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明末的外交政策,可以说是极其愚蠢的

可能看过《明朝那些事》的朋友知道,里面有这么一个情节,大致就是杨嗣昌和崇祯皇帝悄咪咪的想和皇太极议和,攘外必先安内,通过议和缓解外部压力,然后廷议的时候,被六部九卿喷的体无完肤,然后议和内容曝光,引起轩然大波,在多方反对下不了了之,明朝也失去休养生息的机会,直到崇祯景山自缢。

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首先,我们说为什么要议和

明末的局势,大概是历朝历代晚期最直观的,不像汉唐,明朝直到灭亡(1644),全国都是向中央效忠的,没有割据军阀,中央的控制力和公信力也很强大

所以崇祯说灭魏忠贤就灭魏忠贤,说杀袁崇焕就杀袁崇焕,京城百姓还想吃一口袁督师的肉

所在这个前提下,面对后金和内部农民起义,如果明朝能够果断一点,用合议拖住老实人皇太极,5到10年,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为什么农民起义一直平不了?因为内地军队战力差;为什么内地军队战力差?厉害的都调到辽东和宣大守边去了。

所以,议和,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明朝对后金的防守压力,抽调相当部分的精锐边军部队,集中心思搞定内部问题。

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另外,通过三方史料来看,皇太极当时是没有任何入主中原的野心的,他的愿望就是明朝承认辽东的土地,名正言顺的都归他,而当时辽东,对游牧为主的后金来说,已经是天赐宝地,能够稳坐辽东,也需要时间去打理

所以,议和,承认后金对辽东部分土地的所有权,是明朝当时唯一正确的外交选项。

可惜,选错了。

然后,我们看看为什么选错了

很多人,都说汉唐风骨

我们要承认,明朝的人,也是很有骨气的

从皇帝(朱祁镇),到百姓(多了去了),都有一股明朝人特有的气节

像大家知道的“终有明之世,不割地,不纳贡,无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由明朝强盛的时候传下来自信,但在乱世,这种盲目的自信,好面子,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我们看看议和是怎么失败的

天命十一年八月(1626年),努尔哈赤被袁大炮吓死了,后金全力交接,四大贝勒共理朝政,袁大炮这个人大炮厉害,搞阴谋也厉害,鬼精鬼精的,嗅觉极其敏锐,努尔哈赤刚死,九月,袁崇焕就立刻建议

“乘其(后金)位置未定,并大耦尊之时,图为之间,八犬同牢,投之骨必噬”“万一此道有济,贤于十万甲兵”。 ——《明熹宗实录》

什么意思呢,喂过狗的朋友都知道,狗狗喜欢舔骨头,如果4只狗,只有1个骨头,肯定会打起来。袁老师的投骨就是一个道理,趁着后金政局不稳,给后金点甜头议和,然后乘机用点离间计,让他们内乱,如果事情能成,比十万大军都靠谱

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当时传说中昏庸无比只会木匠的天启皇帝回复是“便宜行事”就是你自己看着办

十月(注意这个日期,这个日期意味着袁崇焕收到京城的回复后,一刻都没有耽误)

袁老师马上拍几个人去后金吊丧,目的只有3个

1,看看苦大仇深的努尔哈赤是不是真的死了

2,“离间其诸子与夷上下”(离间后金即位候选人以及管理层和百姓的关系)

3,是要求后金“勿仍前叛逆,束手归命,听朝廷处分”(这个基本就是面子工程,大家心知肚明,过场还是要走的)

可以说,袁崇焕这一手操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是一次礼节性,试探性的活动,争取一个缓冲时间,构筑以宁锦为中心的关外防线,作为战略反攻的根据地。

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后金也需要时间,皇太极刚刚掌权,根基不稳,要做的事也多,还要打更老实的朝鲜李朝,所以一拍即合,袁老师扣扣搜搜的使团反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好吃好喝一个月,最后回来的时候带来了皇太极和后金的态度:正式明确议和的意向,希望早日吧议和提上日程。

结果,后金使臣在宁远等了一个多月

得到了明朝的回复:“不遣使,也没有国书”(就是拒绝了)

原因:后金的国书上,把大明和大满洲国,写在了同一行,天朝上国不能接受

好的,皇太极不愧皇太极的称号,明明是袁督师故意拖时间磨心态,他觉得是自己确实工作不到位,还是积极推进议和的进程,还和高层商量,草拟了一份,代表金国利益和要求的议和意见书

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心平气和的讲,皇老实的这个意见书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综合来说就是3点:

1,过去20年,我们家打大明,事出有因,因为大明把我祖父舅祖父等一系列亲戚杀了(事实)

