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榕:為什麼馬桶、聊天寶、多閃都註定不能成功?

洪榕:為什麼馬桶、聊天寶、多閃都註定不能成功?
一個企業無法具備雙重基因,要想成功要麼順基因成長,要麼放棄原有基因徹底轉行

​​1月15日,註定要被歷史銘記。這一天,科技圈的春晚提前上演。

王欣的馬桶MT、羅永浩的聊天寶、張一鳴的多閃這三款社交APP,有意無意跟商量好似的,在同一天推出。

但張小龍也不是吃素的,三個產品的邀請鏈接在微信內第一時間被封殺。對此,羅永浩表示國內的反壟斷法還不夠強大導致微信可以肆意封殺,而抖音之父張一鳴則對微信喊話,稱多閃跟微信根本不是競爭對手,王欣也同樣表示不會挑戰微信,只是想在匿名社交這個細分領域分一杯羹。

雖然三款產品同時發佈好像能給微信帶來一些小麻煩,但5天過去了,市場中並未出現明顯的水花。

這三款app註定難以成功,因為基因不對。要說唯一能有點可能觸動微信地位的就是頭條系的多閃了。

01 順基因者昌,逆基因者亡

目前,微信的月活用戶已經突破了10億,和微信正面剛,成功的概率幾乎沒有。

雷軍的米聊出現得比微信更早,是一款基於手機通訊錄和好友之間的社交軟件。

但擁有8億QQ用戶的騰訊,很快推出微信反超了米聊。

隨後,網易和中國電信共同推出移動即時通訊社交產品“易信”。在福利的短暫刺激過後,易信的用戶熱情也很快淡退下來,淪為網易內部的溝通工具。

接著,阿里也出過一款社交軟件想以此撼動微信在江湖上的老大哥地位。這款app叫“來往”,當年開發佈會時,馬雲親自站臺,舉全阿里之力想做好社交,一年後該項目流產,最終草草收場。

小米、網易和阿里巴巴都沒有成功的事情,這三家公司能實現嗎?顯然不能

為什麼?

因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而基因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生老病死。

互聯網可以很好的滿足人類的四大需求:內容(資訊)、社交、交易、娛樂

。這四大需求從基因層面看,社交和娛樂最近,內容和娛樂較近,社交和內容較近,交易則相對獨立,和其他三個都比較遠,但交易離商業核心金融最近。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分別屬於媒體、交易和社交屬性,他們踏著時代的浪潮成功地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基因。

洪榕:為什麼馬桶、聊天寶、多閃都註定不能成功?

一個企業無法具備雙重基因。要想成功要麼順基因成長,要麼放棄原有基因徹底轉行,但這樣付出的代價極大,成功率也極低。

而今日頭條為什麼能異軍突起?

嚴格意義上來說,今日頭條是結合了新浪(新聞門戶)和百度(搜索引擎)的產物。雖然屬於媒體基因,但它同時具備內容和搜索功能,如果當初新浪和百度想做類似今日頭條這樣內容為導向的產品也一定能成功,但阿里和騰訊卻會以失敗告終,因為它們不具備媒體基因。

那今日頭條的媒體基因來自哪裡?來自張一鳴的搜索小基因(曾聯合創辦票務搜索引擎“酷訊網”)。這使得他創辦的產品系,更擅長“人與信息”的連接,對於內容形態極為敏感,先後押注信息流、短視頻;剛剛發佈的“多閃”孵化自抖音團隊,其對於社交的探索,依然是基於“短視頻”基因而產生。

今日頭條先把新浪新聞、網易新聞、騰訊新聞等客戶端斬於馬下,後開始挑戰騰訊視頻、百度愛奇藝、優酷,同時入侵微博,現在開始挑戰騰訊的微信,接下來會不會挑戰阿里的電商?頗有點關雲長的勇氣,不知後面會不會去挑戰手機,按順基因生長邏輯,今日頭條在內容(新聞資訊、視頻、音頻)層面取得的成功,是比較難向社交、電商、硬件領域複製的,2019,也許就是今日頭條(字節跳動)走下神壇不再亂跳動的年份。

目前大家都認為社交是寡頭領域,看到騰訊依靠微信和QQ建立起來的龐大商業帝國,各方心裡都鉚足勁想在社交領域分一杯羹。所以社交領域不斷有出現新產品實屬常事。

如今,“挑戰微信”的戰鼓再次擂起,多元化的產品如雨後春筍。

抖音推出的多閃,瞄準了短視頻+熟人社交;

快如科技推出的聊天寶,集合了聊天、新聞、電商、賺錢於一體;

原快播創始人王欣發佈的馬桶MT,主攻匿名社交。

微信發展至今,確實給用戶帶來了“社交壓力”,刷頻問題、點贊之交、評論轉發壓力等問題像一張無形的網罩在用戶身上。

朋友圈“三天可見”的功能如今有超過1億用戶使用,這意味著,太多人存在被朋友圈支配的恐懼。而微信朋友圈已從8年前的強關係(親密的人)社交圈走到了強關係和弱關係(同事、同學、老闆等)並存的地步。

馬桶、聊天寶和多閃正是瞄準了微信的弱點,集體來了一次“復仇者大聯盟”行動。

做快播出身的王欣,擅長的是內容屬性的產品,如果做抖音這樣的app有可能會成功,但涉及社交領域,還是容易踩線的匿名社交,風險係數太高。

講情懷的老羅,成立錘子科技以來就一直沒有獲得過巨大成功。說到底,老羅不是做技術出身的,他擅長演講,如果當初像另一位老羅羅振宇一樣紮根知識付費領域,想必早已是業內翹楚。

為什麼聊天寶也就是子彈短信2.0不會成功?因為具有社交基因的app不能同時具備交易基因,道理很簡單:朋友之間談錢容易傷感情。一個app既要談感情又要談錢,這條路走不遠。

羅永浩的粉絲群體,是一群熱血的、有夢想的青年,所以為什麼要把拼多多、趣頭條等產品的相關功能搬進聊天寶?這不是創新,這是自殺。

而擁有媒體基因的張一鳴,擅長的是人與內容之間的連接,在短視頻賽道,抖音已經吃透半邊天,騰訊花了再多錢也無法改變格局。整個2018年,頭條系和騰訊系幾乎就是一路掐架走過來的。

現在多閃定位熟人社交,就是想用一個個小圈子逐漸打破微信的壁壘,妄圖殺出一條“血路”。不過,還遠遠不能撼動微信的江湖地位。

微信顛覆QQ,今日頭條顛覆新浪,都是因為互聯網時代走向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想要顛覆微信,一定需要跨時代的科技產品出現才能現實,而跨時代的顛覆一定來自於跨時代的新一代企業家,他們極可能來自90後,甚至00後。

如果有一天,微信被人幹掉了,那也絕不會是另一個微信,只會是其他展現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