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中學霸”到“深圳十大創客”,少女鄭一溥:我不是創客

從“深中學霸”到“深圳十大創客”,少女鄭一溥:我不是創客

20餘年來,從中學時期有名的“深中女學霸”到最年輕的“深圳十大創客”,鄭一溥的人生總是圍繞教育、快樂、創意曲折前行。

  • 17歲時,全國各大名校奧賽之風興起,鄭一溥卻反其道而行之,專注自己的課外項目,擁有了自己第一個發明專利;
  • 20歲,她發起併成功舉辦了深圳首個國際“眾創週末”,營造了一次國際創客的交流盛會;
  • 21歲,她又被評為2015 “深圳十大創客”(當年最年輕的創客);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期間,獲得Berkeley領袖才能獎學金;
  • 現在,常青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的鄭一溥,正在積極申請教育學博士,希望自己的研究與個人體驗,能為當前中國孩子的教育做出一點貢獻。

從同學豔羨欽佩的“深圳女學霸”,到“深圳最年輕創客”,再從“創客”變身成為“兒童教育”研究者,鄭一溥經歷了人生目標和身份的轉變,對於自己、對於創客、對於教育的理解也在發生變化。她堅持著什麼,又改變了什麼?

從“深中學霸”到“深圳十大創客”,少女鄭一溥:我不是創客

鄭一溥及家人

圍繞這些問題,我們對鄭一溥進行了專訪,探討她對教育、孩子、以及自身經歷的思考,分享給大家。

1、“小發明家”和“年級第一的焦慮”

鄭一溥的名字來源於希臘字母Ε——ε,發音epsilon(伊普西龍)。能夠為女兒這樣取名的“惡趣味”父親,是曾在日本知名玩具企業TOMY任研發高管的設計師鄭罡。

5歲的某天清晨,鄭一溥起床後發現,自己房門背後貼了一張白紙,父親鄭罡指著白紙告訴她,每一天在上面寫下自己生活中遇到“不方便”,第二天會告訴她解決辦法。

從“深中學霸”到“深圳十大創客”,少女鄭一溥:我不是創客

年少時的鄭一溥

從那以後,白紙上的“不方便”從要吃麥當勞,變成一個個具體問題,以至於後來,一些問題,爸爸已經無法解決了。比如,要做一個能短時間讓柚子皮肉分離的工具,能不用手就可以讓龍蝦殼肉分離的工具。

寫下“不方便”教育是爸爸對女兒有意識的進行創新教育實驗的起點。因為只有當你對生活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奇思妙想後,才能在生活中發現諸多不方便。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學四年級,鄭一溥在父親的幫助下,利用母親用完的唇膏殼,改裝成一個可以安裝更換粉筆的保護殼(幾年後粉筆套才在淘寶上流行起來)。因為看到老師用粉筆經常弄髒手,手上的粉筆灰還會蹭得臉上身上到處都是,且粉筆易碎、攜帶不便,像使用唇膏一樣,需要使用粉筆時,旋轉出適當長度的粉筆,不髒手也不易斷。這是鄭一溥記憶中最早的創客體驗,學校為她頒發了“小小發明家”獎項。

從“深中學霸”到“深圳十大創客”,少女鄭一溥:我不是創客

年少時的鄭一溥

此後,鄭一溥繼續不停的在生活中發現“不方便“的難題,並嘗試去解決它們。與此同時,她依然取得了優秀的學業成績。

“偶爾也會有焦慮。” 她回憶起自己的初中生活 :“那時候初中還會排名,所以曾經也擔心,自己一直是年級第一,如果下次考試沒得到第一怎麼辦,大家會不會笑我?”

說到這裡,她突然大笑 ;“後面有次真的沒考到年級第一時,我發現其實也沒什麼。”

2、成績以外的世界——“有想法“與“會實施”

想起創造性思維對自己性格的塑造,她坦言,創造性思維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好處:“最直接的就是讓我更加自信,不畏懼提問也不害怕失敗,創造本來就要經歷很多失敗的。”

成績以外的世界,對於鄭一溥來說依舊是精彩的,她和同學們曾一起在2011年獲得了代表深中參與麻省理工發明創新團隊的資格。而這也為她之後的大學申請增添了助力。

從“深中學霸”到“深圳十大創客”,少女鄭一溥:我不是創客

作為第一批前往麻省理工發明創新團隊的8名中國高中生之一,鄭一溥和隊友們歷時一年,設計並建立了一個應⽤用於智能手機的軟件平臺——出租車呼叫及調度系統

這個在當時還略顯稚嫩的軟件平臺主要包括手機用戶端界面設計,服務器和信用記錄及評價系統。幾年過去,她和同學們設想的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出租車出行方式,已經遍佈全國各地,那就是現在人人都知道的“滴滴打車”模式。

