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瘋狂“晒娃”,專家說:孩子被物化了

給孩子拍照留念,記錄下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是很多初為人父母的家長都會做的事兒。其實不止是照相館能看到這些父母的身影,如今,打開朋友圈,“曬娃族”的身影無處不在,可是被曬的小朋友卻不一定像發照片的父母這麼開心,對他們造成的傷害也很可能比家長想象的要大。

春節瘋狂“曬娃”,專家說:孩子被物化了

曬娃:奶爸春節朋友圈唯一主題

這個春節,王先生的微信朋友圈幾乎只有一個主題——曬娃。孩子睡覺要發照片,洗澡要發照片,哭了笑了,長輩給壓歲錢了,都要發照片。看起來相似的照片,一次還要湊齊九張。

在有寶寶之前,王先生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老是在朋友圈曬娃。“那時候在朋友聚會時,我還常常在席間調侃那些曬娃的同事。”直到去年6月,女兒妞妞來到了這個世界,王先生朋友圈的“畫風”慢慢改變了:八九月份的時候,王先生偶爾會發女兒的照片,後來漸漸多了起來,一個月能刷著好幾次妞妞的照片。這個春節,王先生索性放開了手腳,來了個“大爆發”。

如今,在朋友圈曬娃的並不是個例,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們愛曬孩子吃飯睡覺的日常生活。孩子年齡稍大了,家長們愛曬孩子的特長,或者某些有意義的“特殊時刻”。

隱私照:孩子分分鐘想毀掉

家長們熱衷在朋友圈曬自己的孩子,可是,不少孩子認為,發到朋友圈的照片暴露了他們的隱私。6歲的小穎就很討厭父母在網上發自己的照片,她認為這些照片讓她很難堪。

“爸爸媽媽老愛在朋友圈發我的照片,從一兩歲時,我的各種照片就被他們發到了朋友圈。有些照片還是我在浴缸裡什麼都沒有穿,還有的是我在拉臭臭。他們發這些照片的時候覺得很開心,還寫上:自己會上廁所了,今天給寶貝洗澡。我覺得這一點兒都不好,因為這些照片本來只給爸爸媽媽看,可是他們也沒有問過我同不同意,就給傳到網上。我特別害怕幼兒園同學們看到這些照片取笑我。”

不止是在被曬到朋友圈的照片,孩子們對兒時拍過的“隱私照”也特別敏感。回想起童年“裸照”被同學們看到的經歷,小林至今記憶猶新。正在上初中的小林在一次聚會上,被同學們翻到了他小時候的相冊,其中有幾張是小林兩歲左右時,光著身子照的。“照片被損友和喜歡的女生看到了,大家都笑起來,我當時毫無心理準備,整個人怔在那裡,恨不得挖個地縫鑽下去。”

專家:朋友圈曬娃得有邊界意識

琚曉燕是北京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的博士,專注於家庭研究與治療方向,現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任職教師。在研究中,她接觸到了很多青少年心理學的案例。她告訴北京晚報記者,家長在朋友圈曬娃,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有不同影響。

“3歲之前的孩子,是沒有隱私概念的。長大以後,不同的孩子對小時候自己照片被曬會有不同的看法,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在孩子有隱私意識後,家長還是不經過孩子的同意就把他的照片給別人看,就會侵犯孩子的隱私權和自主權。特別是在青春期,孩子們最想要的就是一種自主和被尊重的感覺,想要被當作一個平等而有價值的人看待。”

她認為,當孩子開始有了邊界和隱私的意識,就讓他知道他是一個獨立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由於中國的家庭文化向來不太注重家長與孩子的邊界,家長們常常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對孩子產生控制的心理。一般來說,家長們在孩子3歲之前開始曬娃,那個時候的孩子沒有隱私和邊界的意識,無法主動向家長提出需求,這是家長們需要注意的。

對於有些家長每天都在朋友圈曬娃,琚曉燕認為這種行為太過度了,不建議家長們頻繁曬娃。

琚曉燕分析說,頻繁曬娃的背後,可能是想要通過社會比較獲得心理上的優越感和社會認同,從另一方折射出家長內在自我價值感的缺失。比如看到別人的孩子鋼琴多少級了,又再學什麼編程,又拿了什麼獎。對孩子的影響,一方面,孩子被物化了,成為家長緩解焦慮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孩子的虛榮心,似乎他做事情是為了得到外部強化和讚美,削弱他對事物本身的興趣。

監製:童曙泉、馬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