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公司?揭露一種“隱蔽性”,現在知道還不晚!

本文揭露一種“隱蔽性”。很多企業中招甚至因此倒閉,不同規模的企業突破它,多賺幾十、幾百萬、幾千萬……

過去,每個企業要有一個網站,充當“網絡銷售員”。

如今,新媒體時代,每個企業要生產對應的產品文字,充當“網絡銷售員”,形式有時是文章,有時是頁面。

就像不同網站水平有高低、轉化率有差異一樣;不同企業文案營銷同樣差異巨大。而文字由於不兼具“形”的因素,使得它是好、是壞,的隱蔽性更大。這個隱蔽性不僅是對用戶而言,比如軟文的應用;更是對於經營商,隱蔽性非常強,並因此導致巨大的營銷結果落差。

文案牛的,沒有華麗的辭藻,經不見轉,粗糙不堪,但卻“一文萬單”,賣的火爆的不行;

文案差的,自嗨,華麗,文采飛揚,但卻“一文幾單”,賣的寥寥無幾。

下面,釋元就來揭露這種“隱蔽性”,影響銷售效果巨大落差的秘密。

這種隱蔽性帶來的巨大落差,其實來源於兩個字:“角度”。

這個角度,不僅有大有小更是內涵豐富,這個角度就是用戶角度、消費者角度。

我們這裡先不說360度,只談1%到100%的區間範圍。

我們經常說要100%地站在用戶角度,注意這裡是百分之百!實際上,非常少有人能做到百分之百。

其實,用戶角度概念早已不是個新鮮詞了,無論是做產品、做運營、做文案,做策劃、做廣告、做宣傳統統都需要站在用戶角度。但是這個角度經常讓很多職場人站不好。

還記得以前開會,產品經理同事將產品原型給我們大家展示,我一看漏洞百出,於是我質問了他一句:“你站在用戶思考了嗎?”,他立刻辯解:“我就是站在用戶角度思考的呀,正因為用戶角度,我才設計成這樣的呀?”。從那一刻起,我知道,這個說不清楚,用戶角度沒有那麼簡單。

有多大程度、多大範圍站在了用戶角度,這個直接影響產品、營銷、文案等與市場的契合度,同時決定結果。

30%、80%、還是100%。相差毫釐,有時就會謬以千里。

看到了沒?讓企業不知不覺損失利潤的隱蔽性,就來源於這個概念“角度”。

但話說回來了,雖然來源於“用戶角度”,但隱蔽性,導致利潤損失,實際上歸根結底還是要怨人類自身的思維侷限。畢竟,幾乎人人都容易犯類似的錯誤。

那這又是為什麼呢?

講一個小故事。以前工作的時候,我曾和一個同事交流過,我問他:“你是如何站在用戶角度思考的呢?”,他告訴我:“就是要空杯心態呀, 每個人就像一杯水,要把杯子裡的水全部倒掉,空杯。換言之,要把學過的、知道的東西統統都忘掉,然後站在用戶角度思考。”然後,我又問他,“你能把杯子裡的水全都倒乾淨嗎?你能把以前學過的東西全都忘掉嗎?”,他頓時不知道怎麼回答我。

不可否認,“空杯心態”是對的。站在用戶角度,要把思想清空,頭腦放空,忘記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但問題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實際上,很多人的杯子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水,而是半冰半水。空杯心態時,倒掉的只是表面少量的水,杯子底層的冰附在杯底上,根本沒倒出去。

那些冰就是“潛意識”。一個在行業內的人,歷經多年的行業浸染、行業經驗、思維定勢,這些東西早已非常熟知,不知不覺進入當事者的潛意識,是那麼容易倒掉的嗎?

然而,很多情況下,空杯心態的人是不會看到杯底還有冰,也不會感受到杯子的重量並沒有減輕。而是認為自己已經站在了用戶角度,已經形成了空杯心態,從而開始“自嗨”。

最終導致的就是:看似站在了用戶角度,實際上並沒有100%站在用戶角度,有的可能會做的好一些百分之六十,有的做的差一些百分之二十,……。

然而,重點是當事人大多意識不到,認為已經站在了用戶角度。

“自嗨”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

等到最終的產品或營銷,效果出來後,很可能“傻眼”,也很可能勉勉強強。實際上他不知道,已經損失了太多,錯過了太多。

其實,當事人之所以“自嗨”,還有另一層原因。

這裡有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選擇性知覺,也有人解釋做選擇性忽視。是指知覺通常帶有選擇性,導致人們通常會忽略很多本來存在的事物。

就像懷孕的人出門逛街總會發現幾個大肚子的女人,然後就會判斷並感慨:“今年懷孕生孩子的人真多啊!”,實際上每年都一個樣,只是大肚子的人被她選擇性注意了,未懷孕的人是不會如此注意到大肚子的人出沒的。

拿營銷文案來舉例,也是一樣。真正的營銷型文案往往是鏈條化設計的,每個鏈條的“粗細”,能不能很好的“承重”都會影響轉化率的高低。就像下圖,用戶、消費者在鏈條下方“盪鞦韆”,他的“體重”,隨時考驗著你的文案設計“承重”。

經營公司?揭露一種“隱蔽性”,現在知道還不晚!

而文案策劃的水平直接對應了鏈條每一環的“粗細”,但很多經營者自身通常會選擇性忽略掉“頭髮絲般”的細環,甚至壓根鏈條就是斷檔的。更可惜的是,當事人還渾然不知,眼中看到的是完整結實的鏈條(如圖)。由此,“自嗨”也就非常顯而易見了。

碰到個體重輕的用戶,還能“蕩一蕩”,最終轉變為成交客戶。

碰到個體重大的用戶,鏈條直接就斷掉了,用戶也直接就流失了。

對於採取這種類型文案的公司,最終市場會反饋回來,或許是重重一擊,淘汰出局;或許是少許銷量,掙扎生存。但他永遠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少訂單……,非常可惜!

綜上,這就是釋元想要揭露的一種“隱蔽性”,來源於用戶角度。影響銷售效果巨大落差的秘密,不知道你get到了沒有。

那麼如何百分之百地站在用戶角度思考,或者盡最大可能,實現高比例的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呢?篇幅原因,後期釋元會分享一個絕招。

你可能會說,要多和用戶、消費者打交道,要多調研、多測試、多比較,加強自己的洞察力修煉等等。這些都沒錯,但是這些並不是高明頂尖的廣告策劃及營銷諮詢公司,所採取的高效策略。

後期釋元有空會繼續分享,告訴你一個超級關鍵的思維方法,通過它讓你更好地站在用戶角度、消費者角度,大幅提高百分比例。大家可關注釋元說、元知識庫公號屆時收看。

同時,如果你有志於提高公司產品的轉化率也可以聯繫釋元。頭條據說不允許留號碼,平臺規則還是要遵守,所以能否聯繫上看緣分吧。我們非常希望,為社會做一點事,幫好產品好服務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