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甩包袱” 萬達百貨能否化解張近東“流量飢渴”

ID:BMR2004

2月12日,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新春團拜會上宣佈,蘇寧易購正式收購萬達百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百貨”)下屬全部37家百貨門店。這意味著,自去年就傳的沸沸揚揚的萬達百貨尋求出售一事,終於塵埃落定,接盤俠並非此前傳聞的銀泰百貨。

《商學院》記者從蘇寧方面證實了此消息。但有關於記者提出的此次交易的金額,萬達和蘇寧均未披露。蘇寧方面表示,收購萬達百貨後,將會為其注入全新的數字化變革。“用智慧新場景,犁一遍零售的土地。”

萬達百貨創立於2007年,是在萬達商業地產發展初期,為了支持萬達廣場而衍生的業態。在鼎盛時期,萬達百貨全國門店總數達到110個,與商業地產、文化產業、高級酒店一起並稱為萬達集團的四大支柱產業。有消息稱,2013年萬達百貨曾經考慮過以約82億元收購銀泰,但後來此事被擱置了。

但近年來萬達百貨變成了萬達的“雞肋”。2015年開始,萬達百貨開始大調整,根據RET睿意德的統計,2017年萬達百貨創下了“一年關閉56家門店”的紀錄。隨著萬達商業轉型的加深,萬達百貨的存在也變得不那麼重要。

蘇寧為何會盯上“不值錢”的萬達百貨?而萬達百貨又為何選擇蘇寧?蘇寧收購萬達百貨之後,是會保留“萬達百貨”獨立運營,還是更名為蘇寧百貨?

蘇寧完善線下零售佈局

蘇寧方面表示,收購37家萬達百貨後,蘇寧將構建線上線下到店到手全場景的百貨零售業態,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數字化、場景化購物體驗。蘇寧還將通過輸出智慧零售CPU能力,從數字化和體驗兩方面改造供應鏈,突破傳統的百貨業態。

“此次收購主要有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更像是江湖救急,幫萬達脫困。第二則是蘇寧廣場和蘇寧易購的全品類戰略的發展沒有想象中順利,萬達可以在大型購物中心經營和服飾品類對蘇寧有一些幫助。”零售行業專家、商性學院院長莊帥指出。

“蘇寧此番抄底收購萬達百貨,有望通過數字化改造進一步提升服務體驗,補強百貨這一重要拼圖,進一步完善全場景、全品類佈局。”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此次蘇寧集團旗下蘇寧雲商和蘇寧易購入股萬達商業、收購萬達百貨,求的都是線下流量、資源和版圖,凸顯了張近東對線下零售全業態“九宮格”拼圖的渴望。如今線上流量成本變高,巨頭開始向線下渠道擴張。而要往線下走,首要考慮就是找到並且佔領最佳流量入口。恰逢萬達集團旗下的商業地產和百貨業態是個高性價比的標的。

對於收購的這37家門店具體地址以及規模等情況,蘇寧和萬達雙方均未給出詳細回覆。蘇寧方面表示,“公開資料顯示,萬達百貨在全國的37家門店大都位於一、二線城市的CBD或市中心區域,會員數量超400萬人。近兩年,萬達百貨銷售規模穩中有升,淨利潤水平持續提升。”

截止2018年6月30日,在零售業務方面蘇寧共有4813家各類自營門店,形成了“一大、兩小、多專”的業態產品族群,一大是指蘇寧易購廣場,“兩小”是指蘇寧小店與蘇寧易購直營店;“多專”是指專注於垂直類目經營的,如家電3C、母嬰、超市、家居生活等業態店面。

據蘇寧易購年報顯示,蘇寧易購廣場一般是面積在3-8萬平米的商業綜合體;蘇寧小店多為80-200平米的社區、交通站點的便利服務店,蘇寧易購直營店一般面積為200-700平米;蘇鮮生等各種專營店的面積均在1萬平米以下。2-4萬平米體量的萬達百貨對蘇寧來說確實是一種補充。