“一個創造項目能成功,最重要兩點,一是要有想法,其次要能實施。前者需要創造性的發散思維和觀察力,後者需要數理邏輯思想。

從“深中學霸”到“深圳十大創客”,少女鄭一溥:我不是創客

“滴滴打車”模式

而鄭一溥他們團隊發現打車這個不方便,也依賴於團隊成員們敏銳的觀察力和創新意識。

有一次放學很晚了,又下著大雨,大家相約一起找個地方討論問題,打著一輛的士走到體育館時,出租車被碰了,警察來了,大家只好下車在路邊等待,茫茫雨中,直到下一輛空著的出租車到來,才離開。

這件事之後讓團隊們突然發現,打車其實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方便,那為何我們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此後才有了後面的“出租車呼叫調度系統”項目。

提到將想法落地時所用的數理思維,她也覺得很重要。

“想法重要,但是實施起來也不簡單!需要很多數學思維和知識,還有很多邏輯上的處理。包括編程知識,系統的創作中就用了一些JavaScript語言,當時騰訊的專家工程師們也給了我們很多幫助,我們學編程和UI有不理解的就問他們,很有意思。”她回想起來還意猶未盡。

從“深中學霸”到“深圳十大創客”,少女鄭一溥:我不是創客

JavaScript已經成為現在最流行的編程語言

我們希望她能多講講,她又提到了一個數理思維的應用案例:“學習物理的秘訣方法要不要?”

她對著女兒正在上小學的張博士狡黠的一笑:“你應該挺想知道。”

“學習理科知識,我有個習慣,拿到這學期的新課本,先快速通讀一遍,結合目錄,瞭解本學期整體的知識大綱和結構,大概講了什麼。然後再仔細的每單元學一遍,學會大致的知識點,最後理順邏輯。兩個單元之間知識點有什麼區別、聯繫?為什麼教材要把第五單元編寫在第六單元前面?教材為什麼要這麼編寫?徹底理解吃透這本書以後,許多難點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總結來說,就是一本書,你先能讀薄,理解大綱,然後在能讀厚,往大綱裡面填充詳細的知識內容,理順邏輯,就學到位了,這個方法裡面其實也是邏輯思維的應用。” 她總結道。

時代發展,技術日新月異,然而人類的能力內核卻不曾改變:善用觀察力抓住本質,創造性的眼光提出方案,用數理思維動手解決問題,這樣的素質要求絕不僅止於“創客”才需要。

鄭一溥也同意這點。“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一個創客,我只是想去解決生活中的很多不方便。”

提到所謂“創客”的身份定位,她很為難:“愛做一些發明,解決問題只是我的愛好,不代表我就是一個創客呀。”

3、轉變——做一點有趣而有用的事

大學期間,鄭一溥投入最多精力的是腦電波研究項目。她曾在舊金山的Exploratorium科學探索博物館組織一場關於腦電波技術的集中展示、體驗活動。活動持續了一週左右的時間,體驗人數超過千人,活動現場的人機互動準確率非常高。某種程度上看,她的腦電波技術研究已經獲得了一些成果。

然而,她卻不得不中止這個項目。“我想用腦電波來做健康大數據,比如檢測大腦的健康狀況,但是現有的技術還是不夠準確。”鄭一溥說,人每時每刻都在思考,大腦會同時想很多事情,經常一些其他的思考會干擾信號,使得腦電波技術的使用缺乏穩定性。

有些人可能更喜歡做一些看不到終點的事情,因為有很多路本來就是行不通的。除了給大家展示最後的結果外,展示並體驗當中的過程也充滿了樂趣。”她笑著說道。

從“深中學霸”到“深圳十大創客”,少女鄭一溥:我不是創客

鄭一溥及家人

現在的她,正在轉而對創新教育進行研究學習。

她發現美國的孩子,特別是硅谷一些成功人士正熱衷於把孩子送去接受STEAM教育,而這種教育與國內的STEAM教育有著明顯的不同。

鄭一溥堅信國內的教育還很淺顯,缺乏基於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教育方法。如何結合中國孩子的實際情況,把國外的STEAM教育模式“嫁接”過來,變成了她最新的研究項目。

“這個課題很複雜,就光收集數據都不簡單啊!真的要做嗎?”我提出了疑惑。

“要做呀,現在已經有些進展,任何新東西的嘗試總是有風險的。如果你做的事,結果展示出來全都寫著:我成功了,我很聰明。那又有什麼意思?世上不缺你一個聰明人。“

對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她早已有明確方向:“我想做點我愛好的,有意義的事情。”

作者|萬雪吟

張丹丹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