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了許久的智能家居 發展情況如何

智能家居在最近這些年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行業,在目前,智能家居因為價格的原因進入普通家庭住宅的還是比較少,但是隨著未來不斷的發展,平均價格方面將會有所下降,規模化也將會隨之有所顯現。那麼智能家居在2018年發展狀況以及在未來發展前景將如何?

我們說了許久的智能家居 發展情況如何

智能家居的概念其實早已提了很多年,相關的技術和設計儲備似乎也早已準備了很多年,不同的公司也前前後後推出了很多產品,可是最終不過是喧囂過後,一地雞毛。

為什麼智能家居一直沒有十分令人滿意的產品呢?或者說,為什麼那些被冠上了智能頭銜的產品,跟我們的想象差了十萬八千里,這可能就與科技市場一貫的宣傳手段有關了,就象用美顏相機拍下的照片可能連自己都認不出來一樣,智能家居在很大程度上被坑在過度宣傳的怪圈裡。

人們對智能的理解,基於兩個概念,一個是聯網,一個是AI。很顯然,對於聯網就是智能的說法,人們並不買賬,但現實中呢,假如我們把安裝了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稱做智能機,為什麼不可以同樣把安裝了該系統的電視稱為智能電視呢,然後就有了智能音箱,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

我們說了許久的智能家居 發展情況如何

這種在智能系統的基礎上添加上簡單命令式語音識別功能,就稱為智能電器的情況,是當前實實在在的現狀,只是這種智能與人們想象之中的智能有著比較大的差距,這種智能稱為軟智能,在人們的想象中,智能應該是硬的。

掃地機器人,一個確實不怎麼智能的東西,但在人們的眼中,這個東西還是可以稱得上智能的,既然是智能,它至少得有幾個象樣的傳感器,至少得自己能處理一些簡單的情況,而不是依靠著人的指令去做一些重複的事情,這樣的事情,進行簡單的設定就可以做到,完全沒必要用聯網這麼昂貴的代價去實現,比如遙控,比如預設定程序,比語音控制方便省錢多了。

在智能家居領域,一面是廠商千萬百計要和智能掛鉤時的一廂情願,一面是用戶對產品的智能的真實期望,這兩種理解形成了嚴重的認知斷層,廠商期望人們對增加了智能系統的電器買賬,用戶則認為這樣的智能根本沒有實用價值。

其實,在智能家居領域,還有一個更大的概念就性價比,這個性價比是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它包括物質層,還包括心理層。物質層的性價比很好理解,就是同價的東西比質量,同質量的東西比價格,質美價廉就是性價比高,反之就是性價比低了。心理層的性價比則是指人們對於花費多少錢來提高怎麼樣的生活質量的一個心理量度,這個量度因人而異。

一個年輕的上班族,可能平時連飯都懶得做,一個2000塊的掃地機器人對他來說,他覺得很值;可是,一個全職媽媽可能認為花2000塊買一個這樣的機器,就非常不值,這東西連屋角都掃不乾淨,還得我來重新打掃,她對屋子清潔度的要求也要遠高於年輕的宅男宅女,這就是不對等,是心理層的性價比。

我們說了許久的智能家居 發展情況如何

當前的智能家居,正是處於這樣的尷尬境地,沒有人會花幾百塊錢去裝一個自動窗簾,因為每天拉窗簾是隨手去做的事情,有找遙控器的時間,我早就把他拉好了,當然也就用不著冰箱來提醒我該買菜了,因為每天買菜早已經成為了很多家庭固定的習慣,而那些可能有這需求的年輕人,卻根本不會做飯,即時臨時需要了,他們更習慣的是打開手機,點一份外賣。

因此,並不是人們不需要智能家居,而是在有限的價格空間裡,廠商沒有辦法做到合理的性價比,而在有限的家庭生活內容中,也還沒有找到足夠大的幸福感提升空間,很多時候,一個幾千上萬塊的智能家居產品還不如幾十塊錢的家用小發明帶來的幸福感強大。

智能家居的目的,是解放人類的時間,減少人類的繁瑣勞動,在家務活動中,人們更需要的是幫手,而不是一個站在那裡發號施令的家庭管家,這可能是很多智能家居廠家更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