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腾讯的下一个二十年!|信披头条

买入腾讯的下一个二十年!|信披头条

文 | ahson 信披头条(shzhenghui)

元朝有一词人,不喜官场但又郁于钱财之道,不由愤而感慨“二十年多少风流怪,花落花开”。二十年多少风流人物辈出,可叹时间兀自向前,留不下什么永垂不朽的势头。

回溯二十年前的那个11月,深圳有一家企业叩响了互联网的大门,以“百步穿杨”之势遂起于互联网江湖,而当时的江湖还是一片广袤的荒地,各自都有各自的路走。因此,腾讯就这么摸着石头过河,在2004年走进了另一条名为“资本市场”的大河。

兜兜转转二十年,一晃而过。如今腾讯早已在社交网络和游戏领域成就了“王者的荣耀”,跻身为中国乃至全球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二十年的岁月不长不短,能塑造传奇,亦能让传奇走下神坛。腾讯也没有逃过二十年的轮回,自今年3月底以来股价一路下行,以至于业界到今天对腾讯股价是否位于谷底也争论不休。也不乏有人明着暗着嘲笑腾讯“疲态俱显”,抑或是质问其“尚能饭否”。

就这样,在无数人的口水、揣测、盼望中,11月14日,腾讯三季报如期而至。腾讯用数据回应世人,“你看我老了吗?”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腾讯总营业收入达805.95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网络游戏收入达258.13亿元,营收占比进一步下降至32.03%;其中,手游增速超预期,端游收入同比下降15%,但流水环比增加。同时,被寄予厚望的网络广告收入占比有所上升,朋友圈、公众号与小程序广告变现贡献突出,环比增长15%;其他收入中的金融、云计算收入亦开始发力,尤其是云的收入,未来值得关注。

一份五十多页的三季报给多少人带来了希望,又给多少人带来了失望,不得而知。但对比二十年前的那个初入江湖、涉世未深的白衣少年腾讯,现在的人们对其少了几分包容,多了几分锐利和挑剔。或许,挑剔的背后是因为比起看到现在的腾讯,人们更想看到一个全新的、二十年后的腾讯。

然而,腾讯的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又在哪呢?

产业互联网:从台前走向幕后

在刚刚落幕的于乌镇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腾讯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在未来如何“谋局”的策略,即“两张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和扎根消费互联网。

对于专注做连接的腾讯来说,“To C”是腾讯的基因,其在人与人的连接方面在神州大地早已无人能出其右;但在To B方面,腾讯目前还缺少大量数字化升级的“物”与“服务”,因此“人与物、人与服务之间的连接”就难以迭代、转化升级。

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已进入下半场的信号。当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转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过去二十年,互联网渗透聚焦于C端,促使需求侧的数字化逐步完善;然而现在,B端的数字化变革仍道路漫长,供给侧亟待优化变革。

而数字化就得靠云服务、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具有高壁垒的科技手段进行支撑。但前期的长时性投入与过高的固定成本、回报周期较长的特性,使得数字化具有一定的行业壁垒,因此一般情况下,“在云上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的未来场景势必诞生于科技巨头的“飞轮效应”。

无巧不成书。9月30日,腾讯宣布了启动战略升级,并进行新一轮的组织结构优化调整,即在原有七大事业群(BG)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并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自此,七大事业群变为六大事业部。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的口吻来说,这只是一场顺应外界变化带来的战略升级。

显而易见,腾讯正式将B端的挑战交由CSIG进行冲锋。目前CSIG已整合了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LBS等行业解决方案,通过为各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提供丰富的“数字接口”与完备的“数字工具”;腾讯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运用也有助于激发各行业参与者进行数字创新,共同向供给侧数字化进行转变。

