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警惕!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坑老”诈骗花样百出~

请警惕!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坑老”诈骗花样百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及寿命不断增加,老年群体对健康服务需求也不断提高,很多不法分子便以此为突破口,打着“老中医”、“专家”、“特效药”等幌子,设下医疗类网络电信诈骗陷阱,一旦有老人经不住花言巧语的引诱,便会被骗子牵着鼻子走,听信对方提供的“健康指导”、“专家诊断”而购买药品,最终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请警惕!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坑老”诈骗花样百出~

以下有几个“保健品套路”的例子,和民政君一起来看看吧~

11月28日,厦门晚报报道厦门一89岁的退休教师赵瑜(化名),十年来深陷保健品营销套路,被骗上近百万!

请警惕!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坑老”诈骗花样百出~

赵瑜

请警惕!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坑老”诈骗花样百出~

你现在就是把我骂死,打死,让我去跳海,我也没有办法!

儿子

那你以后就不要去(听课)了嘛!

请警惕!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坑老”诈骗花样百出~请警惕!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坑老”诈骗花样百出~

赵瑜

买都买了,我有什么办法?人家一对夫妻,一下子买11套,好几万块钱,比我多多了!

在厦门一个家庭里,因为买保健品,赵瑜和儿女争执起来,闹得有点不愉快。女儿说,十多年来,妈妈买保健品花了上百万元,光是赠品就堆满了房间的各个角落。近两年,仅他们“要”回来的钱,只有三四十万元。

保健品营销陷阱多套路深,市民张先生的岳父岳母也遭遇了一回。

张先生说,前不久,有人送岳母东西,邀请她去莲花路口附近的一家公司听课。岳母去了以后,花了七八千元买了一堆保健品。买的东西没见着,送的小礼品倒是拎回来一堆。家人看见了,都说她被骗了。张先生还专门搜出相关报道,结果老人家看完坚决不信,说:这个不一样!

张先生说,刚开始,岳父也跟着一起批评岳母,还打包票说:“没事,我明天去把钱要回来!”

第二天,老两口果然去了。小年轻们以为钱真的要回来了,结果等老人家回来一问,原来岳父不但没把钱要回来,还自掏腰包又买了两万多元的东西。张先生知道,

老两口都被“洗脑”了。得知他们第三天还要去听课,他赶紧使出“撒手锏”——打电话向相关部门举报,结果工商、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到现场一查,老两口回来“松口”了:“原来你是对的,他们真的是骗子!”

上海卫视《七分之一》栏目曾播出一期内容,对上海街头“老年养生机构”来了一次大揭秘。

顾先生的母亲经常去保健店,有一次在楼梯摔倒,顾先生就担心是不是吃的保健品对母亲身体有害?仔细看看,瓶身写的食用方法是每日1片,而宣传单上是早3粒晚3粒,整整是规定用量的6倍!

请警惕!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坑老”诈骗花样百出~

同安民政

过度食用硒,致硒中毒的话,会引起低血压,导致晕厥摔倒等。很多保健品就是在误导老人,让他们多吃多买,也不管老人吃了对身体是好是坏!

关于保健品骗局,华西都市报曾以超过一百位上当的老人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

在华西都市报接到的116个电话投诉当中,打来电话的83%是老年人子女,5%为购买者老伴,仅有2%的老年人是自己发现上当受骗后向该媒体投诉的

上当花钱的老人中,90%都花费数万元,其中4名老人因为买保健品成了“月光族”,并继续向子女和朋友要钱买保健品。大多数子女都称,不知道老人到底花了多少,只能大概估算。杜女士的母亲一年花了不止10万元,段女士则估算公公几年时间“花了大概20万”。还有一些老人还欠了债,其中数额最高的达7万元。

公司卖出的常见产品有保健酒、蜂王浆、激光表、高电位。因为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老年人常对卖方宣传的功效感兴趣,卖方宣称的功能中,以“防红外线”、“抗辐射”、“解毒”最常见。因为不懂电脑技术,王大爷称一些重要人物都去过保健品公司,这让女儿哭笑不得,“以现在的电脑PS技术,这很容易办到。”

请警惕!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坑老”诈骗花样百出~

//

为什么有老年人频频被“洗脑”?保健品宣传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呢?

//

1打名医牌:“专家”一看就说有癌

在保健品销售商的“诚邀”下,老年人迈进一个个星级酒店、农家乐,仔细聆听来自“政府领导”、“名医教授”的“爱心养生讲座”。热线中,所有的受访者都称,老人曾参加讲座,领悟“健康理念”,几次之后开始购买保健品。

会场上,何太婆曾遇上“细胞学专家”,对方称看看手纹便可知道她有什么病。“你体内有癌细胞。”她一惊,身上确实有个包,正在观察是否为良性。信任感油然而生,她花1万余元买回一堆药,几天后才发现,药品原来只是增强记忆力的,与癌细胞无关。事后,她想起去会场之前,曾给前来接她的小谭说过自己身上有包。

2打‘奖品’牌:用小恩小惠吸引参与

为鼓励老年人,卖方制作出勤卡,满勤的可奖励小礼品。在购买保健品之前,还会营造出货少人多的气氛,往往还要去另一个地点购买产品,“只有38个名额,要跑着去买!”不少老年人都怕错过了好机会,一时冲动就花钱了。

一些保健品公司还做起了衍生产品,一位周大爷花了5万元购买基金,对方称“保证盈利”。

3打门槛牌:拒绝年轻人来听讲座

不少讲座的地点总在头一天晚上才公布,时间通常定在工作日,不少受访者认为此举是为了“避免上班的年轻人进入”。讲座设门槛,事先向老年人配发入场证,即便有跟去的子女也被拒之门外。打进热线的子女中,都称“没进到过讲座会场”。

为让老年人带够现金,一家公司提前发出信息,将在会场上随机抽取现金编号尾号进行奖励。

还有公司用“变相返还”吸引老年人花钱,一家公司让交9千元,承诺之后会全部退还。结果,退回来的是“一张2000元机票,一个7000元的保健电热毯”。

4打实验牌:濒死金鱼吃了保健品活了

讲座显得老套,促销手段正在更新升级。打进的热线中,80%称卖方组织聚餐、游玩。泡着温泉,品着美食,感性的一天后,“老年人更容易被劝说”。

当飞往外地后,卖方不安排游玩景点,拉着老年人四处购物。“还会做实验”,方先生称,一工作人员拿出一只金鱼,称先喂鱼吃了敌敌畏,眼见鱼死掉,然后放入保健品,金鱼又活了过来。他怀疑,之前给金鱼吃的并不是敌敌畏。

5打订制牌:流露出兴趣就被宣传轰炸

很多老年人早年工作体面,退休后也有些积蓄,这是保健品公司“最爱的目标人群”。段女士的公公因为对保健品流露出了兴趣,接着就不断收到外地邮寄来的产品介绍,她请朋友前去邮寄地址查看时,却发现地址是假的。

请警惕!老年人保健品骗局,“坑老”诈骗花样百出~

老年人之所以会被骗子“盯上”,主要是因为他们获取信息渠道不畅,对健康知识了解不够,也缺乏对医疗类网络电信诈骗和黑心健康讲座的辨别能力,这就给骗子行骗打开了“方便之门”。

民政君提醒大家,身为子女,不仅自身要有防骗意识,还要将当下流行的新型骗术、骗局等内容,特别是假药假保健品之类的新闻,告知自己的父母和其他长辈,以防他们因缺乏防骗知识而被骗入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