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数字科技程建波:数字化的风险管理是金融科技核心引擎

风险管理是金融业务经营的核心,也是金融科技的关键能力。12月26日,在出席由经济观察报、《中国金融》杂志主办的第四届新金融年会时,京东数字科技个人风险管理中心总经理程建波对数字化的风险管理理念进行了阐释。他认为,风险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要与需求、场景、体验、产品融为一体。数字化的风险管理,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引擎。

京东数字科技程建波:数字化的风险管理是金融科技核心引擎

京东数字科技程建波:数字化的风险管理是金融科技核心引擎

程建波认为,传统金融行业在多年的商业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侧重于全流程驱动的信贷工厂模式的风险管理体系。但这一体系在面临在线实时数据决策为主的互联网业务模式时,会有不适用的情况。以京东数字科技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公司在业务实践中,依托于场景和用户,将数据技术与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理念相结合,形成风险管理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

他提到,风险管理不是作为流程化孤立的中后台职能存在,而是要将职能和权责前置到用户需求产生的场景、产品设计、交互流程等前端环节中去,从用户需求的原点出发,对风险管理的目标进行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立体化全链路的风险管理,保证用户的良好体验。

以京东数字科技为例,目前其所有业务中95%都是智能化、自动化运营。在这背后,京东数字科技已建立起覆盖数据、模型、策略、系统等全方位风控体系,其“风控超脑”包含天启-风险运营监测、天盾-安全与反欺诈、天策-信用决策、云处-资产处置、银河-数据仓库、模盒-自动建模等六大模块,实现了对5亿用户的信用风险评估,有效助力旗下消费金融业务的资产不良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在天盾-安全与反欺诈模块中,就包含了一系列基于数据技术及AI能力的技术方案,可以支持账户全流程的反欺诈监测与处置需求。例如在用户注册的环节,关系网络、知识图谱、神经网络等反欺诈算法的应用,可以有效识别“羊毛党”等营销欺诈;在账户登录环节,生物探针、行为序列、人脸识别等人机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识别和确认,让欺诈寸步难行,让好用户体验更好。此外,申请环节的信息核验、交易环节的异常检测等,对账户伪冒开立、盗刷等申请和交易欺诈行为全方位覆盖,为用户的账户安全提供了层层保障。

“在线决策模式的信贷业务,首先要解决好欺诈风险问题。”程建波表示,在线业务的欺诈问题中,在线、批量集中攻击的特点更为突出,不仅会带来声誉风险,更关系到了信贷业务的生死存亡。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欺诈对抗中,必然积累对设备指纹、模式识别、行为序列等新数据技术的计算处理、业务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在对抗中持续加强,形成安全防护网。

在解决好欺诈风险的防守问题后,风险管理还需要去面对长尾客群信用风险评估问题。“风险是立足于防守的进攻,仅有防守,无法取胜。”程建波表示,通过数据技术提炼弱信息价值,建立有效风险模型评估体系,才能拓展更多传统金融尚未覆盖的客群。京东数字科技是业内率先在信贷风险领域大规模应用AI模型技术进行实践的公司,自2014年11月首次在白条在线申请上应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决策,至今经历10个大版本20多次迭代,利用AI数据技术深度整合各类数据,增加风险特征抽象能力,为模型提供好弹药。得益于数据技术及应用的提升,使得模型覆盖用户范围提升60%,同时资产不良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基于海量客户规模的实践锤炼,京东数字科技的大数据风控体系积累有各类模型600+,风险策略15000+,完成5亿互联网用户信用风险评估。

目前,京东数字科技的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已经向百余家金融机构输出,帮助金融机构搭建以数字化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资产生成及经营体系。

“对京东数字科技来讲,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绝对不会做封闭的生态,与合作伙伴共建、共赢和共生,永远是我们的主旋律。”程建波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