对腾讯来说,此次数字化的行动已不再是为产业“赋能”的“台前起舞”之态,而是转为产业数字化的“幕后推手”。

外界的质疑仍不绝于耳。“腾讯没有‘To B基因’”、“腾讯没有梦想”等批评之声越过人海,裹挟着热浪不断冲击着腾讯帝国的高墙。如将腾讯云与阿里云进行对比,由于阿里云早已于2008年启程,先发优势和资金、技术优势等使得其处于龙头地位;而腾讯云说到底是个“后来者”,仅仅从QQ以及QQ空间等业务衍生出的云生态,怎么敌得过深耕行业的阿里云呢?但数字往往会给每个“想当然”一头棒喝。三季报显示,腾讯云2018年三季度收入超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超两倍,付费用户同比增长超三倍,追赶的步伐相当快。

CSIG的掌舵人汤道生也不接受“没有‘To B基因’”的质疑。在他看来,产业互联网不是在B端、C端进行隔离区分的,这些归根结底都是“To C”。而腾讯能利用服务C端用户的经验,帮助B端伙伴实现生产制造与消费服务的价值链打通,打造独特的“C2B”方式连接智能产业,不仅能服务产业,更能服务到人。譬如,腾讯已在智能医疗领域内推出腾讯觅影、智慧医院等产品,利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辅助医生实现早期食管癌筛查,并植入微信生态下沉至医疗领域的用户服务、数据能力、资源等多个环节,以此放大腾讯在该行业内的数字化连通作用。

买入腾讯的下一个二十年!|信披头条

同时,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内逐渐完成汽车向大型移动智能设备的转变,诞生更多人车互动的可能,并将微信及小程序、视频、音乐、腾讯汽车AI(TAI)等工具移植至车联网中,利用腾讯云为车企提供大数据的应用和决策平台,覆盖生产、销售、售后的整个产业链,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稳定可靠的云计算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兴业证券选取阿里、金山与腾讯云进行对比后的结果,也能看出腾讯由于其强大的社交入口优势,使得个人云用户能够实现快速地覆盖。腾讯在各行业的战略布局使得其腾讯云涉及的行业较广,并继续将产品扩展至200多种,将行业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扩展到70多种。同时,通过在游戏、视频两大垂直领域进行云布局,腾讯自有的流量优势得以放大,并进军金融、市政、智慧零售与工业领域几大热门方向,通过企业服务的协同效应吸引中小企业,以此作为后发的增量优势进行培育。

而在11月14日当晚三季报的电话会议里,腾讯也明确表示,云服务方面虽然仍需加大投入,但在产业互联网的布局中将会持续加大比重,以此作为未来战略布局中主要的收入增长点。同时,腾讯也会逐渐将专有技术集成到基于云的解决方案中,以做好行业“数字连接器”的角色。

游戏:近水楼台先得月

北宋苏麟曾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以阐释“地缘优势”的重要性。当然,这句诗在许多“先入”互联网的企业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而腾讯正是借着步入互联网江湖的先发优势,生长出无与伦比的社交网络系统,同时社交网络也给予了腾讯全互联网最高的容错率,为腾讯游戏的野蛮生长提供了优渥的土壤。自2004年腾讯组建游戏事业部,进军网游市场以来,游戏就此成为了腾讯收入的“定海神针”。

根据公开资料,腾讯先从基础的棋牌类休闲游戏开始,利用内容和QQ自带的流量优势,在游戏上深度学习并快速大胆布局。在两次MMO(大型多人在线游戏)重度失利后,腾讯开始通过“代理运营+本土化”的方式扩张游戏版图,不断磨合自身的研发能力,在“枪车球”类游戏上进行自研发力。

2008年,腾讯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游戏元年。腾讯代理运营爆品《穿越火线》和《DNF》,上线自研游戏《QQ飞车》、《QQ炫舞》,同时参股Riot Games以获得了LOL在中国的代理权,在网游端借助QQ的社交功能“一炮而红”。2009年,腾讯的网游收入超过了当时的盛大游戏;2013年第一季度,腾讯的网游收入已超过六大端游巨头中的五家之和。

当时间的飞轮指向2017年,由于受到移动端的冲击,腾讯的页游开始走下坡路,但在端游和手游开始发力,尤其是其自研游戏《王者荣耀》的推出,使得手游开始进入“井喷式”增长的阶段。

