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频提“一城一策” 2019年房地产政策或结构性调整

1月下旬,全国地方两会密集召开。从各地对房地产调控的表述看,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的前提下,“一城一策”、“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等成为关键词。专家指出,2019年各地对楼市调控的自主权可能提高,调控政策或出现适度的结构性调整。

地方两会频提“一城一策” 2019年房地产政策或结构性调整

“一城一策”或成主流

根据《上海金融报》记者的梳理,在2019年地方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地针对房地产市场提出“一地一策”方案,并明确2019年将继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线城市方面,上海提出,将继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快租赁房建设,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1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万套,进一步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房6万套;完成50万平米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300万平米旧住房综合改造,修缮保护100万平米里弄房屋。北京提出,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及保障体系,加快已供给住宅项目开工建设和入市步伐,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政策,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稳定,多渠道建设筹集租赁住房5万套、政策性产权住房6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15万户。深圳提出,加大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出台专门政策严控住房和产业用房租金过快上涨,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8万套、供应3.4万套,供应力度更大。

此外,成都、江苏、福建、广东等地也提出了各自的“一城一策”。例如,成都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解决好住房“刚需”、“刚改”问题。研究“一城一策”具体方案,制定“因地制宜”政策,精准调控房价,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努力满足市民多元化住房需求。

“‘一城一策’与‘因城施策’有相通之处,都强调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政策调整,但‘因城施策’带有中央定调的意味,即中央根据各地情况给予政策规定,主要针对房价上涨过快和库存过高城市。而‘一城一策’意味着各地的调控自主权更大,同时,各类调控会有不同的考核体系,即地方政府需要自己承担调控责任。”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地方两会频提“一城一策” 2019年房地产政策或结构性调整

供图 今日头条

楼市政策或结构性调整

相比前两年突出“加强调控”,除“一城一策”外,“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也在今年的各地两会上被频繁提及,令房地产调控措施可能松绑的预期有所升温。

“调控全面退出的可能性较小,‘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两个原则不会改变,同时,住房租赁市场局面的打开客观上也要求房价稳定。”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不过,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形势,2019年房地产政策可能出现适度的结构性调整,二季度前后政策可能适度放松。”

“房地产政策存在适度调整的现实需求。”夏丹进一步指出,“从内部看,要加大对住房刚需的支持,减小对改善性需求的‘误伤’,特别是小户型向大户型置换的需求;从外部看,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贸易摩擦困局未解。这些因素可能促使房地产调控松绑的诉求和预期渐增,决策层对调控的态度转缓。”

夏丹强调,当前正处于政策观望期,各地可能自下而上、明紧暗松,局部试探微调。若控房价任务“达标”,或为后续政策环境改善预留更多空间。但从“遏制房价上涨”的目标看,“环比不涨”尚可较快达成,实现“同比不涨”还有较大难度。

记者 戚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