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保繳費基數跟實際工資不一致?

小張在來公司一年多了,公司在每個月都會給員工發放工資條,但是這個月小張突然發現自己的社保繳費金額和上個月不一樣了。小張拿出之前的工資條對比發現,繳費金額比之前提高了很多。雖然自己今年的工資也有上漲,但是小張經過計算發現,新的繳費金額和自己目前的工資標準依然對不上,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HR同事搞錯了呢?

為什麼社保繳費基數跟實際工資不一致?

其實職工的社保繳費基數每年都會調整一次,調整的具體時間因各省市政策而不同,職工個人社保繳費基數一般根據如下兩種情況來確定:

一、當年新入職職工按照入職工資來確定社保繳費基數;

二、老職工按照上一年度個人平均工資來確定繳費基數。

為什麼社保繳費基數跟實際工資不一致?

除此之外,社保的繳費基還有上下限,最高不能高於當地上年社平工資的3倍,最低不能低於當地上年社平工資的60%。員工工資如果低於上年社平工資的60%,按社平工資的60%繳納,如果高於上年社平工資的300%,則按社平工資的300%繳納。社保繳納基數範圍即社平工資*60%≤社保繳納基數≤社平工資*300%。

為什麼社保繳費基數跟實際工資不一致?

小張第一年入職後時,公司便是按照入職工資的標準給小張繳納社保。在入職後第二年,則是按照上一年度小張個人月平均工資的標準來繳納。那職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如何計算呢?職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是指職工個人在上一年度的稅前收入總和,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出差補貼、誤餐補貼、獨生子女補貼除外)、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除以領取月數。所以小張在第二年會發現自己的社保繳費基數和自己的實際工資標準不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