尝到甜头的腾讯并不止步于此,开始将游戏的自研方向由“枪车球”转向MMO(大型多人在线游戏)、SLG(模拟游戏)、电竞游戏,以此为突破不断挖掘游戏品类、提升研发技术以提高用户体验。2018年,腾讯借其自研的吃鸡手游《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在游戏画面与操控上超越了以研发著称的网易自研的《荒野行动》。

发展至今,可以看出腾讯在游戏业务上通过不断增加“本土化”的因素提升研发难度与自研等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 MMO(大型多人在线游戏)、ARPG(动作角色扮演类游戏)、SLG(模拟游戏)、休闲益智等多品类游戏为手游“基本盘”的战略布局,并通过“代理+自研”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全品类游戏的覆盖。同时,腾讯也在尝试通过“游戏+IP”不断打造具有长销能力的IP游戏产品矩阵。

本来一切看起来都完美无缺,但游戏版号新政成为了突然响起的“警钟”,扼住了游戏发行和变现的喉咙,而腾讯、网易这样的龙头首当其冲。

但硬币也有另一面。对腾讯来说,不断降低游戏的营收占比早几年就已开始,只不过这一次,影响、速度和由此带来的决心都比以往更为猛烈一些。尽管目前整个游戏市场受到版号审批暂缓的影响,但腾讯依旧能将重心放在ARPU游戏来面对监管环境的压力,而且其持有已过审的优质手游储备,未来仍能在监管环境趋紧的局面下稳步发展游戏板块。同时三季报显示,腾讯将继续对未成年人游戏人群加大进入限制,如采取实名身份验证及人脸识别等措施,以起到行业的领头作用。

买入腾讯的下一个二十年!|信披头条

从长远来看,腾讯也在稳步调整游戏业务在总收入的占比。其中端游由于手游的冲击,收入环比下降4%,但随着游戏竞技在国内的认知开始正面化,尤其在今年11月,Invictus Gaming(IG)在英雄联盟全年总决赛中成为中国首支夺冠的电竞团队;再凭其在虎牙、斗鱼上的投资布局,以及对B站的增持,腾讯端游的未来仍存在提升的空间,如实现游戏联运合作的可能进而推动其在中国ACG与电竞领域的深入布局。与此同时,腾讯能借其自有的直播平台与企鹅电竞平台,加速电竞产业链的整合,并有望通过直播进行流量变现。

而在手游方面,腾讯可充分利用IP游戏产品矩阵的长销能力,通过叠加“基本盘”,在国创ACG、日本ACG、经典端游IP与新品类四条线路下进行全面布局,力求覆盖各个游戏品类,以达到“长期稳定”的优质游戏产品提供,提高用户对腾讯手游的使用黏性,进而促使用户养成长期的使用习惯。

买入腾讯的下一个二十年!|信披头条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游戏的出海能力也不容小觑。根据App Annie公布的数据,按月活跃账户计,吃鸡手游《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的海外版《PUBG Mobile》在国际市场成为全球(中国除外)第二受欢迎的手游。如此一来,腾讯可在手游海外化这条路上深入挖掘,通过出海优质的游戏项目,在手游海外市场的“广袤蓝海”里实现扩张目标。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游戏在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依旧是腾讯的“基石”。虽然网络游戏的收入占比近年来持续下降,但是其远高于行业的发展增速与极高的市场份额,都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手游目前的高位盘整。再加上其在端游、手游以及海外市场上的多方布局,未来腾讯游戏虽不足以跻身为主要的驱动力,但作为稳定的增长点还是有望实现的。

谈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想必没有人会忘记那场在欧洲西线战场上燃起的一把火,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抢滩前往法国诺曼底,势如破竹般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同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近一个世纪之后,同样的一场战役也在互联网场景里打响,腾讯带着微信,如同率领了千军万马涌入社交生态圈,在10亿人的互联网生态内安营扎寨。

根据CNNIC的数据口径,目前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已稳定在 26~27小时内,互联网用户时长已从“增量抢夺战”转变为“存量博弈局”。

