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國產第一代艦空導彈,如何見證中國初代導彈的成長血淚史

50年代初,中國的巡洋艦上還沒有導彈裝置,為了加強海軍的攻擊能力,增強我國海防安全,更好地保衛中國海域,曾想著乾脆就把"紅旗"-2這款中程艦空導彈搬到艦上使用吧,隨後仔細一想這似乎不太現實,"紅旗"-2本身是陸地上的,相對於艦艇而言它過於龐大,將它改裝在巡洋艦上,顯然不現實。

看國產第一代艦空導彈,如何見證中國初代導彈的成長血淚史

再後來,中程導彈不行,咱就換難度小點的進程航空導彈。 "海紅旗"-61就這樣誕生了,它是在 "紅旗"-61地空導彈的基礎上研發而成的。就這樣它長達幾十年的試發任務,開始實施了,這款艦空導彈的成長史是由血淚鑄成的。

該進程導彈本意於裝備在上世紀60年代便開始自主研發的"江東"級上,該護衛艦將不裝反艦導彈,但是它的首尾都將裝備一座723-I型"紅旗"-61B艦空導彈的發射裝置,該裝置是傾斜式旋轉發射的,並且甲板下的彈庫裡裝有12枚備用導彈,發射裝置與升降機相結合即可完成導彈裝填。

看國產第一代艦空導彈,如何見證中國初代導彈的成長血淚史

然而事情總有那麼多意外。最先提及的該是它的發射裝置,該裝置使大批人才備受折磨,在雙聯裝下掛架的基礎上,將其改為三聯旋轉式發射架,然而,問題又出現了。設計單位僅僅是按部就班,導致總有一枚導彈沒有"掛"的地方。接下來又改為三聯上蹲式,而這款方案的設計進行了一年半,最終也以失敗告終。

發射裝置,就從三聯裝再次回到了雙聯裝,而532艦"中東"號直到退役都沒能等到它的夥伴。新的改裝後的雙聯裝發射架最終也決定採用上蹲式,借鑑了三聯式的大部分設計。再後來,我們看到的 "紅旗"-61B發射架的形態幾乎就是在當時定型的。

看國產第一代艦空導彈,如何見證中國初代導彈的成長血淚史

再後來,文革爆發,巡洋艦一等再等,遲遲未迎來"紅旗"-61B.隨後,71年它首次在"鷹潭"號上試驗。此後二十餘年,直至“紅旗”61C的成功試用,才進一步體現我國導彈的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