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財團背後的佈局:手持20萬枚比特幣的男人如何呼風喚雨?

幣圈是一場零和遊戲,同時也是一座金字塔。

那麼在末端的,一定是數量最多的炒幣一族,往上一層是項目方、大戶、莊家,再往上是排名靠前的交易所。

而站在塔尖上的,便是一群低調的巨鯨,他們有幣、有權、有資源。

今天,小白想和大家聊的,是來自美國幣圈的隱形大亨,數字貨幣集團(Digital Currency Group),簡稱“DCG”。

在全球幣圈,DCG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在深扒它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一家美國投資公司在2018年一整年的比特幣持倉數量:


大財團背後的佈局:手持20萬枚比特幣的男人如何呼風喚雨?


從上圖可以看得出來,從去年1月份開始,不管行情如何變動,這家公司都是在一點一點地囤幣。

到12月,這家公司擁有的比特幣超過了20萬枚,而比特幣的總髮行量為2100萬枚,現今市場流通的數量為1800萬枚。

也就是說,他們擁有超過1%的比特幣。

這家投資公司名為Grayscale,然而,它僅僅只是DCG其中的一個分支。

在2018年,比特幣年初的巔峰價格,到現在的價格,跌幅超過了90%。

而Grayscale卻在DCG的支持下“越虧越買”,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比特幣持有者。


大財團背後的佈局:手持20萬枚比特幣的男人如何呼風喚雨?


DCG的創始人Barry Silbert,是比特幣的狂熱愛好者,在他的帶領下,DCG成為一家專注於區塊鏈行業的公司。

截至2019年,DCG已經投資了全球超過30個國家的140多家區塊鏈公司。

今天,就和小白一起,來扒一扒DCG的觸角已經延伸到哪些我們所熟知的行業上。

一、媒體

CoinDesk 成立於 2013年5月,是最早做幣圈新聞資訊網站之一,在16年,DCG以50萬元美元的價格收購了CoinDesk。

後來,CoinDesk成為幣圈炙手可熱的媒體,國內的很多平臺,都把它當做國外幣圈的消息來源。


大財團背後的佈局:手持20萬枚比特幣的男人如何呼風喚雨?


二、交易所

在DCG所投資的140多家公司裡,其中有幾十家是交易所,包括美國的K網、日本的bitFlyer、墨西哥的Bitso、瑞士的ShapeShift等。

早在2012年,DCG就投資了美國最大的交易所Coinbase,截至2019年,Coinbase的用戶數超過數千萬,2018年的收入超過15億美元。

在2018年2月,DCG收購了著名的數字貨幣交易所P網,用戶規模又擴大了一個層面。


大財團背後的佈局:手持20萬枚比特幣的男人如何呼風喚雨?


三、比特幣開發團隊

DCG是Blockstream公司的金主爸爸。

而Blockstream致力於推動比特幣技術開發和生態發展,它也是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金主爸爸。

並且,Blockstream與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成員幾乎重疊。

所以,Blockstream被認為是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發言人與利益共同體。


大財團背後的佈局:手持20萬枚比特幣的男人如何呼風喚雨?


四、比特幣衍生品

而DCG也是有金主爸爸的,美國芝加哥交易所集團(CME)就是其中一位。

2017年12月,CME推出來比特幣期貨交易,而打那以後,幣價就一直在下跌。

那麼,會不會存在一邊做空獲利一邊低價收幣的可能呢?

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大財團背後的佈局:手持20萬枚比特幣的男人如何呼風喚雨?


五、撲朔迷離的銀行關係

DCG的創始人Barry曾說到:“銀行不會再忽視比特幣。”

小白查閱了一些報道發現,DCG有一位聯合創始人曾擔任美國克林頓總統的顧問,同時也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董事會成員。

而這家銀行也是12家構成美聯儲的中央銀行之一,另一位董事會成員拉里也曾是美聯儲官員。

還有一位DCG的董事會成員也是美聯儲官員。

這種關係,是不是會容易讓人產生美聯儲控制了加密貨幣的錯覺呢?


大財團背後的佈局:手持20萬枚比特幣的男人如何呼風喚雨?


以上說的只是DCG展示出來的一小部分,由於時間問題,小白也沒辦法完全整理出來,可以看看下面這張關係圖:


大財團背後的佈局:手持20萬枚比特幣的男人如何呼風喚雨?


同樣是熊市,有人在抄底,有人在佈局,有人在兜售,還有人在悄悄離場。

而DCG創始人Barry依然看好加密貨幣的前景,還在緊鑼密鼓地做好佈局。

在市場痴迷比特幣價格波動的表象之下,很多很有意義的事情正在悄悄地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