一个惊人的数据是,2018年第三季度,微信月活同比增长10.5%,共计达10.83亿。微信生态已下沉至低线城市、农村人群,攻占了过去传统移动互联网渠道难以触达的用户人群。而微信生态的下沉有望触发新一轮的人口红利,未来移动互联网或将转变为“微信互联网”。

尤其是在2017年微信上线了小程序后,跨越软件安装成本,为用户提供即刻使用的体验,实现其在开发者端与增量用户端双向消减了操作成本与等候时长的目标。同时,小程序依靠便捷的微信入口,将分散在不同应用的分流量再次导向微信,并持续拓展更多流量入口,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时长,并扩大了小程序在下沉人群内的认知范围,同时完成了初始的用户教育,促进用户养成“下拉即使用”的行为习惯。

买入腾讯的下一个二十年!|信披头条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具备操作系统功能,大大降低了小程序的开发上线门槛。如此一来,长尾低频APP有望通过全面小程序化以维持用户的存量,头部APP的内生流量价值也能得以充分利用。微信中心入口进一步的加强,也使得微信对流量分发的主导权进一步转化为流量的货币化能力。

此外,移动互联网场景化的线下战场也是小程序的发力点。微信通过整合微信支付、小程序、扫码等能力,将其推广至酒店、商超、医院、机场等地,使其成为OMO(Online-Merge-Offline)连接器,以“二维码”为便捷入口,进一步发挥小程序在用户与供应商之间的黏合剂作用。

微信小程序的开放是腾讯锁定流量、争夺时长的需要,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微信的“中心入口”地位,进而开拓平台的交易抽成和广告营收。三季报显示,主要受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曝光量提高、小程序广告的曝光量及点击数增加影响,再加上移动广告联盟及QQ看点的推动,社交及其他公告收入同比增长了61%。未来,“微信互联网”时代除传统的电商、游戏、广告收入之外,支付、云服务、佣金等均有望成为“微信税”被腾讯所享有。

交易佣金可按照小程序类型进项分类。其中,发力最明显的小游戏可内置购买抽成,如小游戏月流水达50万体量之后,腾讯平台抽取40%及以上的流水分成。由于目前仅开放了安卓端,未来打通iOS端的流水分成,预计将是未来收入的一大动力。

同时,微信为电商类小程序提供了交易平台架构、支付闭环和社交裂变分发,如拼团、砍价等形式,利用社交流量更具信任经济的特点,电商类小程序极大拉升了去中心化电商的GMV(成交总额)量级。由此,腾讯可根据小程序成交的GMV 规模,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作为未来收入的一环。

最后,腾讯还能抽取内容付费类小程序的部分佣金。根据2017年财报,截止2017年底微信拥有公众号月活跃帐号数达350万个,同比增长14%;月活粉丝数7.97亿,同比增长19%。稳定增长的公众号生态和粉丝基础吸引了大量的商家和自媒体,而知识付费、客户服务、付费会员体系等各种增值服务形态均纷纷涌现。并且,随着近期对自媒体生态的严格把关与规范化落实,未来会有更注重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公众号生态。而小程序自带的社交裂变属性、操作简单的特性将更易于增值服务价值的发挥。

阿里在体内孵化了未来的超级巨人蚂蚁金服,而对腾讯来说,其内部生长出来的超级巨人非微信莫属,腾讯需要更快地走上微信生态“叫好”与“叫座”之间的平衡之路。

金融:审慎下的缓慢未必是坏事

过去二十年,区别于其他企业,腾讯专注于社交、关系连接的定位,促使其得伴随着用户的需求与生活方式一起成长。

由于用户缺乏即时通讯工具,腾讯创造QQ,又做了微信,并升级TIM(企业版QQ)以适应处于各行业的用户存在的即时通讯需求;为了用户在通讯过程中也能享受自我娱乐的空间,腾讯创造了QQ空间、推出腾讯音乐与腾讯视频等多种业态形式,便于用户在网络社区内进行互动,抑或是在自我娱乐上的满足;为了便于用户在进行社交的同时也能获取信息,腾讯启用QQ看点、引入资讯端,方便用户在各自群体内讨论话题以维持平台活力……

