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公司?揭露一种“隐蔽性”,现在知道还不晚!

本文揭露一种“隐蔽性”。很多企业中招甚至因此倒闭,不同规模的企业突破它,多赚几十、几百万、几千万……

过去,每个企业要有一个网站,充当“网络销售员”。

如今,新媒体时代,每个企业要生产对应的产品文字,充当“网络销售员”,形式有时是文章,有时是页面。

就像不同网站水平有高低、转化率有差异一样;不同企业文案营销同样差异巨大。而文字由于不兼具“形”的因素,使得它是好、是坏,的隐蔽性更大。这个隐蔽性不仅是对用户而言,比如软文的应用;更是对于经营商,隐蔽性非常强,并因此导致巨大的营销结果落差。

文案牛的,没有华丽的辞藻,经不见转,粗糙不堪,但却“一文万单”,卖的火爆的不行;

文案差的,自嗨,华丽,文采飞扬,但却“一文几单”,卖的寥寥无几。

下面,释元就来揭露这种“隐蔽性”,影响销售效果巨大落差的秘密。

这种隐蔽性带来的巨大落差,其实来源于两个字:“角度”。

这个角度,不仅有大有小更是内涵丰富,这个角度就是用户角度、消费者角度。

我们这里先不说360度,只谈1%到100%的区间范围。

我们经常说要100%地站在用户角度,注意这里是百分之百!实际上,非常少有人能做到百分之百。

其实,用户角度概念早已不是个新鲜词了,无论是做产品、做运营、做文案,做策划、做广告、做宣传统统都需要站在用户角度。但是这个角度经常让很多职场人站不好。

还记得以前开会,产品经理同事将产品原型给我们大家展示,我一看漏洞百出,于是我质问了他一句:“你站在用户思考了吗?”,他立刻辩解:“我就是站在用户角度思考的呀,正因为用户角度,我才设计成这样的呀?”。从那一刻起,我知道,这个说不清楚,用户角度没有那么简单。

有多大程度、多大范围站在了用户角度,这个直接影响产品、营销、文案等与市场的契合度,同时决定结果。

30%、80%、还是100%。相差毫厘,有时就会谬以千里。

看到了没?让企业不知不觉损失利润的隐蔽性,就来源于这个概念“角度”。

但话说回来了,虽然来源于“用户角度”,但隐蔽性,导致利润损失,实际上归根结底还是要怨人类自身的思维局限。毕竟,几乎人人都容易犯类似的错误。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讲一个小故事。以前工作的时候,我曾和一个同事交流过,我问他:“你是如何站在用户角度思考的呢?”,他告诉我:“就是要空杯心态呀, 每个人就像一杯水,要把杯子里的水全部倒掉,空杯。换言之,要把学过的、知道的东西统统都忘掉,然后站在用户角度思考。”然后,我又问他,“你能把杯子里的水全都倒干净吗?你能把以前学过的东西全都忘掉吗?”,他顿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我。

不可否认,“空杯心态”是对的。站在用户角度,要把思想清空,头脑放空,忘记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但问题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实际上,很多人的杯子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水,而是半冰半水。空杯心态时,倒掉的只是表面少量的水,杯子底层的冰附在杯底上,根本没倒出去。

那些冰就是“潜意识”。一个在行业内的人,历经多年的行业浸染、行业经验、思维定势,这些东西早已非常熟知,不知不觉进入当事者的潜意识,是那么容易倒掉的吗?

然而,很多情况下,空杯心态的人是不会看到杯底还有冰,也不会感受到杯子的重量并没有减轻。而是认为自己已经站在了用户角度,已经形成了空杯心态,从而开始“自嗨”。

最终导致的就是:看似站在了用户角度,实际上并没有100%站在用户角度,有的可能会做的好一些百分之六十,有的做的差一些百分之二十,……。

然而,重点是当事人大多意识不到,认为已经站在了用户角度。

“自嗨”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等到最终的产品或营销,效果出来后,很可能“傻眼”,也很可能勉勉强强。实际上他不知道,已经损失了太多,错过了太多。

其实,当事人之所以“自嗨”,还有另一层原因。

这里有一个心理学概念,叫做选择性知觉,也有人解释做选择性忽视。是指知觉通常带有选择性,导致人们通常会忽略很多本来存在的事物。

就像怀孕的人出门逛街总会发现几个大肚子的女人,然后就会判断并感慨:“今年怀孕生孩子的人真多啊!”,实际上每年都一个样,只是大肚子的人被她选择性注意了,未怀孕的人是不会如此注意到大肚子的人出没的。

拿营销文案来举例,也是一样。真正的营销型文案往往是链条化设计的,每个链条的“粗细”,能不能很好的“承重”都会影响转化率的高低。就像下图,用户、消费者在链条下方“荡秋千”,他的“体重”,随时考验着你的文案设计“承重”。

经营公司?揭露一种“隐蔽性”,现在知道还不晚!

而文案策划的水平直接对应了链条每一环的“粗细”,但很多经营者自身通常会选择性忽略掉“头发丝般”的细环,甚至压根链条就是断档的。更可惜的是,当事人还浑然不知,眼中看到的是完整结实的链条(如图)。由此,“自嗨”也就非常显而易见了。

碰到个体重轻的用户,还能“荡一荡”,最终转变为成交客户。

碰到个体重大的用户,链条直接就断掉了,用户也直接就流失了。

对于采取这种类型文案的公司,最终市场会反馈回来,或许是重重一击,淘汰出局;或许是少许销量,挣扎生存。但他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了多少订单……,非常可惜!

综上,这就是释元想要揭露的一种“隐蔽性”,来源于用户角度。影响销售效果巨大落差的秘密,不知道你get到了没有。

那么如何百分之百地站在用户角度思考,或者尽最大可能,实现高比例的站在用户角度思考呢?篇幅原因,后期释元会分享一个绝招。

你可能会说,要多和用户、消费者打交道,要多调研、多测试、多比较,加强自己的洞察力修炼等等。这些都没错,但是这些并不是高明顶尖的广告策划及营销咨询公司,所采取的高效策略。

后期释元有空会继续分享,告诉你一个超级关键的思维方法,通过它让你更好地站在用户角度、消费者角度,大幅提高百分比例。大家可关注释元说、元知识库公号届时收看。

同时,如果你有志于提高公司产品的转化率也可以联系释元。头条据说不允许留号码,平台规则还是要遵守,所以能否联系上看缘分吧。我们非常希望,为社会做一点事,帮好产品好服务脱颖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