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版!人民法院報探訪廈門法院公證參與司法輔助工作

头版!人民法院报探访厦门法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

头版!人民法院报探访厦门法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
头版!人民法院报探访厦门法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头版!人民法院报探访厦门法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

近日,《人民法院報》頭版以《跨界合作走出司法便民新路子》為題,報道了昆明廈門兩地公證參與司法輔助工作探訪有關情況。

头版!人民法院报探访厦门法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

那麼,廈門法院是如何加強跨界合作走出司法便民新路子的?小編這就帶你來看看。

头版!人民法院报探访厦门法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

智能集約化管理為送達插上信息化翅膀

福建廈門是改革創新的熱土,有著“中國大陸庭審第一槌誕生地”美譽的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在各項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中也走在前列。

头版!人民法院报探访厦门法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

2018年12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由思明區法院與廈門市鷺江公證處合作創設的“訴訟與公證協同創新中心”,一派忙碌的景象不亞於法院的訴訟服務大廳。

據瞭解,思明區法院年收案3.8萬件,“送達難”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院。“訴訟與公證協同創新中心”公證人員林雅婷利用由鷺江公證處研發的手機端APP,向記者演示智能公證送達如何破解思明區法院的送達難題。

手機屏幕上,思明區轄區分片顯示不同密集程度的紅色標記點,隨著送達員的送達成功,紅色標記點會隨即消失。

“系統會自動將某一轄區比較密集的送達地址發送給某一個送達員,由其進行送達。系統自動規劃最優送達路徑,導航指引。如果遇到當事人不在家的情況,送達員可至居委會或者物業瞭解當事人的居住情況。”林雅婷介紹說,2018年,“訴訟與公證協同創新中心”累計集中送達案件約2.4萬件、13萬次。

思明區法院立案庭副庭長劉亞樂表示,以前思明區法院各庭的送達任務都交由各庭的法官和書記員,人員分散,效率低下,浪費司法資源。自從鷺江公證處依託信息化全面對接法院立案信息,對電話送達、郵寄送達、上門送達等進行集約管理,區域包片、流程跟蹤、定崗定責,有效提升了送達效率。

結合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法院還聯合鷺江公證處探索訴前送達與訴後送達工作銜接模式,改變以往“送達只在立案後”的思維方式,在訴前調解環節經公證機構進行送達的在正式立案後可被認可。

專業輔助提升執行質效

2018年是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決戰決勝之年,為踐行最高人民法院“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的莊嚴承諾,努力兌現當事人的勝訴判決。2017年底,翔安區法院與鷺江公證處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鼓勵公證機構全面參與到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中來。

头版!人民法院报探访厦门法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

公證人員參與到法院的執行隊伍中,對張阿劍的感觸最深。

張阿劍是翔安區法院執行局法官助理,2018年以前,法院每次開展騰房工作,都由張阿劍帶領一名書記員進行財產的清點登記。

“雖說清點登記工作是收尾工作,但是這是最耗時的工作。有時候發現屋內卷著一雙襪子,塞著一隻鞋,也不知該不該登記。” 張阿劍無奈地笑了笑。

2018年,鷺江公證處派駐法院後的工作重心轉為執行輔助工作,公證人員積極參與到法院的執行工作中,協助執行幹警進行凍結、查封、扣押、清點等工作。

在2018年12月初翔安區法院開展的系列騰房行動中,執行幹警的隊伍中多了3名公證人員的身影。執行過程中,翔安區法院委託公證人員進行現場公證並全程錄像。在法警進行清場後,3名公證人員根據公證標準,對房間物品進行清點登記。

張阿劍說:“公證沒有介入前,一天都未必能騰完一個房,介入之後,我們1個小時完成前期工作,即可立即趕往下一個現場。清點登記工作交由公證人員來做,一天下來,我們能騰三四個房。”

數據顯示,張阿劍所在的團隊3人,公證介入前的2017年結案2806件,介入後的2018年結案3717件。

在執行事務中,廈門、昆明兩地法院和公證機構還積極探索法院司法拍賣輔助事務。

鷺江公證處除提供拍品推介、拍照、帶領看樣等基本輔助事務外,還可提供代辦產權過戶、繳稅、辦理貸款等延伸輔助事務。

明信公證處於2018年創新推出“安心拍”服務,宣傳推廣法院的拍賣房產信息,幫助當事人參加法院拍賣房產的競拍,指導當事人規避法律風險,成功競拍後一站式辦理拍賣房產貸款、代辦拍賣房產過戶的全流程服務。該服務實施以來,法院拍賣房產的關注度增加34%,“一拍成交”率達100%,拍賣成交溢價率高達133%。

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看到聽到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的合作機制越來越順暢,合作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訴訟與公證協同創新取得的明顯成效,使司法機關和公證機構產生了公正、公信和效率的疊加效應。“讓法官迴歸審執主業,讓輔助事務分離歸集,實現多方共贏,奮力踏出一條司法便民的新路子。”對此,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王成全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