随着腾讯产品在用户生活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线上行为与线下生活的界限开始愈发模糊。与此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交易等需求也开始反向渗入腾讯的发展战略中,由此依托社交高频流量拓展而成的支付生态“财付通”,也开始走入用户的线上与线下消费场景里。

尤其是在推出微信后,基于熟人关系链而越发膨胀的交易互动需求在腾讯启用“微信红包”和“转账”时进入了一个爆发点,社交支付亦开始兴起。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腾讯移动支付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逾50%,其中线下日均商业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长200%。目前在支付端入口,微信远远领先于支付宝。

“多场景+技术提升”驱动了移动支付的高速增长。以微信为基础的社交活动培养了用户使用移动支付进行转账的习惯;而微信通过支付连接了包括视频、新闻、社交、游戏、金融等多方面的腾讯自有场景与包括了京东、美团、58 同城等投资合作企业,亦弥补了腾讯在自身内容生态中线上与线下的商业交易存在的闭环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小程序的上线更是推进腾讯在金融布局上的重要一步。微信小程序通过驱动场景的融合,加速腾讯支付价值的体现,通过其在生活各个场景中的应用,成为了腾讯新零售融合人与场景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小程序也有望成为智慧零售铺开市场的跳板与电商行业的吸金利器。

买入腾讯的下一个二十年!|信披头条

基于微信、QQ两大社交平台,腾讯在支付业务中尝到甜头之后,开始不断衍生包括理财产品、基金、保险、信贷等在内的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财富管理平台(理财通)加入养老基金,截至本季末,其资产保有量超过5000亿人民币;微众银行旗下免担保消费贷款业务(微粒贷)管理的贷款额保持快速增长,其不良贷款率始终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截至目前,腾讯已经集齐了包括第三方支付、保险、证券、银行、基金、征信、小贷等关键金融牌照。而且相较于同行,腾讯支付的整体费率较低,支付收入无疑将成为业务的一大贡献。

虽然集中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影响会对支付业务的收入和毛利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腾讯在高端金融产品分发等金融业务方面的推进将会抵消政策影响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根据11月8日腾讯理财通、腾讯金融科技智库联合发布的《国人零钱报告》,腾讯将推出“零钱通”产品助力国人对其1.5万亿的闲置零钱进行理财运用。据资深人士将零钱通与支付宝的余额宝进行对比,零钱通在底层产品上的多样选择、弹性较大的申购与赎回机制更具竞争优势。如此一来,若腾讯在小程序与微信上加大对金融的投入力度,预计以小程序与微信生态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将是未来腾讯重要的发力点之一。

对腾讯来说,其对金融一直是谨慎的。这从马化腾过往的言论以及腾讯的商业路径中可见一斑。毕竟,对系统性有影响的金融不是谁都可以玩的。而金融业务在审慎下的缓慢增长,对腾讯来说,也未必是坏事。

数字内容:打通任督二脉

《天龙八部》中,段公子打通任督二脉练就北冥神功,将来自各门各派,阴阳相济的内功照单全收。自此脱胎换骨,武功突飞猛进,以此纵横江湖。

而从社交属性起源的数字内容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一点就是,打通了“社群属性”的任督二脉,数字内容更能决定平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产品源于社交,也必定作用于社交。

尤其是在平台服务用户的过程中,用户的定性反馈促使平台内生变革,或将带动行业的成长与反思,如从单纯地转播视频变为善用IP自制视频、从用户对音乐版权的无意识性转变至自动为版权付费的意识。这些都能看出平台与用户在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共同成长、双向作用的功效。

腾讯的数字内容主要包括音频、视频以及文学三大类别。同时,启动战略升级后的腾讯成立了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将融聚内容助力生态共赢。在内容上将进行流量重构、内容价值重构、合作伙伴关系重构,并打通平台与内容的阻隔,通过内容的多平台化联结多类平台,进而培育出“长寿”的内容大IP。

在视频布局上,腾讯虽是后来者,但其自带的流量基石突破了后发劣势的窘境。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渗透,视频行业由于智能手机在时间与空间的无局限性而不断扩大规模。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到2020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达到1856.8亿元。