2,要求大明承认后金国独立,双方和平共处

3,最后这个是具体条件:明朝同意议和,以黄金10万两,白银100万两,丝绸100匹,布1000匹,做“和好之礼”。和好之后,每年由金方以东珠10颗,貂皮1000张,人参1000斤交给明方,明方以黄金l万两,白银10万两,缎匹10匹,布匹30万匹,交给金方,作为双方的馈送。(清太宗实录)

第三条,看着很多吧,为什么我说不过分,因为这个要求与明朝的天价军费相比,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最关键的是,这只是个初步意见,具体数值,大家可以谈,像皇老实的性格,完全可以许一个“国中内乱,礼物减半”,甚至忽悠八旗子弟入关打农民起义军

然后,事情发展的很顺利,双防开始讨价还价,最难能可贵的是,袁督师说服了天启皇帝,接受议和。

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议和的过程是

明朝要求,后金必须“奉明正朔,归还入侵土地,交出汉奸”,然后对后金的赔款要求,通通不答应

后金收到了明朝的态度,回复:初次馈赠可以减半,别的不能给你,然后还极其有诚意的,给出了一个新问题:双方可以商议,划定新国界

然后,后金等了小半年,明朝没搭理

于是发生了下面举动:明朝积极备战,金方出兵控制朝鲜,明方派兵赶筑大凌河城城防

议和失败

然后,老实人皇太极和耿直的后金还觉得袁督师是真心爱他,所以从天聪3年(1629)到崇德元年(1636)这几年,后金仍然在不断尝试议和(从真心到忽悠),但仅有个别的明朝地方官列有接触

议和也逐渐变味,变成后金迷惑麻痹明朝的手段。

从1636年期,明清双方军事布局急转直下,清军屡屡入关,京城逛了几圈,朝鲜沦陷,清朝已经不需要通过议和来得到利益了。

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而一直耻于议和的明朝统治者,想打打不过,想守家里有农民起义军,内外交困

死要面子的苦命人

崇祯皇帝无疑是勤政,聪明的好皇帝,但他的几个外教选择,最终葬送了大明朝的国运和他自己

崇祯14年(1642),农民起义已经如火如荼,明朝全村的希望,洪承畴松山战败,投降。整个辽东都被清军包围,这个时候,明朝走投无路,主动要求议和

被忽悠了无数次的皇老实,已经成机智的接盘侠,也做做样子大发慈悲派了个使团过来

这个时候崇祯帝心里想议和,又不好意思自己说。

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就找了个背锅仔(兵部尚书-陈新甲),让他提议和,然后崇祯骂了他半天(责切良久),又问内阁,内阁首辅周延儒心里也觉得要议和,但是不敢明说,因为有很多人为崇祯背锅都死了(包括袁督师,包括陈新甲)所以模棱两可,别的老狐狸也不说话,只有谢升说:“如果你愿意议和,就比较好”崇祯沉默了很久,说了句话:“可款则款,卿许便宜行事。”意思就是能谈就谈,你看着办。并且祝福陈新甲不可以说出去(其他大臣不知道)

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崇祯派遣兵部主事议和,皇太极很重视

结果看了崇祯的国书,鼻子都气歪了:

谕兵部陈新甲,据卿部奏,辽沈有休兵息民之意。中朝未轻信者,亦因以前督 抚各官未曾从实奏明。今卿部屡次代陈,力保其出于真心。我国家开诚怀远,亦不难听从,以仰体上天好生之仁——《东华录》

好了,我知道你们也懒得看,就是说,崇祯没有直接以国对国的形式,而是以命令的形式叫国防部去和皇太极交接,语气还把自己当老大,就是我跟你议和,是跟上天给面子,大概这个意思

于是皇太极拒绝了,要求和明朝平起平坐

明朝不同意,于是皇太极打下了松山

明朝说再谈,这次是明朝遣使去沈阳(盛京,清朝首都)

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皇太极这次还做的很地道,他只要求两国平等,不要求别的,还送了明朝时节一堆礼物

然后给明朝使臣说:我等你到秋天,秋天不来,我就要和你签城下之盟了

这个威胁的味道就很明显了

好,到这个紧要关头,出岔子了

内阁支持议和谢升不在了

陈新甲失去内阁的支持,不知道怎么办

愁了一晚上,就把机密情报放在桌上就睡了

然后他家人以为是塘报(类似公布栏内容之类的)传抄出去了

于是,天下大乱。

言官们都炸了,纷纷弹劾,络绎不绝。

明朝干了这件愚蠢的事情,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如果这个时候,崇祯能抗下所有流言蜚语,勇敢承认并且指定国策,就是先认怂的话,明朝故事,尚未可知,可惜崇祯只想着甩锅

“上慨然起”(假装不知道,生气拂袖而走)

崇祯十五年,兵部尚书陈新甲,就糊里糊涂被崇祯斩首了

然后继任的兵部尚书冯元飙深知形势危急,自己又没本事,于是第一天上朝就开始装病,保住一条命。

可惜

大明的天下

保不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