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环境下的“共享停车”,还遥远吗?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特别是随着私家车比重日渐加大,停车难问题凸显。尤其在不少城区,“开车5分钟,停车半小时”已经是常态,大部分老小区居民下班回家难找停车位也成了一大痛点。与此同时,城区“严管路段”增多,城管部门重拳整治机动车辆违规停车问题。

停车是刚需,也是政府着力在解决的民生问题。在花费大量社会资源建设新停车场之前,实际上解决停车问题有更省力、省成本的方式,就是盘活现有车位资源。盘活现有车位的方法有两种,1、空余车位倒流 2、错峰停车。

小区与商业区停车高峰是错开的,也就是说,上班时间小区里的车辆会被开到写字楼、企事业单位等商业区。下班时间,商业区写字楼的上班族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将车开回小区。这就导致了,上班时间小区存在大量空置车位,而商业区爆满,下班时间反之。

为了解决碎片化信息不平等,盘活现有停车场资源,物联网智慧停车项目应运而生。

例如江苏太仓市的“共享停车”项目,就是这样的业务流程:用户通过APP和公众平台查找附近空闲车位,快速找到停车位,取车时在线无感支付,即可收到停车记录和账单明细。

物联网环境下的“共享停车”,还遥远吗?

原理是每个停车位内都安装了地磁感应装置,它可以锁定车辆驶入、驶离时间,并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从而获得空余车位数量,实现诱导停车。地磁装置中嵌入了基于NB-IoT的通讯模块,通过运营商NB网络进行通讯传输,利用窄带物联网技术低功耗、覆盖广、低成本、大规模连接等特点,可以大范围对停车场进行改造。

除了地磁设备外,这套技术还包括AI视频识别,对车牌号等信息进行记录,生成订单和车辆信息大数据。同时在用户端通过APP进行管理,无感支付,让停车问题不再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