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的致命一击,生死攸关的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明朝那么多的牛人为何刘伯温最为出名呢?无疑是在民间的传说中它能够神机妙算,呼风唤雨,据说这个刘伯温是个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预言家。但是今天要讲的是刘伯温告老还乡后遭人陷害生死攸关的故事,这件事还得从他回老家后说起。

胡惟庸的致命一击,生死攸关的刘伯温

在离刘们温老家青四十五公里的造方有一个小村子,名字叫“谈洋”这个村子坐落在处州、温州和描建三地的交界处,是个典型的三不管地区,平时奶奶不疼爷爷不爱,出了事儿也是山不管会格不收,所以三个地区的犯罪分子都喜欢往这边跑,谈洋几乎成了罪犯的天堂。在1371年辞职的时候,刘伯温就跟朱元球建议在谈洋设立巡检可,把三不管地区管起来,朱元璋觉得有道理就按刘伯温所说的办了。

胡惟庸的致命一击,生死攸关的刘伯温

那时候的刘们温已经心灰意懒,要不是谈洋离自家乡太近,他至都不会提这种建议。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简简单单的建议给他埋下了祸根问题不在于建议本身,而是他提建议的方式。理论上这种事情是中书省的职责范围,而刘伯温绕过中书省直接跟皇帝提建议,那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吗?中书省的官员非常生气。幸运的是,当时中书左丞胡惟庸刚刚斗死了杨宪,现在正跟从海南度假回来的汪广洋较劲儿,没工夫搭理刘伯温。

胡惟庸的致命一击,生死攸关的刘伯温

这事儿咱先寄着。就这样,刘伯温回家了,过了几年低调得不能再低调的日子。直到1373年,刘伯温听说谈洋巡检司并没有让这个地方安定下来,反面有个叫周广三的私盐贩子在那块地方造反了。在太平盛世有人造反,地方官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当地官员很默契地闭上了嘴,没有人把这件事情捅上去。刘伯温可是经历过浙江平叛的人,方国珍等人的事迹还历历在目,怎么能容忍有人在自己家门口造反?

胡惟庸的致命一击,生死攸关的刘伯温

这件事关系到家乡的安危,刘伯温必须破一次例,不能继续当宅男了。于是,他再次让自己的儿子给南京的朱元璋送信,这次可不是阿谀奉承的文章,而是向他报告谈洋叛乱的实情。或许是和朱元璋直接沟通的次数太多,刘伯温再一次忘记,这件事情的管辖权在中书省。此时此刻的中书省,汪广洋斗败,已经卷铺盖回家了,只剩下胡惟庸一人独大,能腾出手来对付刘伯温了。

胡惟庸的致命一击,生死攸关的刘伯温

一想到刘伯温三番五次蔑视中书省,听说他当年论相的时候还我说没有宰相的气量,他还指使疯狗一样的杨宪咬我们淮西人。新优旧恨涌上心头,胡惟庸气得咬碎钢牙,哇哇直叫。一定要教训一下这个老东西!可是从何下手才能弄死这个老东西呢?刘伯温辞职回家的那几年实在太低调了,一般人根本抓不到把柄。不过他胡惟庸是一般二般人吗?他立刻想到刘伯温之前绕过中书省建议在谈洋设巡检司这件事情,一丝奸诈的笑容浮上嘴角。

胡惟庸的致命一击,生死攸关的刘伯温

这种事情也能置刘伯温于死地?别人不能胡惟庸能。确定计划之后,他立刻指示刑部尚书吴云沐上书弹劾刘伯温现在胡惟庸早就咸鱼翻身,从被人指使的棋子升级成指使别人的棋手了,弹劾的主题令人匪夷所思:刘伯温侵占王气之地!

胡惟庸的致命一击,生死攸关的刘伯温

在胡惟庸的故事里,刘伯温几年前之所以建议在谈洋设立巡检司,是因为他早就看中了这块有王气的风水宝地,想给自己做墓地。但刘伯温又不敢用暴力强拆的方式抢地,怕老百姓会被激怒,于是故意让朱元璋在那里设立巡检司来镇压百姓。结果没有能够镇压住,刘伯温抢地的行为激起民愤,终于引发了武装暴动。

胡惟庸的致命一击,生死攸关的刘伯温

谈洋设司,周广三叛乱,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居然能够被胡惟庸辑在一起,他不去搞小说创作真是明朝文坛的一大损失!不过,在胡惟庸的故事里,真正的重点不是刘伯温抢地,也不是激起民变,而是“王气”。给自己找一块风水好的墓地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找一块有王气的墓地当然后面的话胡惟庸不用说下去,朱元璋自然就明白了。

胡惟庸的致命一击,生死攸关的刘伯温

这个故事的主角如果是其他人还好说,但偏偏是刘伯温,偏偏刘伯温又最擅长遁甲五行、风水星象,而这些也正是朱元璋一直相信的东西。胡惟庸的故事虽然荒诞,但刘伯温根本找不到理由去反驳,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更懂奇门风水之学,面对他的任何解释,对手都会抛出一句:“反正我们也不懂,你怎么说就怎么是呗。”这个时候,刘伯温还能说什么?

胡惟庸的致命一击,生死攸关的刘伯温

他打死都想不到,最后会栽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里。在战场上,刘伯温擅长从敌人强大的背后找出薄弱点,而在政坛上,胡惟庸擅长把敌人的强大变成弱点。高,实在是高!果然,这份奏折击中了朱元璋心中的痛点,他几乎就相信了。但朱元璋毕竟是政坛老狐狸,比胡惟庸更聪明,他没有立刻处置刘伯温,这是一个很令人费解的反应,停发退休金的处分落实,就说明朱元璋而是下令停发刘伯温的退休金。已经推定刘伯温有罪,但刘伯温的罪名又实在不是停发退休金就能够处罚胡惟庸不知道,刘伯温也不知道,但刘伯温唯一知道的是,他的人生已得了的。

胡惟庸的致命一击,生死攸关的刘伯温

这是一种警告,还是一种开恩?经走到最危难的关口,生,或者死,他只能自己挽救自己。刘伯温这一生并不平凡,但是自己却埋下了祸根,或许他自己都万万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不过他应该也明白如果朱元璋想他死的话早就定罪赐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