目前腾讯主要在长视频与短视频领域进行培育。其中,在短视频领域内,腾讯则继续以“微视”进行头部追赶。依托其自带的平台优势与渠道优势,“微视”在短视频行业内的地位仍有待提高。

买入腾讯的下一个二十年!|信披头条

而“腾讯视频”主打长视频,同时拥有诸多优质视频内容版权,通过“自制+授权”的高质量内容生产方式,带动付费用户的增长、增量用户黏性的提高,如陈晓卿出走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后,以腾讯的《风味人间》“统治”了国人的味蕾;三部电视剧(《扶摇》、《如懿传》及《沙海》)及动画系列(《斗罗大陆》)的推出。此次三季报显示,腾讯视频的订阅用户已达8200万,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10%。而根据Statista的数据口径,中国的流媒体付费用户渗透率仅为9%,目前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付费用户转化率上,还有继续使用优质内容培育付费用户转化的长期。

在另一方面,腾讯也开始着手在自制综艺、影视方面进行入手。2018年上半年打造的大热综艺《创造101》便是其实现多样化变现方式的一类。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于2017年购入高达230亿的无形资产,伴随着行业的逐渐规范,其影视制作成本有望下降,降本增效将是视频业务收入增长的一大发力点。

与此同时,10月初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的腾讯音乐娱乐(TME),也正式拉开了腾讯即将霸权音乐流媒体领域的序幕。彭博社曾评价道,腾讯音乐带有独特“中国式”音乐社交娱乐基因,是Spotify+Facebook+Youtube的商业模式,此番上市或许可以在全球音乐产业掀起一阵风暴。

事实的确如此。如今国内“三足鼎立”的音乐市场格局中,腾讯音乐娱乐(TME)在用户和黏性上已处于绝对龙头的地位。按下载量口径对比,在竞争格局上,腾讯音乐占据国内65%左右的数字音乐市场份额,其次是网易云、虾米;在用户粘性上,则是酷狗音乐位在第一梯队。

腾讯音乐娱乐(TME)的“三大将”在以“音乐”为中心的领域内打造多种衍生变现的手段,通过在线上与线下、粉丝与艺人中进行多方培育,进而打造了“TME”生态圈。其中,QQ音乐以版权内容为核心,借助粉丝流量进行海量数字专辑首发与歌曲付费,同时布局线下演唱会和车载音乐等多元化场景;酷狗音乐打造在线演艺互动平台——星乐坊、繁星直播,为艺人、唱片公司、演出公司提供了演艺O2O的平台,同时给用户带来了廉价的观演渠道;酷我音乐则关注用户音乐视听体验,通过建立丰富的无损音乐库,并依托音乐周边的线下售卖,集合软硬件一体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曾被成为“港股四大新经济体”的之一,也展现出不容小觑的发展势头。由于收购盛大文学而霸占文学库的阅文集团,在付费阅读、版权运营、纸质图书、网络游戏、广告等基于文学库的衍生业务上逐渐发力,因此付费率及付费金额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当前盗版文学网站“长盛不衰”的背景下。

同时,海量的内容储备也为阅文集团未来的IP导向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0月25日第13届北京文博会开幕,会上发布了《面向高质量的发展:2017-2018年度IP评价报告》。其中,阅文集团旗下IP在报告中表现亮眼,独占TOP20IP中的1/4席位,且排名前五的网络文学IP均出自阅文集团。阅文集团通过覆盖内容生产、价值挖掘和衍生开发三个环节,打造泛娱乐化的IP源头,并通过自有渠道和腾讯渠道的庞大用户引流,进而催生网络文学的“二元价值”,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助力新文创生态发展提供基石。

过去的腾讯创造了太多的神话,以至于人们对其期望也越来越高。今天的腾讯太大,大到以至于几百亿的项目放在腾讯眼里都成了小项目。

而当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低速度的新常态后,当世界经济进入家家日子都不太好过,需要斤斤计较的时候,放缓脚步的企业巨人们纷纷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谁让他们是巨人呢?

但总有人,会买入腾讯的下一个二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