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你越来越孤独?

年轻人,为什么你越来越孤独?

引言

2018年3月18日,台湾知名作家李敖病逝,关于李敖最真实一面的报道铺天盖地。李敖病逝前接受了一次采访,主题为:年轻就是要不信邪,拒绝心灵软骨病,年轻就要有情趣,拒绝乏味毁自己。采访中李老师说现在的年轻人同类化,孤独,无趣。冒昧以此引出我们今天要说的主题:年轻人,为什么你越来越孤独?

年轻人,为什么你越来越孤独?

李敖·最好的时光

采访开始,李敖老师读了东汉末年江淮名妓董白(董卓孙女)的一首诗,董小宛虽为娼妓,但从小读书,17岁从良,27岁死去,恰恰是在这大好青春末死去。

对比古今,“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各有各的美好时光,可是我觉得现在年轻人做的不够,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单调了,没有个性。他们可以有美好的时光,并不是说你17岁要做妓女,现在年轻人无趣当有趣,实际上人生是充满阳光的,即使经过战乱流离,可是现在变得非常无趣,这个世界无趣,没有趣味的。现在年轻人的危机,不是没有钱,没有前途,而是同类化!”

分享自己一路走来的感受后,“所以我认为现在年轻人应该走自己的路,这样才会有美好的时光出现,可是现在年轻人走不出来,因为他被手机、电脑、网站整个控制住了。”说起手机和网络对人的控制,大家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但我们依然要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中的大多数觉得世界无趣,被孤单寂寞充斥。

现在的年轻人孤独得很无助

有时候,我们会思考为何自己如此平凡?读书学习是必经的阶段,可清北人复与我何干?工作是我们营生的基础,可高薪优待偏偏是别人的工作;养儿育女为人类繁衍做贡献,却无奈无房无车无对象;有儿有女共享天伦,可我能给我的孩子什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青春期似乎太长,长到陷在“年龄大心智小”的矛盾中回旋。

我们每天刷着朋友圈,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幸福;我们每天看着经验贴,似乎看看就能拯救自己。把手机开启美颜功能似乎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容貌;转几个“知识分子”专享推文似乎就能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发几个美食的照片似乎就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分享几个朋友的合照似乎就能阻挡自己内心的孤单。

我们这代年轻人有如此之多的需求:青年需要吐槽,火了所谓的吐槽(脱口秀)节目;青年人需要平等的平台竞争,火了MOBA类网游;青年需要表演,火了直播;青年需要约Pao,火了陌陌;青年需要用知识装点门面,火了罗振宇。可当我们对自己所有的需求都一一给予了回复,就不孤独了吗?

现实是我们中的一部分年轻人还是在漫无目的地循环着24小时,思考着每天的意义,因为不知道,所以更加孤独。无奈于别人的不懂,无奈于世界的不懂,深处人群之中,却感觉自己是一个脱离人群的动物。

年轻人,为什么你越来越孤独?

个体心理学总结的人类共同问题

当一个人孤独时,其最先考虑的问题往往是:活着有何意义?而一个人对自己生活意义评价的一个最直观的指标就是:幸福感!孤独、活着的意义、幸福感总是有着莫名的相关性。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对世界上所有个体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归类,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面临着三大限制:①我们活在地球上,必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适应地球上的资源和束缚;②我们所有人都不是人类唯一的成员,个体的弱点和局限性使得个人不可能独立完成自己的目标;③人类是由两种性别构成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抛开爱情和婚姻的问题而过活。

针对这些限制引发了三个问题:①在地球本质所设定的限制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一种我们得以生存的职业?②为了我们能够合作并且分享由合作带来的利益,我们应该怎样摆正自己和身边人之中的位置?③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适应这样的事实:人类的延续性取决于两性之间的关系?个体心理学发现所有人类的问题都可以归纳为:职业、社交、两性。

年轻人,为什么你越来越孤独?

孤独问题在人类共同问题中的体现

逆向思考个体心理学总结的人类共同问题,其在年轻人越来越孤独这个问题上亦有体现:

职业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自出生就开始了漫无边际的读书,一会说话就会多一个朋友“笔”,读完本科觉得应该读研,读完研觉得应该读博,漫无边际。以前的时代学初中知识就可以用大半辈子,现在读完大学文化也就只能用小半辈子。当年轻人正想玩的时候要为大学奋斗,到了大学可以轻松的时候却又要为工作奋斗,当有了工作或许连工作都没有的时候又要为家庭奋斗,当他们有了稳定的家庭的时候又想给孩子奋斗,所以现在中国的社会表态是一个激进的社会,且不说激进的好与坏,压力却一直伴着我们年轻的一代,而根源在于我们需要在最优的选择下适应地球上的资源和束缚,选择一种我们得以生存的职业。

年轻人的生存能力和资源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自己的职业,一个能够给予充分财务自由和社会地位的职业,这样才能在漫漫人海中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但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面临的选择空前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性。

但是如何选择?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虽然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权,但是对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感到迷茫;初入职场我们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境遇挫折感到迷茫;无奈于放弃的风险,无奈于自身竞争力的不足,无奈于大家都忙于自己而不暇他人,无奈于接触职业背后旁人不知的辛酸后的不知所措……但是生活再继续,该重复的还是要重复,即使找家人朋友诉说了百遍千遍,似乎也不能接触自己内心的那种孤独感。