“此次拿下萬達百貨,一方面可以補齊蘇寧在百貨市場的短板,同時也可以為蘇寧商品供應鏈和服務能力,尋找新的落地可能。”曹磊分析稱,與萬達“做減法”謀求“瘦身”做強做專策略背道而馳的是,蘇寧這些年一直在積極主動地大幅擴張,通過孵化自建、戰略合作、資本併購這三大手段,實現快速謀求的“生態型公司”的打造。而目前,蘇寧不少業務板塊還處於“燒錢”投入階段,亦須防範很多大公司普遍存在的“消化不良”、“大而全”、“協同困難”這三大“通病”。

蘇寧易購收購萬達百貨的消息一出,股票上漲了3.09%,市場看好此次收購的前景。但目前這37家百貨的分佈情況、體量和租賃賬期情況尚不明朗。

王健林“甩包袱” 万达百货能否化解张近东“流量饥渴”

莊帥強調,至於蘇寧改造萬達廣場並不見得有多大成效,但是相對於互聯網公司和純電商平臺開始,萬達可以選擇的靠譜的合作伙伴並不多。蘇寧畢竟做了多年的線上業務,在電商平臺運營和技術比BAT和京東弱,但是比萬達強。而且這三四年蘇寧線上線下融合也在加速。長期來看,蘇寧會是一個不錯的“接盤俠”。

越來越輕的萬達

不可否認的是,經過此次交易,萬達正變得越來越輕。在把百貨賣給蘇寧前,萬達就和融創進行了一場成交金額高達631.7億,打包出售酒店和文旅項目的交易。過去幾年內,王健林一直強調萬達要改變收入結構,不再依賴房地產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萬達百貨原名萬千百貨,2007年5月8日成立,2012年7月25日更名萬達百貨。2012年7月25日更名萬達百貨。隸屬於萬達商管,曾與萬達廣場協同佈局全國百貨。曾擔任萬達商業地產董事兼執行總裁的曲德君在萬達商業2015年的公司業績會上曾表示,萬達百貨是在萬達商業地產發展初期,為了支持萬達廣場而衍生的業態。

萬達百貨在黃金時期曾達到百餘家。2015年起,由於百貨板塊在集團內盈利能力較弱,萬達開始逐步收縮百貨板塊。 據公開資料顯示,萬達百貨2014年營收為154.9億元,同比增長39%,只完成調整後計劃的91%,但淨利潤只增加了7%。 而2015年上半年,萬達百貨收入129.9億元,僅完成年計劃的45%。截至2015年7月,萬達百貨一半以上處於虧損狀態。

2015年7月中旬,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要關掉國內一半的百貨門店”。在全國擁有90多家店的萬達百貨,在2015年已經關停40多間百貨店,萬達的門店數量也有2014年的99家縮減到43家,佔比超過了50%。剩餘的個別門店也將進行調整,壓縮經營面積。

到2017年初,萬達百貨在全國範圍內僅剩下40家左右,並且全部由萬達自持。萬達百貨的營收也於2015年的230.5億元減至2016年的178.2億元。從2017年開始,萬達集團不再公佈萬達百貨的營收情況,而王健林在2017年給萬達集團的主要工作目標中,也並未提到萬達百貨。根據蘇寧披露的數字,2019年萬達百貨僅剩下37家門店,會員數量僅為400萬左右。

“百貨業務一直長期虧損,畢竟涉及具體的銷售經營,這是萬達不擅長的,也沒有好的體制留住百貨的專業人才。”莊帥指出。

對此,《商學院》記者向萬達方面發去採訪提綱詢問萬達為什麼此次出售萬達百貨以及為何選擇蘇寧作為收購方等問題,截至發稿日期,未收到回覆。

萬達出售萬達百貨的原因是什麼?一是從2014年以來,萬達百貨大量店鋪出現虧損,並在此後幾年內鮮有改善。相比萬達廣場的租金收益率,萬達百貨的盈利水平幾乎不值一提。另外,這也和萬達走輕資產的路線有關。

“輕資產之路”既已提出,不符合這一框架的枝枝蔓蔓難保不被剪裁。受購物中心和電商衝擊的購物中心顯然相悖於萬達“輕資產之路”。萬達百貨自然列入被裁之列。

如今,併入蘇寧的萬達百貨還將保留嗎?以後又將以何種姿態出現?《商學院》將持續關注。

王健林“甩包袱” 万达百货能否化解张近东“流量饥渴”

(版權聲明:“商學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15210618901,商務合作請加微信15210618901。)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裡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臺

王健林“甩包袱” 万达百货能否化解张近东“流量饥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