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把产品打磨到极致的人,通常具备这3个特质

真正想要持久地保持韧性,需要的是内心有力的驱动。抓住三个动因,让这个驱动自内而外地生长。

真正能把产品打磨到极致的人,通常具备这3个特质

这是水滴产品学院的第 189 篇文章

纵观历史,从钻木取火到AI的出现,多数突破性的发现和重要发明都来自于一个驱动力——好奇心

无论是作为产品人,还是用户,接触新的信息和经验,探索新的可能性,都是人类潜意识中欲望的共性。

哈佛商学院的弗兰西斯卡·吉诺(Francesca Gino)所做的研究也表明,好奇心的驱动,可以有效让决策失误减少,可以有效避免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和刻板印象。

简单说,就是当一个人内心已经确定了一个想法,且感受到自己对于这个想法完全认可时,他就会倾向于对于自己的观点进行保护。从而选择性地,忽略或者否定掉和自身观点不同的证据。

而好奇心的驱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避免掉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

也正因为这种隔离心态的出现,会封闭掉新信息的融入,降低决策的正确性,还会扼杀掉产品的创新性和生命力。所以对于产品人而言,这项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有效避免这种阻碍,激发好奇心,让产品人从内心深处充满对于产品打磨的热忱与激情,并且能让这种热忱更加持久?我们需要抓住以下三个动因


01

被剥夺感:产品人的不满足


这项源于伯莱因和卢文斯坦的研究,指当一个人发现信息差后,填补这部分知识空白有助于这个人神经的舒缓。

这种动因的出现不一定让你感觉良好,但可以推动你去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

这也是梁宁在产品思维里不断提及的所谓“不爽感”,或者说在获得愉悦过程中的“不满足”。

一旦产品人对于产品出现了不满足的情绪,这种不满足就可以变成促进产品人需要获得愉悦的动力,推动产品人去寻找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同时,更深入地体察情绪背后的原因,也可以让产品人更容易进入到客户的内心,找到这种“不愉悦”、“不满足”背后的共鸣,从而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蜜芽创始人刘楠的身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不满足”的产品人精神。


真正能把产品打磨到极致的人,通常具备这3个特质

毕业于北大,原本在外企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的刘楠。有了小孩之后,觉得国内的母婴产品都不安全,满足不了她的需要,所以她就拼命地海淘,去搜集好的东西。

接着又不满足于自己获益,于是她开始在QQ群里分享给周围当妈妈的同事和朋友,直到成立了母婴行业非常知名的电商公司——蜜芽宝贝。

在这个过程中,从为了缓解自身的“不爽感”,到为了持续地拥有“爽感”,刘楠正是因为对于现状的“不满足”,才一步步自创了一个让自己相对满意的世界。


02

为快乐探索:产品人的扩张欲望


一个人可以对世界的种种奇妙感到惊叹不已,这是令人愉悦、兴奋的状态。通过新的刺激发创意和活力,有这种动因的人会更容易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这个动因和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具有更高的贴合度,这种推动力和被剥夺感不同,是一种被外界的乐趣深深吸引的动力。

如果我们把它画作一个模型,被剥夺感是一块拼图,需要被填补而得到完满。那么为快乐探索就是一个向外扩张的过程,因为不断地被新的信息吸引,而有了获取更多更全面信息的可能。


真正能把产品打磨到极致的人,通常具备这3个特质

孩子的创造力之所以迸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孩子会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赋予灵魂,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深深地感兴趣。

他们从自己的生命状态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也就会认为万物都是有生命状态的,会把它们当做一个生命体去认识。

于是在孩子眼里,每一样事物的活力都可以被唤醒,它们的特征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变得鲜明起来。

就好像在产品人眼里,一旦新的信息拥有了乐趣和生命力,那么这些乐趣和生命力也可以在他的产品里自然而然地发生。

这种自然而然发生的状态,也正如同快手创始人宿华所说——让产品生长,不要去碰用户,不要打扰他们,让他们自然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03

社交好奇:产品人的沟通语言


这源于雷纳的研究,是指通过与他人谈话、倾听和观察,了解对方的想法和行为。

人类本身就是社交动物,交流带来的帮助不不仅仅是让信息流通,同时可以拉近距离,获得好感。而产品,正是产品人与用户之间沟通交流的语言。

因此社交好奇的作用,就是帮助产品人通过产品建立与人的关系,通过产品来服务人,本质也就是让用户通过你的服务得到满足。

产品人把和世界沟通的语言汇聚集中在一件产品上,然后交付给世界的意义,就好像我们冥思苦想出一句我们最想表达的话,把它说给最重要的人听。

因此社交好奇的作用,就是帮助产品人通过产品建立与人的关系,与用户的关系。通过产品来服务人,本质也就是让用户通过你的服务得到满足。

换句话说,最令产品人兴奋的,就是能够把一样产品真正打入用户的心里,让用户听到产品人真实的声音。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就曾在一次面试上,问一位90后的设计师平常喝不喝茶,对方表示很少喝;问到原因,答案让杜国楹很吃惊:因为不能走着喝。

意思是买一杯星巴克走着就可以拿着喝。但没有茶提供这种完整的、清晰的解决方案,茶还停留在“古老”的世界当中。


真正能把产品打磨到极致的人,通常具备这3个特质

于是,小罐茶决定不再像对手那样讲老是传统的茶文化,而是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充分融合,突出茶的现代感、时尚感,不断地跟阅读、美食、艺术、旅行做各种各样的跨界活动。


真正能把产品打磨到极致的人,通常具备这3个特质

一个好产品的开端,需要体会各种人的情绪和潜意识,绕过用户意识给到我们的防御,直达他们的内心深处。

一个老师可能看起来会严肃,但是作为女性她需要内化柔美和性感。

一个领导可能看起来成熟稳重,但是作为带领人他需要内化扩张力和攻击力。

这些隐藏在角色背后的需要,总是不轻易为人察觉。

而能够洞悉人真实的需求,并且把产品交付到有需要的人手上,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人敏锐的同理心和洞察力,还有不屈不挠的韧性和耐力。


真正能把产品打磨到极致的人,通常具备这3个特质

产品人能够充分调动内心这三大动因,让耐力自内而外的生长,就能满意地向世界交付出自己的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