②社交

互联网的发展在现在这个时代应该可以说实现了“World Wide Web”这个定义了,通讯的便捷性提高了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效率,丰富了社交的方式。纵观每个个体的社交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无非是自己在圈子中的位置,“为了我们能够合作并且分享由合作带来的利益,我们应该怎样摆正自己和身边人之中的位置?”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我们每个人都为人子/女,也将为人父/母;我们是学生,也会充当老师;我们有求于人,也被人相求;我们有所风光,也有所苟且……如此之多的社会角色都要由一个人来扮演,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而言,每个年龄段都被定义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比如:考中学,高考,考研,工作;比如:谈恋爱;结婚;生子),我们看似有了每个年龄段的目标,却失去了很多体验社交角色的时间,我们不能充分领会每一种社交,却无奈于自己依旧要置身其中,我们很少倾注其感情,就像别人对我们一样。

因此,我们面临着社交孤独。

③两性

人类的延续性取决于两性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抛开爱情和婚姻的问题而过活。网络的发达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爱情故事,也看到了更多的无情嬉闹;我们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和大脑对性爱的正反馈,也面临着面临同样问题的异性。

突然有一天发现原来大家都有生理需求,原来约Pao如此简单,嬉皮士一样的工作环境总要有嬉皮士一样的发泄方式。但是,慢慢我们发现我们越来越看不懂两性,我们太爱自己,以至于懒于对另一半付出感情,毕竟在性爱高潮之时你的大脑一定不会考虑你们是不是真的爱。

慢慢出现了太多的圣斗士和圣少女,慢慢出现了太多的晚婚晚育。爱情观、婚姻观的改变,让我们变得更孤独,父母朋友即使爱你,但那种陪伴与爱人不同。没有能力去爱真的爱的人,也不想接受不爱的人的爱,我们年轻人清高地处在两性问题的循环中,深感孤独。

孤独的根本原因

“The richest man is not the one who has the most, but the one who needs the least.”幸福如此,孤单也如此,个体心理学认为大多数的孤独感的根源在于自我价值的不能实现。欲望都市之中我们渴求更多,苛求更多;我们争做斜杠青年,争做煎饼人,却发现不了自己真正该去追求的东西;慢慢地我们沦为生活中的大多数。

李开复说现代年轻人内心的困惑依然存在,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还迷失在“一元化”的成功法则中,面对这个浮躁喧哗的世界经常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不要盲目地跟随他人,不要被信条所惑,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李敖说年轻人应该走自己的路,要多读书,这样才会有美好的时光出现;奈何在年轻人走不出来,因为他被手机、电脑、网站整个控制住了。一个人要做到喜欢自己喜欢的,打败你不喜欢的,活过你讨厌的才不算白活。

纵观这些解读,其实我们年轻人的孤独重点在于我们不知道该去追求什么!我们徘徊,我们痛苦,我们抱怨,我们无奈于现实,我们越来越孤独。

年轻人,为什么你越来越孤独?

如何学会与孤独共处

个体心理学与决定论相背离的一个地方:“经历本身并不是导致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我们并没有遭受到经历的打击——所谓的创伤——而是从中看到了适宜于我们的目的的东西。我们班并不是由我们的经历所决定的,而是自决于我们所赋予这些经历的意义。而且,当我们采用某些特殊经历作为我们未来生活的基准之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已经被误导了。

意义并非受决于情境,我们会通过赋予这些情境的意义来决定自己。孤独感也是如此,当我们因为生活中职业、社交以及两性中的困顿就给这段经历定义为孤独,那么你就是孤独的;当你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是什么,想要的生活是什么,这些个经历便不会给你带来孤独感,而是一种成长。

熊培云说人首先应该爱的是时间,其次才可能是空间,时间之爱是面向个体的,是绝对的,那是我们唯一的存在;而空间之爱则是相对的,是面向公众的,是通过物质或精神的契约才得以实现的。因为我们首先爱的是面向个体的时间,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是“孤独”的。“孤独”不是一种能量,你消耗完了就行,而是我们每个人在各个年龄段的各个时期都要面临的心理状态,需要我们正确面对。

“孤独”是一种情绪反应,感到“孤独”并不代表我们就是loser,只是在我们感到“孤独”时往往被“孤独”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控制。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对“孤独”有一种恐惧感,正是因为我们害怕面对赤裸的自己,而这种惯性情绪使我们在“孤独”中循环往复痛苦、安全感缺乏的根源。理解“孤独”最重要的其实是解放自己的内心,一个人若是真正解放自己的心灵,就必须在时间与空间上对自己的内涵拨云见日,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孤独恰恰是因为我们需要这种“孤独”,我们需要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学会享受复数的生活。

年轻人,为什么你越来越孤独?

解除“孤独”带来的惯性负面情绪最好的方式就是:培养新的思考习惯。当下次觉得孤独时,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①问问自己你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毕其一生的必修课,此时可以参考《礼记·曲礼上》中对人生进行阶段性划分,“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九十老童、百岁人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能力、环境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划分,给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如何,并不断对其进行修正。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并非建立在时间的维度之上,而是当下的自己对于未来想要生活的预想。

②你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还差些什么?

找到对自己未来生活的预想之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满足于现在的生活,这样的人则需要重返第①步,给自己建立一个时间的维度去思考,时代在进步,现在必将成为过去;第二种情况是我们当下与预设的生活有出入,此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告诉自己望而却步,而是要列出来你自己现在的生活和预想的生活中差距的点到底是哪些,具象后的事物便是你下一步需要奋斗的目标。

③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找到自己的目标之后,你还需要问问自己,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不要做一个思想完美主义者,一定要列出实现每一个具象后的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如何达成这些条件便是你当下需要努力去做的事情。如何让灵魂不孤独,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实现”价值。

④如何去执行?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想法,缺少的是执行。但当我们完成前面三步的时候便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么多繁杂的事务?最佳办法就是:给自己制定科学的计划。

计划可以告诉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完成如何,还差什么......一个科学的人生计划需要建立在时间的维度上,把前面三步具象的事情进行整理和归纳,放到时间的维度上,你便知道你的下一步是什么!


关注SoulGo,让灵魂再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