩子的成長節奏,一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