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老年夫妻鬧離婚的故事,值得人們深思……

一對老年夫妻鬧離婚的故事,值得人們深思……

昨天中午和同事張在一起吃飯,閒聊間她向我講了她家樓上鄰居吵架的事。她家住一層,鄰居老太太住二層,戶型還和她家一樣,上下正好對著。

說是老太太的老伴要和老太太離婚,二人大吵一架還鬧到他們家了,讓她很吃驚……

我問她:人家的事,你怎麼知道的那麼清楚。

她說:這王老太以前就天天上我家串門,跟我媽關係好,一聊就沒完沒了,倆人也經常小區遛彎,她的事我媽清楚的很。家裡我媽和我又是無話不說,我不想知道也不行啊。

我說:老年人吵架到鬧離婚的地步確實很少聽說。

她說:是啊,以前我也沒聽過,你說老了老了過了一輩子,老頭臨退休時候卻要和老太太離婚。這是什麼心理,你是搞心理的,你給說說唄。

我說:這你可找錯人了,別說我離老年人年齡差距大,經驗不足,即便經驗豐富,任何一個搞心理的,也不敢說自己包治百病。

她說:看你這說的,又沒讓你接個案,這不是閒聊嗎?閒聊說道說道學習學習不是挺好?

我說:這倒是,老年人有老年人獨有的心理特點,但是家庭婚姻,情感關係這一檔子事,我們經驗還是有的。

她說:是啊,老年人一輩子風風雨雨,到頭來鬧著要離婚,我媽也很想幫幫他們呢。

我說:你媽想幫?你媽勸過嗎?

她說:當然勸過,我們小區是老樓,樓板隔音不好,上次吵架鬧的厲害,我媽聽聲音就趕緊上樓勸架了。平時聊天時她也沒少給老太太支招。

我說:那這勸的,顯然是效果不好,要不也不會發生,老頭剛退休就吵架鬧離婚這檔子事。

她說:可不是嘛,這事值得當一個典型案例好好研究下。

接著,同事滔滔不絕講個不停,我一邊聽一邊瞭解老太太和老頭的家庭故事,一邊也被同事的熱心和她執著的研究精神所感動。

從同事張的描述中,老太太屬於薩提亞溝通姿態裡,典型的指責型人格,生活中比較強勢,而老頭的溝通姿態並不那麼明朗,對老太太有討好,也有指責。

據說從年輕時候開始,老太太就是家裡的頂樑柱,家裡家外非常能幹,家中大部分開銷也是老太太在承擔,還供了兩個大學生。老頭則因為不上進,工資低,一直是個補充。

得知老太太家這樣的家庭結構,讓我不難理解她家老頭的心態與處境。

同事能夠描述的這麼清楚知道的這麼多,也說明老太太在外人面前沒少抱怨,顯然沒怎麼給老頭留面子,且不論他對老頭種種不是的抱怨是真是假,但在外人面前說老頭的不是,顯然對老頭來說,是一種名聲上的傷害。

而老頭如此的心態和處境,老太太很可能也是矇在鼓裡不曾深刻感知,或者是沒有給予同情和理解。

當然,對於老太太來說,她也很冤。為家庭辛苦一輩子,出最大力,最後也沒落到好。吵了一輩子架,老了還被要求離婚。

同事問我:這樣的事,心理諮詢上有解決的好辦法嗎?

我說:這事是挺難辦,心理諮詢很多是一對一解決心理問題,這種家庭成員均需改變的治療非常適合薩提亞,如果當事人配合的話,應該效果會非常好。

她說:那用心理學知識去調解呢?

我說:電視裡不是很多家庭調解節目嗎?其中不有心理專家坐鎮嗎,你認為她們是在做啥?

她說:哦,我明白了。

我說:任何問題解決辦法都不是一種,條條大路通羅馬。

說到底,老太太和老頭兩個人本質上都不壞,說水火不容那也是不可能的,畢竟這麼多年吵架也過去了。只是老太太不能很好的感受老頭的處境,老頭也不能很好體會老太太的境況。在我進修過的薩提亞療法中有一種家譜圖的分析方法,還有情景提問等技術,可以讓他們雙方能夠深刻理解和接納對方。

她問我:家譜圖分析了又能得到些什麼?

我說:家譜圖是分析當事人的原生家庭。

比如老太太的原生家庭,老太太的父母對她是怎樣教育和對待的,她在家中排行是不是老大,是哪些因素讓她變得要強,要成為家裡的頂樑柱,而頂樑柱是很辛苦的,要面對風風雨雨各種壓力,難免變成強勢或指責型的人。

老頭的原生家庭又是怎樣的,討好退縮的溝通姿態是不是他在幼年時缺少關愛,沒有安全感導致的,再或者吵架指責的行為來源於他內心深處的自卑,以及內心對尊嚴的渴望等等。

如果他們彼此能夠深刻的理解對方,學會一致性溝通,吵架離婚的問題很可能也會得到化解。

她說:跟你真是又學了不少東西,但是我估計王老太和她老伴不會求助心理諮詢的。

我說:為什麼?

她說:他們都屬於舊時期沒怎麼讀書,屬於沒文化的人。我媽就和我說過,老太太特別倔,認死理,很難把她說服。

我說:那真是難辦了,沒有外界的干預,很多的中國家庭很可能就在自己不自知的矛盾中蹉跎,最終難以獲得美滿。

她說:那他們如果離婚了呢?

我說:離婚有可能也是一種解決辦法。然而老年人離婚比年輕人風險大得多,也難得多。畢竟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再吵也會有感情,那種情感是複雜的,但起碼知根知底。

而離婚後再找一個老伴,不說是否知根知底,能不能過到一起是未知數。就連自己身上的老毛病,幾十年養成的頑固的生活習慣等模式,能不能被對方接受,能不能與對方相容都是很難說的。

一旦發現找新老伴更困難,做鰥寡孤獨老人又悲苦,那時候就會後悔了。

所以我過去聽到老年人離婚又復婚的不在少數,很多可能就是離婚後更懂得珍惜了又要求再復婚。

然而,對於離婚復婚過程中所遭受的,身體、精神、情感、財產糾紛等方面的代價又肯定會非常慘痛。

同時,能不能再復婚也是不一定的,要雙方同時後悔,各種條件具備。而老年人身體多半脆弱,經歷如此折騰,傷害了身體或是加重了病情,更是得不償失。

所以離婚真的要比年輕人更為慎重。

通過離婚喚醒珍惜,再復婚的行為也是風險多多,何其苦呢?

莫不如通過心理諮詢等專業技術完成關係修復,這始終是當事人最好的選擇。

張聽完我的話笑了:這次又輪你話匣子打開收不住了,不過你說的在理,是這樣,學問再低,也不應該成為不求助專業人士的藉口,那不成了諱疾忌醫了嗎?!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